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石刻文化

滚龙石柱的局部

在开元寺内现在还遗存有大量碑刻,时代自唐朝至民国时期,这些碑刻对中州的变乱和寺院的历史发展有比较详细的记录,是研究开元寺本身和金元时期邢州政治经济及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开元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金石碑刻文化,这些都在各版本的《顺德府志》《邢台县志》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1.文帝舍利塔碑。大业五年四月立,李百药撰,书人名缺不可辩。《京畿金石考》

2.能大师碑。兵部侍郎宋鼎撰,南阳翟丞史维则八分书。大师卢氏,南海新兴人,居新兴之曹溪,天宝七年其弟子神会建碑于巨鹿郡之开元寺。《集古目录》

3.曹溪能大师碑。唐蔡有粼书。《宝刻类编》

4.开元寺尊胜陀罗尼经幢。石在邢州开元寺,唐高宗淳化二年自始自葱岭而来,此经能灭众恶,幢在西庑下,其西面剥落,故书字与立石之年皆不知,计必此经入中国未久,寺建于开元,当是开书也。《归有光集》

正书额,缺存“大佛顶尊胜陀”六字,下有“节度副使李逄书”七字,年号缺,存“戌二月戊辰朔十日丁丑建”十一字。《金石分域编》

5.钟离权草书石刻。钟离权草书在顺德府。《法贴神品目》

钟离权诗刻石。宋皇祐四年九月立。《金石分域编》

6.敕赐开元寺圆照塔记。陈振撰,晁咏之正书。大观四年十月在开元寺观音殿前面南隅。《金石分域编》

7.修开元寺圆照塔记。刘仲尹撰,张天和正书,闰崧篆额。大定五年八月在开元寺。《金石分域编》

8.开元寺钟钟款。正书,大定甲辰,在开元寺中殿前东偏。《金石分域编》

9.开元寺万安恩公塔。刘百熙撰并正书,赵安世篆额,庚戌正月是定宗皇后称制二年,在开元寺后塔前。《金石分域编》

10.王恽撰,商挺正书,耶律铸篆额。至元十六年直隶邢台。《寰宇访碑录》

11.资戒坛碑。王磐撰,商挺正书,耶律铸篆额,至元十六年八月,在开元寺中殿前。《金石分域编》

12.宏慈博化大士万安恩公碑。王思廉并正书,大德五年十二月。在开元寺后塔前。《金石分域编》

13.普门宝塔甓垣记。王郁正书,泰定三年十月,在开元寺观音殿前。《金石分域编》

14.岐王施长明灯记。至顺二年,在开元寺观音殿。《金石分域编》

15.开元寺历代住持垂训法名颂石刻。至元丙子中秋日。按此当在后至元,在开元寺后塔前。《金石分域编》

16.重立钟离权诗石刻。正书,皇祐九年立,至正八月四月重刻,直隶邢台。《寰宇访碑录》

17.开元寺钟楼记。沙门法祯撰,李思明正书,成度篆额。正正八年六月,在开元寺资戒坛碑之南。《金石分域编》

18.开元寺护国仁王佛阁记。沙门法祯撰,李思明正书,成度篆额。至正七年撰,八年立石,在开元寺正殿后园内。《金石分域编》

19.常山王看转藏经记。衲无本正书,至正十五年十月在开元寺观音殿前。《金石分域编》

20.开元寺累降圣旨碑。正书,有至正年号,在开元寺正殿后西隅。《金石分域编》

21.开元寺累降圣旨碑。正书,猪儿年外狗儿年。在开元寺正殿后东隅。《金石分域编》

22.开元寺铜佛记。刻在开元寺后东北隅荆棘中。《金石分域编》

23.重修开元寺碑。系董三秦书,清顺治十一年嘉平月立。民国版《邢台县志》

24.重修开元寺殿阁碑。系嘉靖十七年立,王震书。民国版《邢台县志》

25.开元寺悬大钟碑。系高钰书,民国三年甲寅月立。民国版《邢台县志》

以上为明清各版本《顺德府卖》《邢台县志》金石存目。

195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对邢台开元寺进行了调查,刘慧达在调查记录中列出开元寺所见碑刻存目共十五通。

1.大金邢州开元寺重修圆照塔记。金大定五年八月(1165)。

2.万安恩公碑铭并序。元庚戊(定宗皇后称制)二年正月(1219)。

3.累降圣旨碑(白话碑)。猪儿年  狗儿年

4.累降圣旨碑(白话碑)。元中统二年(1261),

至元十三年(1276)

至元十四年(1277)

至元十六年(1279)

5.顺德府大开元寺重建普门塔碑铭。至元十六年八月(1279)。

6.顺德府大开元寺资戒坛碑。元至元十六年八月(1279)。

7.顺德府大开元寺宏慈博化大士万安恩公碑。元大德五年十二月(1301)。

8.歧王施长明灯之碑,元至顺二年(1331)。

9.顺德府大开元寺万安口下历代主持并垂训法名颂之碑。元至元二年(1336)。

10.皇元护国仁王佛阁法堂之记。元至正八年(1348)。

11.重刻钟离权诗跋。钟离权。宋皇祐四年(1052)九月刻有明崇祯三年(1630),梅元鼎跋。

12.开元寺铜佛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13.重修开元寺山门两殿记。明崇祯三年(1630),梅元鼎书。

14.重修开元寺毗卢千佛阁记。清康熙四年(1665),李京撰文,于施蒙书丹。

15.重修开元寺碑。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耿寿平书丹。

由于文革时的破坏,开元寺内立于原处的石碑已经被推倒。金石碑刻多数受到了损坏,散落在开元寺的周围。可见的碑刻有《唐十六面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后梁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顺德府大开元寺宏慈博化大士万安恩公碑》《顺德府大开元寺重建普门塔碑铭》《重修开元寺碑》《劝请万安大士建资戒坛碑》《民国重修顺德府开元寺碑记》《明石佛记碑》《明重修开元寺毗卢殿记》《民国开元寺悬大钟碑》等。此外还有一些经幢残件。

从开元寺石刻作品中,以唐代的石刻最为精美。唐及五代后梁的经幢为这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宋元时的石刻作品以书法最盛。其中有许多书法的珍品,如钟离权诗刻石、敕赐开元寺圆照塔记、修开元寺圆照塔记等。

在开元寺内进行调查时,有一块唐代的经幢宝盖十分引人注目,经幢宝盖保存十分完整,八角装饰饕餮环绶,周系璎珞八垂,璎珞之上浮雕立佛等八幅。其中一幅有人物六人,左右各有侍者二人,中间两人相对倚坐,右侧一人手揖礼,左侧一人手抱婴儿。为一经变故事。《无量寿经优波提舍》说:“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只要全心念佛,喻义佛之本愿名号好比营养的母奶,而光明好比是慈母的双手,当我们称“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时,好像是一方面吸吮着母奶,一方面蒙慈母双手保护。将身心全部交付给佛,莫再作无谓的烦恼。

在经幢的盖底刻云纹和四飞天伎乐人物。这也正是这个经幢宝盖的精化部分。

自佛教传入我国后。随佛教传入带来了很多的印度佛教艺术图像,飞天形象就是其中之一。飞天,据佛经记载,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飞天传入我国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的特色的飞天艺术风格。其中以敦煌飞天最为著名,也成为敦煌艺术的标志和象征。按佛经所讲,飞天有三项职能:一是礼拜供奉;二是散花施香;三是歌舞伎乐。

邢台开元寺四飞天经幢宝盖,是典型的中原式飞天风格,是以四个飞天伎乐人物为主要表现形式。这四飞天人物形象有中原“秀骨清像”的特点,脸为蛋形,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裸露半身。体态丰满俏丽,顺风横飞,翩翩起舞,姿态优美轻盈,如行云流水。翱翔天空的天人伎乐,手持乐器,形象生动,有吹横笛的,有把笙的,有吹六管荜篥的,还有吹九管横箫的。在天空中形成一组乐舞队列。如同诗人李白咏赞仙女诗那样:“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邢台开元寺四飞天经幢宝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复合体。将佛教天人、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仙的形象,融合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天。特别是邢台经幢宝盖四飞天仙人肩披彩带;四周云气飘流,衬托着飞天迎风而飞翔,互相照应,自由欢乐,运用了浪漫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雕刻娴熟,人物体态丰满,线条流畅,疏密有致,是典型的唐代中期风格,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唐代飞天艺术、雕塑艺术、佛教文化的流传及唐代音乐研究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唐幢上的佛像

元代的抱鼓石

开元寺元碑记载金代癸酉圆照碑记

开元寺元代碑刻拓片(残)之一

开元寺元代碑刻拓片(残)之二

开元寺元代碑刻拓片(残)之三

开元寺元代碑刻拓片(残)之四

开元寺元代塔幢石雕饰件

修复前散落在寺内的残件

《京畿金石考》开元寺石刻记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