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成化瓷器赏析
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材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
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成化 斗彩团花纹小杯(对)
斗彩瓷器在成化朝盛极一时,此时朝廷派往景德镇督陶的内臣,经常趁机贪赃枉法,朝廷却听之任之。这种现象成化一朝都没有改变,直到弘治年间。《明史》记载:“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这种做法虽然杜绝了内臣鱼肉百姓的情况,但也意味着弘治斗彩瓷器的产量极少,甚至可能都没有进行过烧造。
成化时瓷器纹饰线条纤细,圆润旖旎,尤以斗彩最为显著。其淡雅之态,如轻歌曼舞,淡而隽永;而其“姹紫”之色,愈独具时代特征。对于成化斗彩器,孙瀛洲先生曾有这样的要诀:“鲜红淡抹绿闪黄,姹紫浓厚却无光。
此对“明成化款斗彩团花纹杯”胎白体轻,釉面洁白肥润,器型线条流畅,圆浑温润而玲珑,碗外壁门斗彩团花纹装饰,碗内腹部亦是一朵象征四时时节团花纹于其中,间以变形花叶纹,成二方连续纹样展开。足内沿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两行款,此对实乃雅丽绝伦,美不胜收,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珍品。
成化 斗彩三秋杯(对)
当今世人只知“成化斗彩鸡缸杯”独步天下珍奇,熟然不知大隐于世的“三秋杯”才是瓷中魁首,国之重器。“三秋杯”因杯上以或淡雅或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乡居野景,纹饰绘画线条简练,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而历时三个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说法,因此这种瓷杯被赋予了“三秋杯”的雅称。
成化斗彩三秋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花草葱郁招展,彩蝶翩翩起舞,一派乡村原野气息,让人赏心悦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成化斗彩名气大,影响深,著名的有三秋杯、鸡缸杯、葡萄杯,而三秋杯存世量极少,工艺更加精进则排首位。孙瀛洲先生所藏的三秋杯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收藏价值远比鸡缸杯更高。
此器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蝉翼。杯上绘有山石、兰花、菊花、芍药花、四只蝴蝶在花冠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器型珍珑奇秀,如娇气的小娘子,胎质细腻透体,釉质莹润,色调中和柔美,绘画典雅,图案生动活泼,一反常态的正统纹饰,以小谐趣的图案呈现,趣味横生。
底款为“大明成化年制”,据传此六字乃成化帝亲笔书写,文字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给人一种宁拙勿巧、以拙取胜之感,可见书写者洒脱不羁、信手拈来。整体观之造型精致、色泽温润如玉、画工精美,整器均显皇家御用风格,是成化斗彩官器中的精品。
成化 内暗龙纹甜白釉小杯(对)
成化甜白承赵宋晶莹青白、延蒙元枢府卵白,然成化甜白,主要以釉石炼制,几乎全无石灰石等迭烧而成釉灰,所含碳酸钙比当时景德镇其他白釉要低,加上白瓷高岭土含量甚丰,仅有微量铁和钛,是以制得甜白雅器,白若琼花。
成化内暗龙纹甜白釉小杯,做工异常精致细腻,胎薄通透,玉润精致,暗刻龙纹,用料上乘,美伦美焕。乃极为难得之明代成化宫廷内府官瓷精珍上品。杯体暗刻龙纹,让原本单一的白釉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神韵。
小杯呈撇口,深腹下敛,矮圈足,胎体轻薄,造型周正秀美、小巧秀致,玲珑可人。器壁轻薄,近乎脱胎,迎光可透,釉面恬静莹润,视如冰雪。外壁暗刻云龙纹,刻工精湛,线条纤细流畅,巧若天成。底心青花双框内署“大明成化年制”款。观之此杯,如观龙腾云海,静看风云变幻,如抚天上之云泉,沁人心脾,岂不是一种极大的雅趣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