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五章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今译:百姓为什么会变得邪僻,偏离正常的生活道路,国家为什么会变得混乱,这些都是由社会上层引起的,而不是由下层引起。百姓都是跟从社会上层的。

备注:(1、淮南子《主术训》:“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鈌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义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则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故通于本者,不乱于末;睹于要者,不惑于详。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而不与用,无法等。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禁胜于身,而令行于民矣。”

2、淮南子《道应训》:“荆有佽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度江,至于中流,阳侯之波,两蛟挟绕其船。佽非谓枻船者曰:‘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对曰:‘未尝见也。’于是佽非瞋目㪍然攘臂拔剑曰:‘武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此江中之腐柔朽骨,弃剑而已,余有奚爱焉?’赴江刺蛟,遂断其头。船中人尽活,风波毕除。荆爵为执圭。孔子闻之,曰:‘夫善哉!腐肉朽骨弃剑者,佽非之谓乎?’故《老子》曰:‘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焉。”

3、苏辙《老子解》:“上以有为导民,民亦以有为应之,故事多而难治。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生,故虽死而求利不厌。贵生之极,必至于轻死,惟无以生为,而生自全矣。”)

全文今译:贵生:厚养生命

人们遭受饥荒,是因为上交的粮食赋税过多,所以遭受饥荒。老百姓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强作妄为,所以难以治理。人们轻视死亡,是因为统治者生活过于丰厚奢侈,所以不怕死亡,即统治者过分看重自己的生命,民众就会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不以厚待自己的生命为人生目的的要比过分珍重、厚待自己的强。

(0)

相关推荐

  • 请勿虐杀任何一种动物

    请勿虐杀任何一种动物 著:健仓·嘉阳谢热 译:乾坤使者翻译小组 所有的动物,只有躯体上的大小,而生命是没有大小的. 现今有很多人,他们吃各种虫类.鱼类.蛙类.鸟类.狗肉.马肉.蛇肉甚至人肉都吃. 对于 ...

  • 第七十五章 -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译文]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 ...

  • 5)什么是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5)什么是法?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关于<孙子兵法>五事中的法,我觉得没有谁比我解释的更好,特别是我还为法做了三张拼图,这是其他书都没有做到的. 法规,是指军队编制.设官分职.后勤 ...

  • 道德经解读: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为何?

    今天分享<道德经>第75章,这一章道出了"百姓为什么陷于饥寒?"."为什么难以治理?"."为什么轻于犯死?"的原因,说明了&qu ...

  • 很多人反映失眠难治,其实是治不得法

    很多人反映失眠难治,其实是治不得法 .极易助教老师应用极易治疗失眠 ,几无不效,本例多年失眠的患者,严重时整夜未眠,极易火金水升降,两个疗程后,睡眠可达八个小时的正常睡眠!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 王弼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 今译:不明白如何处理契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形成大的仇怨.而以德来调和,关系或感情之前受到的破坏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王弼注:强兵以暴于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今译:强大的武力是以暴力的毁伤作用于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王弼注:诡异乱群,谓之奇也. 今译:诡诈.特殊.引起社会动乱的人和事,就叫做奇. 原文: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王弼注:清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离其清静,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 明太祖注:治国务欲民实,无得重敛而厚科,若重敛而厚科,则民乏用矣.民既乏用,则盗贼之心萌.盗贼之心既萌,将必持戈矛而互相斫,是谓难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八章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王弼注: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今译:以,是用的意思.其,指的是水.这句话是说水柔弱的性质,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改变它 ...

  • 道德经详注第六十九章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 王弼注: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 今译:士,是兵的统帅.使用武力是崇尚侵犯别人的. 原文:善战者不怒, 王弼注: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 今译:跟随而不争先,回应而不先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从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则国谁 ...

  •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五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此章名曰:上下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