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澧县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工作走笔
为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澧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全面发展可持续”的主题着力打造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10月,澧县启动“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申报工作,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做好了“总体规划”设计,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2017年1月,澧县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县由省农委等八委厅初审通过,推荐至国家农业部,进入试验创建阶段。
为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马永忠、县政府副县长赵长津任正副组长,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工信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旅游外事侨务局、商务粮食局、城管执法局、农开办等县直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农业局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致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全民绿色行动 绿满澧州
1月9日,澧县召开了“美丽澧州”三年绿色行动动员大会,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清水秀的美丽澧州。今年,县财政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投,专项用于全县绿色通道建设,计划完成全县619公里国省道、县乡道及920公里村级道路造林绿化及补植提质任务。
为了抓好社会绿化,3月9日,县委书记邹如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徐荩等全体在家的县领导到澧南镇仙峰村,与数百名干部群众一起义务植树,栽种红叶石楠、桂花树、杨梅树,为山坡披上了新绿。
为了实行城区园林化,全县加大县城出入口、特色街道、机关院落、公园广场绿化力度,确保县城区“1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一街一景、一路一景”,并增加城市文化特色园林小品,融入澧州传统历史文化元素,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在现有的澧州广场、群玉广场和兰江公园、翊武公园等基础上,重点启动桃花滩公园建设,打造县城区生态绿地亮点。
公路绿色走廊建设实行“宜绿尽绿、已绿升级”。镇村绿化达到“绿满庭院”。为了实现道路林带化、镇村绿色化,如东镇采取公司引领模式打造了“复柳线”名片。如今,沿途花木夹道,每条与水泥路相连的通户小路两旁,也是争奇斗艳,花木扶疏,远处香樟园、蔷薇园俏立山头。目前,该镇已有苗木种植面积18121亩、橘柚类面积6000亩,引进大型园林公司3个,新组建园林公司7个,建成示范片9个、育苗基地452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苗木大镇,先后被评为“国家长寿之乡”、“省级生态乡镇”。
在绿色洼地建设中,澧县继2012年启动北民湖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恢复工程以来,2013年又建立了徐家湖、涔水等15个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开启了澧州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016年又联合津市市申报澧水河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县受保护湿地面积21456.6公顷,保护率达83.91%。
澧县启动的三年绿色行动,计划到2019年年底,全县林木绿化率达35%,县城绿化率达38%,县城人均公园绿地达9平方米,县城绿化水平达国家园林县城标准。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整地面积3.5万亩,完成造林2.2万亩,重点突出油茶、橘柚等产业造林,突出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建设、交通干线“裸露山地”造林、公路绿色通道建设,为美丽澧州三年绿色行动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美丽乡村建设 扮靓村镇
穿梭于澧县美丽乡村示范点,行走在田间地头,目之所及,丹青泼染的田园风光,不断壮大的现代高效产业,正在涌现的生态文明新村让人美不胜收。目前,全县已有城头山镇牌楼村、复兴镇双堰村2个村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县22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中,市级领导联点村3个,县级领导联点村19个。
今年年初,城头山镇已被常德市列入全市第3个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核心示范片区,成为澧水流域第一个新的建设亮点。城头山镇以“世界稻作之源、中华城池之母”和国家4A级景区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心,按照“整域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打造”的原则,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强镇”为目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轮驱动,围绕詹家岗、城头山、牌楼、彭头山核心片区,通过农村环境及村容村貌整治,打造成现代农业与城头山旅游景区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全域美丽乡村。
全县按照“规划引领布局美、融合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宜居宜游生活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在15个镇100个村(居委会)开展农村环境及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每年在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推行农村环境及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计划到2020年,全县2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按照建房规范化、垃圾处理市场化、集镇整洁化、庭院美丽化、厕所无害化的“五化”建设标准,县住建、民政、林业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建房、葬坟规范化管理的相关规定性文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落实建设特色民居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县政府投入了68万元补贴资金。王家厂、小渡口、盐井等镇立足本地文化,融合徽派特色,新建、改建示范性风情民居120余栋。同时,县里出台了《澧县美丽乡村建设集镇整洁化工作方案》,各镇(街)成立了城管执法中队,对农村小集镇秩序的规范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澧南、王家厂、大堰垱等镇积极探索垃圾集中处理、集镇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让集镇面貌大有改观。县、镇、村三级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户”评选活动,每个村(社区)评选授牌20户以上,每个镇(街)评选授牌50户以上,全县评选100户“最美庭院户”予以授牌表彰。全县今年计划新增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1200座,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厕所无害化。
实施综合治理 保护生态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几年,澧县开展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水生生物保护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这五大行动既关系农业本身绿色发展,又关系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2017年,澧县建立了澧阳平原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服务体系,实现试点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为了让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全县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强了认证与管理、示范带动促进“三品一标”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流通品牌化等措施。对农膜回收,全县尝试由“补使用”转为“补回收”,探索使地膜回收责任由使用者转到生产者,力争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全县确立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稳定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草食节粮型动物”的畜牧业发展主要思路。2014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县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决议》,在全县打响了守护“生命之水”攻坚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2016年11月,省政府以澧县为现场,召开了洞庭湖区养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推广了澧县经验。
经过两轮摸底调查,全县确定生猪退养户341个、栏舍总面积11.4万平方米。确定“两个必退”:省定范围内的养殖户必退,主要集中在“五大内湖”、“三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地下取水点”周边1000米范围、县城规划区61平方公里内的养殖户必退。县财政每年配套500万元,对退养速度快、工作力度大的镇(街)和养殖户进行奖补。目前,县内大型养猪场采取“猪—沼—菜”和“猪—沼—林”等生产模式,实现了环保与发展的统一。为了推进养殖产业优化布局,提升集约化生产水平,澧县先后在梦溪、澧南、复兴3个镇划定土地300多亩,计划通过引导退养户搬迁养殖,建成3个集中养殖区,总规模达10万头以上。
产业创新发展 增强活力
澧水河畔,产业园区蓬勃起,肥田沃野喜耕耘;澧州大地,山上采茶忙,丘陵瓜果香,平原葡萄甜,河湖鱼虾欢……这是澧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更是澧县人安居乐业的生动写照。
近些年来,澧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持续改造完善农业产业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了60万亩油菜基地、50万亩优质稻基地、13.9万亩柑橘基地、3.5万亩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同时,发展高效养殖水面12万亩,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423个、100只以上的山羊场300多个、万羽以上家禽场300多个。全县有粮食、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园41个,100亩标准葡萄园33个。
“以基地、园区为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澧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之一。
澧县是产粮大县,水稻种植面积110万亩。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了许多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大堰垱镇久旺村“千里马农庄”创新“稻田养鸭”模式,实行种养结合,生态高效,品牌销售;澧南镇青山村创新“高档优质有机稻+再生稻+绿肥”模式,实现了高档优质稻有机生产、蓄再生增产、品牌销售增效。2016年,袁隆平院士决定在世界稻作文明源头——城头山建立一个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
湖南健康用油第一品牌“盈成油脂”落户澧县工业园,成为澧县引领农业现代化的龙头企业,发展了45万亩“绿色”油菜基地。此外,还有“洞庭春米业”参与创建的10万亩水稻绿色标准化原料基地、太青山有机食品1000亩有机茶叶基地、7000亩有机茶籽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和产业园,成为澧县现代农业的孵化器。
“以科技装备为支撑,促进农业现代化”,是澧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之二。
澧县把握被列入全国小农水特色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县机遇,积极探索“设施农业+产业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大力推广以管灌、喷灌、微灌等为主的现代节水灌溉技术,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目前,全县有30.12万亩农田喝上了“自来水”、低价水。澧县的经验分别在全国、全省农田水利改革会上被推介。
县农开办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融入农业开发工程建设,秉承生态农田建设理念,创新采用“生态砖”护坡,打造出会“呼吸”的渠道。
利用5万亩水稻生产基地,澧县在全省率先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
高标准的葡萄产业园里,葡萄栽培、采摘实现了电脑管理。黄家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运用资本、土地、人才三集中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了“企业+基地+农户+物流+直营店”的生产经营方式。锦绣千村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吸引了中国供销集团、台湾神农科技等投资合作……
“以实施标准化为手段,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澧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之三。
澧县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思路,以“平湖区葡萄、水稻,山丘区橘柚、茶叶,湖区水产养殖”等产业为依托,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分区创建。全县制定了葡萄、水稻、油菜等技术规范31个,内容涉及种苗、技术规程、质量要求和包装标识等。“盈成油脂”、“加州食品”等企业,制定企业生产标准98个,内容涉及原料收购、精深加工、产品分级等环节。
欧亚种葡萄,本来不适合南方种植,可硬是被澧县人“避雨栽培”,种出了“南方的吐鲁番”,目前面积达到4万亩。南美白对虾,本来只适应在“海水”中生长,却硬被澧县人用“淡水”养成了一个目前有1.5万亩水面的高效产业……
标准化生产,使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并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一公斤“双上绿芽”有机茶最高卖到1万余元,“南美白对虾”每亩净利润超过2万元,一亩“农康葡萄”产值突破10万元……
农业可持续发展,让澧县这座洞庭西滨的古城变得更美丽、更有韵味,让百姓过上了殷实富足有品质的生活,全县逐步呈现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农村活力不断增强、生活品质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乡村变化时时刻刻,政策惠民点点滴滴。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中,澧县百姓述说着村貌之变、生活之变、理念之变,正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真切实践描绘着“新澧州新跨越”的宏伟蓝图。
城头山视窗 | 编辑黄静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城头山影视】巅峰对决谁与争峰澧县创新创业大赛宣传视频(一)
【城头山影视】巅峰对决谁与争峰澧县创新创业大赛宣传视频(二)
【城头山影视】巅峰对决谁与争峰澧县创新创业大赛宣传视频(三)
【城头山影视】巅峰对决谁与争峰澧县创新创业大赛宣传视频(四)
【城头山影视】文谷 用文化点亮梦想——浙江文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