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上计吏有哪些作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各郡县之间虽然相隔一定距离,但彼此之间仍会有消息往来,只是用时有长有短。本篇就来聊聊汉末上计吏的作用。
汉末时期上计吏们的主要作用有:上计事宜、参与朝会、在朝廷与郡国之间传达消息。上计自然是上计吏的本职工作,他们要带着郡国的上计簿前往京师,虽然汉末已经不再需要郡丞、长史随行,进行上计工作时也不是上计吏孤身一人启程,案《通典》他们至少会有上计吏、上计掾两人。
“汉制,岁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上郡内众事,谓之计偕簿”——《通典·职官志》
上计吏不仅要带上计簿,他们有时候还有带上符合朝廷要求的贤才,以及一些地方特产。案《后汉书·明帝纪》,汉明帝时期就曾要求州郡上计时,挑一个在任三年以上政绩优秀者一同前往京师。汉安帝刘祜时期也同样要求过上计时携带指定的贤才。
“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已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后汉书·明帝纪》
“九月庚子,诏王国官属墨绶下至郎、谒者,其经明任博士,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才任理人者,国相岁移名,与计偕上尚书,公府通调,令得外补。”——《后汉书·安帝纪》
此外,上计吏们本身就是个人才,东汉时期的上计吏们大多会被留在朝中任命为郎官,以至于杨震上书反对这种制度,他指出这里边大多数人虚有其表,留在朝中毫无益处。因此汉桓帝时期的上计吏们不再被留在朝中了。不过这到汉末时期又恢复了,刘劭、韦诞等人都是从上计吏迁任为郎官的。
“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秉上言三署见郎七百馀人,帑臧空虚,浮食者众,而不良守相,欲因国为池,浇濯衅秽”——《后汉书·杨震列传》
文翁担任蜀郡太守时,为了让蜀地的士人们在太学中受到照顾,他就让上计吏带着蜀地的蜀刀、蜀布等特产送给太学的博士们。汉末时期天下大乱,这严重影响了上计事宜,也有些对于朝廷忠心不二者,陆康就曾排除艰险派出了孝廉、上计吏去纳贡,比如龙眼、荔枝、橘子等都是各地特产,这点在曹丕的饮食中也能窥见一斑。
“献帝即位,天下大乱,康蒙险遣孝廉计吏奉贡朝廷,诏书策劳,加忠义将军,秩中二千石”——《后汉书·陆康传》
汉末时期上计吏们要参与正旦的朝会,他们要随天子一起祭拜先祖陵墓,并且向先帝们汇报郡国这一年的情况。有时候上计吏们还要接受天子们询问,这就要求他们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汉灵帝刘宏准备征讨板楯dùn蛮时,还找来了益州的计吏询问建议。
“乐阕,群臣受赐食毕,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国谷价,民所疾苦,欲神知其动静”——《后汉书·礼仪志》
此外,上计吏们有时候还要化身外交使者,比如自称越巂xī太守的任贵、称雄辽东的公孙渊都向朝廷派出过上计吏,也是为了向朝廷示好,不过公孙渊的上计吏差点被扣留在魏国。如果上计吏没被留在朝中,他们还要返回郡国复命,以及传达朝廷的指示。
“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三国志·刘劭传》
关于汉末上计吏的作用,未完待续。
戴姓人物: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戴姓人物?
孙登诗词:孙登:词人们总是会提到我的爱好
上计:简论汉末时期的上计制度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