新理念书柜|《国家的比较》 马太·杜甘著 (2010年版)
《国家的比较: 为什么比较,如何比较,拿什么比较》 马太·杜甘著,文强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国家的比较》作者简介
马太·杜甘(Mattei Dogan, 1920-2010),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曾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主任、国际社会学学会比较社会学研委会主席。杜甘博士1973-1990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系教授及国际社会学学会比较社会学委员会主席;曾任国际政治学学会政治精英研委会主席、比较研究理事会成员、国际社会学学会社会生态研委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还曾在特兰托大学(意大利)、印第安那大学、耶鲁大学、统计数学研究所(东京)及佛罗伦萨大学担任学术职务。由杜甘博士所创立的巴黎马太·杜甘基金会是经法国政府认可的正式基金会,它的目标是推进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杜甘博士编著及参与编著过25本专著,撰写了上百篇学术论文。他最为知名的作品包括《法国面临的政治问题》、《社会科学的数量生态学分析》、《西欧标准语》、《政治社会学比较研究》、《政治社会学国际比较》、《如何比较国家》、《欧洲政治》、《意大利社会结构的局部政治》、《大都市时代》、《权力之路》、《社会科学的变革》、《混合经济》、《国家比较论》、《西欧国家的先进民主制》、《精英、犯罪与政体起源》、《权力之巅的精英结构》、《政治失信与政客无信》等。
《国家的比较》内容简介
《国家的比较: 为什么比较,如何比较,拿什么比较》(Comparative Nations: Why, How, and What to Compare) 是法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太·杜甘于2009年出版的重要著作,也是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此书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在研究国家时为什么需要比较;如何比较;拿什么来比较,从而通过对政治学领域重要问题的讨论,具体地展现了比较方法如何应用于国家研究。《国家的比较》是论述比较方法特别是政治学领域的比较方法的一部基础著作,对于比较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论做了比较精要的阐述,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国家的比较》导论: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
不关心别国的人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的祖国。只有将你所在的国家同其他国家相比较,才有可能体悟到本国的独特性、结构以及运作。美国社会最杰出的观察者之一,法国作家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他在写美国时处处都在心里拿它与法国相比较,通过观察美国社会,他得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祖国。他写道:“不做比较,心灵就不知道如何前进。”
在比较视野中,中国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其人口规模。实际上,中国人口——众所周知,超过了10亿人——相当于联合国中70个最小的独立国家的人口总和。因此,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例外,不仅是从人口学的角度,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速度、大量农村人口不经中等城市直接流动到大城市、计划生育政策的潜在后果,等等。
比较研究中的例外论并不意味着被比较的某个国家要优于其他国家。它仅仅指出这个国家是不同一般的,如果在统计曲线上则表现为不处于中心而是两个端点中的某一个。“例外”一词意味着罕见的个案。李普塞特(S. M. Lipset) 所著的《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一书的副标题“一把双刃剑”可谓意味深长,它揭示了一个例外的国家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更应该同其他大国相比较,且仅在一些特殊的主题上才应该同小国比较。宣称“例外”的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这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的确,就其复杂性和整体性而言,大国之间的比较十分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去寻找功能替代物,如果我们仅聚焦于具体的领域与社会现实的某些片断,而不是采取一个全球的路径,那么比较还是有可能的。实际上,就大国的某些特殊方面进行比较的著作有好几十本,通常是两两比较。中国、印度、美国、欧盟、俄国和日本这六个巨头中的任何一个都曾被拿来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不是整体的而是局部的比较。比较的策略是将国家的构造分解为片断,后者可以是机构、个人或行为。
外国学者已经就中国的很多方面与其他国家进行过比较。比较研究中可能涉及的一些主题如下。
所有这些比较的例子有一个公分母: 比较学家在探索如何比较之前总是先问自己想要比较什么。
中外学者关于中国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这些著作很少例外地都是由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城市学家或哲学家完成的,且很少提及别国。既然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全球化过程中与世隔绝的“中央之国”,那么我们就需要多一点比较视野的研究。中国学者过去在社会学和政治学这两个领域之中没有充分的用武之地,现在则已经到了他们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解释世界的时候了。
作为2006年出版的《比较社会学》(Comparative Sociology)一书的后续,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三章强调比较方法在解释社会现象中的重要性。它处理概念和理论,突出二分法、类型学和模型作为研究方法的用处。第四章解释了为什么在比较研究中各个正统学科经常被混合在一起。第五章描述了国家之间在大小上的不均衡以及根据大小来比较的需要。第六章强调社会科学是情境性的科学,通过知识的积累而不是突然的跨越来获得进步,后者在天文、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中时有发生。
第二部分分析了当代社会现实的六个层面。第七章讨论了政体合法性的重要议题。第八章讨论了移民国家社会分层中不断加深的鸿沟,在这些国家中,种族和宗教的裂痕跨越了收入、职业和专业化形成的社会分层。第九章揭示了超级大城市的增长,后者对于当今中国和拉丁美洲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现象。第十章讨论了多元民主国家中挑选政治领导人的问题。第十一章强调了议会议员的地方根源作为议会至今尚未衰退的一种功能。最后,第十二章强调了精英更替与政体变迁之间的关系,两者经常是由深刻的经济、社会或政治危机产生的。
在以上十二章中,有两章是与两位同事一起完成的。第一章是与多米尼克·佩拉西 (Dominique Pelassy,法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合作的,第十二章则是与约翰·希格利 (John Higley,德州大学) 合作的。
《国家的比较》目录
《国家的比较》封底荐语
毫无疑问,本书是当前对跨国家比较中的诸多议题最出色和最准确的梳理之一。
——盖尔·D·内斯 (Gayl D. Ness) 密歇根大学
对国家间比较的理论和概念、比较研究的策略以及结论的规范化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本不同寻常的书,非常清楚、系统而简洁地覆盖如此之多的主题。
——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新理念书柜
新理念书柜|《中国社会的个体化》阎云翔 著 (2012年版)
新理念书柜|《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杜兰、马丁等著(2011年版)
新理念书柜|《服务+——关于服务的常识、评断与狂想》袁道唯 著 (2016年版)
新理念书柜|《两只眼看中国资产层》宗寒 著 (2012年版)
新理念书柜|《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李昇明 著 (2014年版)
新理念书柜|《个体家庭 iFamily》沈奕斐 著 (2013年版)
藏书佚本、趣阁、雅苑系列(随意排序)
藏书佚本|《复旦大学教职员著译书目 (文科分册)》(1993年版)
藏书佚本|《社会学文选》袁缉辉、刘炳福、庞树奇编(1981年版)
藏书佚本|《社会学探索》袁缉辉、刘炳福、庞树奇著(1986年版)
藏书趣阁|《保持自信》艾米·B·哈里斯、托·A·哈里斯著(1989年版)
藏书趣阁|《人类行为》罗伯特·伯格、罗纳德·费德瑞柯著(1993年版)
藏书趣阁|《1966-1976:中国百姓生活实录》白戈 编著(1993年版)
藏书趣阁|《自由、权力和所有权》别洛策尔科夫斯基著(1984年版)
藏书趣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王方中著(1993年版)
藏书趣阁|《古代的选士任官制度与社会》许树安著(1985年版)
藏书文摘系列(随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