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的中医治疗
文章摘要:泌尿系感染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本病在中医学上属“
泌尿系感染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感染可累及上 、下泌尿道,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
本病在中医学上属“淋证”“腰痛”等范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病》对本病的症状做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诸病源候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热、寒七种;《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
本病主要以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为主要病机。
病因有过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或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或肾气不足,津液不化,聚湿化热,下注膀胱。
辩证治疗:
1.膀胱湿热:表现为小便频数,点滴而下,灼热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口苦呕恶,腰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可予清热通淋之法,可予八正散加减,便秘者可大黄加量,配莱菔子、枳实,淋漓刺痛严重者,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马齿苋等,血尿严重者可加小蓟、白茅根、芦根,有咽痛者可加玄参、木蝴蝶等。
2.肝胆湿热:表现为小便淋漓涩痛,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少腹胀痛,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
可予清利肝胆湿热之法,龙胆泻肝汤加减,胁痛明显者可加川楝子,恶心呕吐者可加陈皮、半夏、竹茹等。
3.中焦湿热:表现为小便淋涩疼痛,腰痛,寒战高热,午后为甚,脘腹痞满,胸闷不欲饮食、大便秘结或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芳香化湿清热,三仁汤加减。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便秘加大黄、火麻仁,便溏加苍术、山药、茯苓。
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表现为小便频数短涩隐痛,色黄赤浑浊,头晕耳鸣,腰酸腹痛,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通淋,知柏地黄汤加减,手足心热明显加地骨皮、青蒿,眼干涩者,加枸杞、菊花、决明子。
5.劳淋:表现为病程日久,小便涩痛不甚,但淋漓不已,余沥难尽,时重时轻,遇劳即发,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治以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腰痛较著者,加续断、桑寄生、狗脊;若少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者,宜合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脾弱,水湿内停者,合当归芍药散;五心烦热,可加用知柏地黄丸;肾阳虚衰者,加用金匮肾气丸。
6.膏淋:表现为小便浑浊呈乳糜色,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排尿时灼热涩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泌浊,虚症宜补脾固涩。实证用程式萆薢分清饮,虚症用膏淋汤。
单药验案
车前草:一位20多岁的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带浊淋漓,痛苦不堪,半年多来,抗生素治疗,时轻时重,已失去治疗信心,令其采新鲜车前草10—20棵煎水,大量饮服,很快见效,连服1月,后未复发。《名中医治病绝招》
粟米验案:《韩氏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令专啖粟米粥,绝去他味,旬余减,月余痊。
向日葵根验案:南宫县大寨村马某某,男,46岁,小便时尿道疼痛难忍,煎服葵根1.5克,服一次后,病情减轻,三次痊愈。《中医验方汇选》
王不留行验案:一妇人患淋卧久,诸药不效,其夫夜告余,予按《即效方》治诸淋,用剪金花10余味,煎汤遂令服之,病减八分,再服而愈。剪金花,一名禁宫花,一名金盏银台,一名王不留行是也。《本草纲目》
针灸疗法:
体针主穴:中极、关元、膀胱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等。艾灸也可用上述穴位。
耳穴:肾、膀胱、交感、输尿管、肾上腺、神门;每次3-5穴,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