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养老服务力量欠缺、有效帮扶对接不足、有效供给与消费能力不足……养老难是困扰农村老人多年的问题。北京市在2019年提出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快推进邻里互助点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扶持政策,推动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基本全覆盖。本市在怀柔区、延庆区、密云区3个区试点建设农村邻里互助点,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邻里互助养老服务得到了众多农村老年人的认可。
记者了解到,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居住分散,养老服务机构覆盖不足问题,依托农村地区老年幸福餐桌、村委会,今年,延庆区开展“邻里互助点”建设,为其周边的兜底保障老年人提供基本居家养老服务,确保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有人关心,突发事件有人帮扶。“一个人生活真是闷,我就希望有人陪我聊聊,他们来了,家里有了烟火气儿,有个家的样子。”延庆区八达岭镇东沟村69岁的独居老人翟树兰看着志愿者忙前忙后,打心眼里乐呵。7月2日,东沟村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志江带着志愿者王霞、张丽颖走进老人家中,给老人打扫卫生。据介绍,八达岭镇15个村、1个社区都试点建设了邻里互助点,现在全镇有100多位邻里互助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互助服务。今年,延庆区共试点建设邻里互助点50个,其中八达岭镇16个、康庄镇22个、旧县镇12个。邻里互助点如何运行?延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张超介绍,以村为单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依托老年幸福餐桌、村委会、邻里互助服务队等服务力量,精准确定服务对象,原则上每个邻里互助点服务对象不少于10名老人,每个邻里互助点确定3名邻里互助服务人员。50个邻里互助点对接500余名老人。根据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服务标准,开展巡视探访服务、养老顾问服务、生命体征监测、基础居家服务、转介服务等。据了解,邻里互助点建设,满足了农村老年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多样化需求,将被动等待老年人入院(站)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开展服务,为创新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出了有益尝试。近年来,密云区以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照料、看护”等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全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农村基层养老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密云区针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紧缺问题,探索建立了“幸福晚年驿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代买代缴、文化娱乐等多种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并拓展上门服务,将服务功能延伸至家庭,实现了养老不离土、离家不离村。此外,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密云区创新开展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据介绍,密云区的“邻里互助点”,选择的都是独居老人较为密集、养老服务机构难以覆盖的山村。密云区民政局通过招标的方式,在每个镇选择1家社会信誉好、为老服务经验丰富的养老服务机构作为“邻里互助点”的管理机构,再由他们立足本乡本土、就地取材用人,招募本地热心公益、有能力开展养老服务的村民作为邻里互助员,并把其住所当作“邻里互助点”,有效解决了高龄独居老年人、与重残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等重点服务保障对象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村里的居家养老模式太好了,家里老人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顾,我们在外上班也踏实。”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的老人子女纷纷为当地居家养老政策点赞。据悉,六渡河村老年协会通过整合村内资源,先后就居家养老试点工作进行了多种尝试。通过调查摸底、建立队伍、健全制度、提供服务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协会将村内6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失智、独居、空巢、失独等老人列为服务对象,让生活在六渡河村的老人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享受和城里老人一样的服务。村物业公司的保洁员们定期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我们还给老人提供洗衣服务,一周上门收一次衣服,洗完再给送回去。还开放了助老澡堂,只要是儿女陪伴老人洗澡的一律免费。”该协会会长王富坤说。渤海镇还与农工党西城区委展览路医院支部签订“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合作书,为六渡河村老年人建立一户一册一档,组织医生定期入村出诊,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就医用药指导等,同时开展慢性病健康知识大讲堂,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目前,怀柔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监管中枢,街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为专业支撑,养老服务驿站为服务平台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真正把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
(北京社区报.本市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建设邻里互助点 织密助老服务网.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