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不是只有彩陶,天水市博物馆!
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她有着8000多年的人类早期文化史、2700多年的建城史。天水市博物馆陈列展览以“文化天水”为主题,按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呈现了天水八千年文化。以文物为主线、展板为辅,展示天水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早期秦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佛教石窟文化。
↓大地湾文化陶器,馆藏。
↓师赵村一期陶器,师赵村遗址出土。
↓一组齐家文化杂项文物。按序号依次为:石纺轮,秦州区师赵村遗址出土;玉琮,馆藏;石琮,1982年个人捐赠;玉璧(4、5、6),馆藏;三连璧,馆藏;石纺轮,秦州区师赵村遗址出土。
↓一组齐家文化杂项文物。按序号依次为:石锯,1997社会征集;穿孔石刀,馆藏;穿孔石斧,馆藏;石斧(4、5),馆藏;石渔网缀,麦积区新阳镇采集;石纺轮(7、8),馆藏;石凿(9、10、11),馆藏;石锛(12、13),馆藏。
↓一组西周灰陶器。附加堆纹灰陶鬲,1987年天水市公安局移交;绳纹高领袋足灰陶鬲,1987年天水市公安局移交;绳纹灰陶鬲,秦州区中国银行工地出土。
↓一组春秋时期陶器。绳纹灰陶罐,馆藏;绳纹灰陶甑,秦州区多家庄出土;绳纹灰陶甑,馆藏;扉棱纹灰陶鬲,馆藏;扉棱纹灰陶鬲,秦州区中国银行工地出土,馆藏,单耳铲足灰陶鬲,秦州区西湖嘴出土,馆藏。
↓汉灰陶男立俑,馆藏;西汉彩陶侍女俑,1997年天水市公安局移交。
↓一组汉代陶制品。后排:红陶鸡,1998年天水市秦州区清真食品厂出土;灰陶猪,1987年天水市公安局移交;红陶狗,秦州区王家磨村出土;绿釉陶狗,1987年天水市公安局移交;中:红陶水管,2004年社会征集;前排:彩绘陶耳杯,1998年天水市秦州区清真食品厂出土;彩绘陶勺,馆藏。
↓东汉灰陶四合院,秦州区藉口镇新窑村出土。馆藏。
↓东汉画像砖,1980年年刘大有捐赠,馆藏。
↓西汉至三国时期杂项一组。按序号依次为:汉代连弧乳钉纹铜镜,1996年天水市公安局移交;十二辰规矩纹铜镜,秦州区贾家寺出土;西汉青玉龙纹蒲璧、青玉谷纹璧,社会征集;西汉玉圭,馆藏;三国双耳高圈足铜壶,馆藏;掐丝焊珠蟠螭纹金带扣(外借),1975年个人捐赠;三方汉代“樊興侯印”、“癸卯生”、“四军王印”铜印,馆藏;一方晋代“晋率汉羌佰长”铜印,馆藏;一方三国“魏率善氏仟长”铜印,1989年社会征集。
↓“掐丝焊珠蟠螭纹金带扣”鱼把它算是天水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中一员。只不过有点费解,博物馆文物介绍标注为“1975年个人捐赠”;而博物馆官网则标注为“拨交”。下图“掐丝焊珠蟠螭纹金带扣”鱼从天水市博物馆官网贴来。一并贴来还有介绍“长7.70厘米,宽5.40厘米。金质,竖长形下方上圆,由扣首和扣身组成。扣首内两条小龙相对,扣身略呈圭形,有大龙一条,小龙四条,边饰绳纹,回纹;在外轮廓周边有14个小穿孔。龙纹造型夸张,气势飞动。整体采用錾刻,掐丝和焊珠等手法,工艺繁缛,富丽堂皇。”
↓佛教铜造像一组。北魏舟形背屏式造像三尊,北魏菩萨立像二尊和十六国时期青铜佛坐像一尊。十六国时期的佛教造像,博物馆展出量不多,这尊坐佛硕大的半圆高肉髻,让这尊佛与北朝造像有了明显区分。
↓北魏石造像一组,均为馆藏文物。有背屏式石造像和北魏千佛碑残件。
↓隋代贴金彩绘围屏石榻,公认的镇馆之宝。看过专家写的一篇文介绍该文物,从石榻画像石图案和其他出土文物(除了两外貌特殊的石狮外,还有五位胡人乐俑)推断,墓主人为粟特人。(贴图来自博物馆官网)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精品。不见于展厅。图片贴自博物馆官网。
↓唐鎏金铜佛和菩萨造像,馆藏。
↓唐舞马陶俑,1976年天水市秦州区出土,馆藏。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精品。
↓1987年秦州区五里铺施工工地出土唐代舍利地宫一座。经清理,现场出土有彩绘陶天王俑两件、鎏金铜舍利函盖一件、舍利塔陶碑一件和陶舍利函残片若干。
舍利塔陶碑泥质灰陶,碑首六条螭龙盘成拱形顶,篆额“大唐舍利塔之碑”。碑座龟形,背上有龟纹,四足趴在底座上,龟首残缺。镌刻楷书19行254字,其中正面10行158字,侧面4行52字,背面5行46字。碑文中提到修建舍利塔的事宜:“今有遗形舍利建塔镇于唐邽川此伽蓝”,碑文还记载了建造舍利塔的具体时间和人物:“天宝六载岁次丁亥二月丁未十五日永安寺比丘海印敬造”。(摘自天水市博物馆官网)
↓唐彩绘陶天王俑,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精品。和官网贴图PK一下。
↓宋代石坐佛造像,秦州区皇城村采集,馆藏。
↓宋耀州窑十三瓜棱执壶,1993年天水市秦州区公安局移交。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精品。
↓宋代磁州窑珍珠地刻牡丹花纹瓷枕,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精品。
↓宋代耀州窑瓷器,馆藏。
↓元钧瓷,2006年社会征集(下组图上);馆藏,1971年秦州区玉泉镇东铺子采集。
↓明代“刘海戏金蟾”铜熏炉,馆藏。
高41.5厘米,宽36厘米。蟾为三足,每足三趾,趾间有蹼,凸眼大鼻,方口微闭,通身为蟾蜍瘤纹,蟾蜍空腹,背部有盖,盖上刘海身背宝瓶,右手举起,左手握拳,身微前倾,右腿弓起,左脚站立于蟾背。蟾人可分离。(摘自博物馆官网)
↓明代,“老子出关”铜造像,馆藏。
↓明,蜥蜴纹铜瓶和仙鹤铜灯,馆藏。
↓明象牙芴板,馆藏。
↓清代,铜宣德炉,狮盖铜炉,馆藏;双龙纹铜胎景泰蓝瓶,1990年天水市文化局移交。
↓清代双龙刻花铜瓶,馆藏。
↓清,双龙雕花铜瓶,馆藏。
↓清,祭蓝釉描金六方瓶,1986年社会征集;孔雀蓝釉百寿瓶,馆藏。
↓清琥珀朝珠,馆藏;木胎红漆朝珠盒,馆藏。
↓清代玉件,馆藏。其中标号12为清透雕蝙蝠捧寿纹玉钗。“青玉质地,玉钗前窄后宽,整体扁平呈素面拱形锥状。手柄部透雕蝙蝠,寓意五福捧寿。玉质温润,雕工细腻,彰显出高超的古代玉器制作工艺。”
↓清鎏金铜绿度母像。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精品,不见于展厅。图片来自天水市博物馆官网。
备注:图片拍摄时间:2020年8月1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