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宗效应:反对者更容易被人记住
你有时候会不会因为怕得罪人,从而违背自己内心的观点去附和别人的意见?
你有时候会不会因为想讨上司的喜欢,从而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是一味点头?
这些看似聪明的做法,其实不一定就能帮你在人际交往中增加分数。
人们喜爱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甚于喜爱那些一向附和自己观点的人。
显然,人们通过和某人辩论、使某人改变观点,而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和有成就的。这一现象被称为“改宗效应”。
“改宗效应”出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的一个著名心理学实验。
在研究报告中,他招募了三组志愿者,他们都是某些理论的鉴定支持者。
同时又安排了三组“伪被试者"作为倾听者。接着,他要求三组志愿者向三组倾听者陈述他们各自信奉的理论,同时,按照他的要求:
A组志愿者在陈述过程中,倾听者必须完全表示认同。
B组志愿者在陈述过程中,倾听者必须全程反驳所有观点。
C组志愿者在陈述过程中,倾听者首先提出反驳,但是最终必须被志愿者说服。
最后,西格尔统计了三组志愿者对倾听者人格特征评价,结果显示,B组的评价最为负面,而平均正面评价最高的居然不是A组,而是C组。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西格尔的理论:
当一个观点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能用这个观点使得一个“反对者”改变其原有意见而和他的观点一致,那么他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一个从始至终的同意者。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两个最开始互看不爽的男女,总是拌嘴吵架。在打打闹闹中产生了感情,成为了欢喜冤家;
两个原本是竞争对手的人惺惺相惜,最终成了知己好友;
原本很讨厌的一个明星,结果黑转粉......
这些都是我们心里的改宗效应在起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说服一个原先持反对意见的人改变观点和我们站在同一个战线上,我们的内心会觉得这是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实力、或者是说服能力征服了对方,这种体验会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而这种成就感远远的高过了我们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别人只是沉默或者完全顺从时所产生的满足感。
这就像是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打怪兽升级一样,对手越强大胜利后的喜悦就来得越强烈,也更能提升我们的自信心。
另外,那些能够反对我们的人,至少是在思想和能力上能与我们达到同一个高度的人。
并且,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往往会给人一种坚定、机智、能够独立思考和坚持原则的印象。
相较于顺从者,反对者因此而更具有人格魅力,也就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所谓棋逢对手就是如此了。
了解了改宗效应之后,是不是觉得很多时候真实的提出反对意见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呢?
那些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之所以会被人瞧不起,是因为他们不能给别人一种挑战后的成就感;而不少敢于坚持自己观点,有独立想法的人,最终总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以及由衷的喜爱。
当其他人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如果你的内心深处有了不一样的声音,能够把这种不同的声音发出来,确实是需要勇气。
因为表达不同的观点,往往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与其他人发生冲突的可能,尤其是在对方态度强势的时候,冲突可能会更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的原因,但一味地顺从又会让人认为是没主见、没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也无论是同事还是家人,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拿出一点点勇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可以让别人明确我们的态度,有助于人际界限的澄清;另一方面提出不同的意见也有益于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帮助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看待问题,有助于团队创新和自己的不断成长。
在这里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不要信口开河,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故意与别人唱反调,那只不过是幼稚的叛逆而非真实的表达。
我们表达的观点须经过深思熟虑并能代表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有智慧的人可以从不同的声音中得到启迪。当我们的身边出现不同的声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应该珍惜。
假如在你的周围只有一致的肯定和赞许,我们就很难了解到新的东西、很难学会新的本领,就会导致我们无法从别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故步自封,甚至有可能导致我们过度自恋,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此,当人们提出不同见解时,不要条件反射似的认为对方找自己的麻烦;而要冷静、理性的去分析对方说的内容,或许对方的一句话就是打开我们认识事物一个新的维度。
火花往往是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的,所以拒绝不同的意见,就是在拒绝成长;接受不同的意见,就是在接受不一样的自己。
当你在和别人探讨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其中一部分是你认同的,而另一部分是你不认同的。
你不妨尝试先提出反对的意见,在与对方进行火花碰撞的过程中,看看能否产生新的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赞同的那一部分。
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能够运用改宗效应维护彼此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