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人世居苏台德地区近千年,为什么却被捷克一夜间赶走了?
二十世纪初,“大日耳曼主义”一直是搅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存在。尤其是希特勒上台后,鼓吹德意志人等日耳曼民族的种族优越性。除了与其同根同源的奥地利,作为一战惩罚德国的产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也居住着大量德意志人。
尤其是在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总人口约1350万的国家,主体民族捷克人仅仅600多万,还不到半数,而在它的苏台德地区,却聚居了超过300万德意志人,远远高出苏台德当地的捷克人。
▲美丽的苏台德地区,如今难见德意志人的身影
在希特勒眼中,一战的结果使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被过度压缩,二战时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就来源于他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及其居住的土地是他的第一轮目标,其中就包括苏台德地区。1938年,希特勒通过慕尼黑阴谋吞并了这块土地。
▲ 20世纪30年代捷克境内的德意志民族分布
如今,苏台德地区重新归属捷克共和国,而当翻开捷克的人口资料时,却会惊奇地发现:德意志人仅占捷克人口的1%了。那么,德意志人是怎么来到的苏台德地区,又是怎么从这里销声匿迹的呢?
▲ 1937年德语区(绿色)分布,捷克境内的四周被德意志民族环绕
一、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移民
苏台德地区得名于中欧国家捷克北部的苏台德山脉,随着民族迁徙和政治变迁,它成为包括苏台德山区在内,捷克领土上德意志人聚居的马蹄形山区的总称。
苏台德地区的险要地形是捷克防御来自北方和西方入侵的天然屏障,反之,一旦敌人控制了这里,东南欧的大门将向它敞开。
▲ 捷克地形图,可以看到捷克北、西、西南方向为山地,中间是盆地
公元4-6世纪,欧洲发生了民族大迁徙,起源于东欧维斯瓦河畔的斯拉夫人一部分向西迁移,慢慢演化成了一个旁支-西斯拉夫人。依照地理位置的不同,他们又主要分化成了三大部分-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定居到波希米亚的西斯拉夫人,是如今捷克人的祖先,苏台德地区就是波希米亚的一部分。捷克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十世纪初建立了捷克公国,现代“捷克”的名词即在这个时期诞生。
北欧的日耳曼人同样也在迁徙,他们在新占领的土地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斯拉夫人的西部邻居。后来,从法兰克王国分裂出的东法兰克王国,奠定了日后德意志的国家基础。公元961年,应教皇邀请,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平息了罗马贵族的叛乱。作为回报,奥托一世在次年获得教皇加冕,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
日耳曼人昔日被罗马帝国视为蛮族,现在却以其继承者自命开始扩张。公元1086年,他们降服了西斯拉夫人的捷克公国。在日耳曼人的势力范围内,这个唯一的异族成员显得格外另类。
▲公元1138-1254年,巅峰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
要想永久控制新获得的领土,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民。公元十一世纪起,日耳曼人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的德意志人大量移居捷克境内,他们在苏台德山区开采矿藏,在平原开垦耕地,神职人员和骑士阶层也随之涌入。移民促进了捷克经济发展,但也给日后的民族冲突埋下了种子。
神圣罗马帝国由捷克公国等数百个诸侯组成,皇帝由诸侯选举产生,公元十二世纪末,诸侯意见不合引发皇位之争,捷克公国趁机渔利,从公国升格为波希米亚王国,不仅爵位获得升级,而且被豁免了除参与帝国会议之外的所有义务。它是帝国唯一的非日耳曼人成员,也是当时唯一的王国,并且可以王位世袭。
到公元十四世纪,波希米亚王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是帝国最强大的成员。公元1355年,查理四世以王国的雄厚实力为后盾,加冕为帝国皇帝。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在次年确定了七个有权选举皇帝的诸侯,波希米亚王国自然位列其中。查理四世统治的年代,是中世纪捷克最巅峰的时代。
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与崩溃
辉煌之中暗藏危机,大量迁入的德意志人逐渐演化成了王国境内最大的利益集团,他们把持教会,垄断矿山,役使农民,拥有包括自治城市在内的种种特权,不可避免地与属于西斯拉夫人的捷克人产生了冲突。
捷克农民的境遇最为悲惨,他们不仅受到本族封建主的剥削,而且受到异族的压迫,其中德意志人掌控的天主教会是捷克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他们与捷克农民的矛盾最为尖锐。在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冲突的背景下,一个叫胡斯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
胡斯具有宗教改革思想和民族意识,反对德意志人在波希米亚王国的优势地位,他赢得了捷克人民的支持,却在公元1415年被教会以异端的罪名处死。胡斯的殉道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愤怒,他们自发的向教会发起反抗,胡斯战争爆发了。
▲ 捷克国家英雄胡斯的纪念雕像
然而,捷克人民击退了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讨伐,自己内部却发生了分裂,最终归于失败。胡斯战争失败了,但捷克境内的天主教会几乎被摧毁,胡斯派传教士被允许自由传教,捷克人逐渐改奉新教。除了宗教,捷克人也产生了早期的民族意识,他们重视传承自己的文化,从而避免了被德意志化。胡斯的宗教改革思想传播到了帝国其他地区,十六世纪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就受到了他的影响。
战争期间,在波希米亚王国的核心平原地区,许多德意志人被杀或遭驱逐,他们被迫向周围高山林立的苏台德地区转移,形成了日后这里以德意志人为主的格局。
自公元十三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的另一个成员-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日益强大,他们以联姻和武力成为帝国的最强者,在公元1526年得到了波希米亚国王的头衔。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天主教,但为了笼络这个异族王国,他们允诺保留捷克人的新教信仰,同时承认王国的法律,保留原有的议会和政治上的自主权。
▲ 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张,1526年开始统治波希米亚王国
公元1618年,国王背弃承诺,企图在波希米亚复兴天主教。捷克新教徒发起了暴动,这是欧洲三十年战争的开始。但对于希望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捷克人来说,战争在公元1620年就结束了,战败的波希米亚被强迫信奉天主教,原有的法律、议会和政治上的自主权也无从谈起。
公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瓦解,波希米亚王国归属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帝国和其后的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统治时期,正是近代工业大发展的时代,波希米亚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又有丰富的劳动力,因而成为帝国的主要工业区,著名的斯柯达兵工厂就坐落在境内,它是仅次于克虏伯的欧洲第二大兵工厂。
▲ 一战爆发前的奥匈帝国
近四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时代,波希米亚境内的捷克人和德意志人处在同一国家机器的治下,德意志人作为主体民族,仍然聚居在苏台德地区,与属于少数民族的捷克人倒也相安无事,然而一战的爆发的结果让两个民族的地位倒了过来。
公元1918年,德国和奥匈帝国主导的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崩溃,为了削弱与奥匈帝国同根同源的德国,英法主导的协约国不仅迫使其割地赔款,而且不顾300多万苏台德德意志人希望加入德国或奥地利的民族感情,将他们连同苏台德地区一起强行拼凑成了捷克人作为主体民族的捷克斯洛伐克,而这个总人口约1350万的新国家,捷克人不过600多万而已,尤其是在捷克,被迫留下的德意志人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
▲ 一战后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
三、纳粹德国的吞并
为了弥补苏台德德意志人的心理落差,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允许其在宪法框架内组建自己的政党,在经济上给予公平对待,并让他们保留自己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机构。捷克斯洛伐克继承了奥匈帝国大部分工业遗产,发达的经济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掩盖了民族矛盾,表面显得风平浪静。
▲ 奥匈帝国解体前,粉色为德语区,蓝色为捷克人地区
好景不长,公元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成了危机的导火索。轻工业集中的苏台德地区更依赖出口贸易,国外市场的萎缩对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失业率直线上升。到1933年,三百万多苏台德德意志人的失业人口从4.1万飙升至73万以上,他们与同样希望加入德国的七百多万奥地利人一起,是值得注意的巨大力量。
▲ 1938年的苏台德区面貌
经济危机下,政府的救助不力引发了民族危机,这正是希特勒愿意看到的。一战对德国惩罚过于苛刻,德国复仇主义情绪弥漫,希特勒迎合了这一点,他以为德国争夺生存空间为借口,要把所有的日尔曼民族居住的地方纳为一个国家-第三帝国,这包括了奥地利和波兰走廊等地区,当然也有德意志人占多数的的苏台德。
▲ 1938年苏台德的德意志人欢迎希特勒
希特勒看透了英法两国深陷经济泥潭的虚弱,一战的残酷也使两国民众充满了厌战情绪,因此无力应对纳粹的扩张。他突破《凡尔赛条约》的枷锁,1936年进入莱茵兰,1938年三月吞并了奥地利,1938年五月,他把目标瞄向苏台德。希特勒以武力威胁,深陷经济危机的英法两国自顾不暇,他们幻想着满足希特勒的要求就能避免战争,英法德意四国共同炮制了《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接受,苏台德地区被并入了纳粹德国。
▲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向人群挥舞着《慕尼黑协定》,他宣称:“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然而希特勒是喂不饱的,次年三月,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九月,二战爆发。在德意志民族感情和对二十年“次等公民”生活不满的驱使下,苏台德德意志人心甘情愿地绑上了德国的战车,他们生产军火,提供粮食,并有约35万人加入纳粹军队,为第三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 二战爆发前,纳粹德国的扩张,1939年3月控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与之相比,捷克人却陷入了悲惨的境地中,纳粹德国将捷克斯洛伐克肢解为苏台德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以及斯洛伐克“独立国”,捷克人主要属于保护国。
1941年,纳粹种族理论中标准的德意志人模子,纳粹德国党卫队第二号人物海德里希出任保护国长官,负责将捷克人德意志化。他执行严厉的同化政策,建立集中营,残酷镇压反抗活动。为了震慑纳粹,捷克斯洛伐克敢死队刺杀了海德里希,希特勒听到消息后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党卫队毁灭了利迪策村,甚至都没有放过妇女和儿童。
▲ 利迪策村惨案纪念雕塑,国际儿童节为纪念这次惨案而设立
利迪策村惨案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捷克人的脑海里,纳粹的疯狂屠杀和掠夺彻底让捷克人和德意志人对立起来,并在战后表现为对苏台德德意志人的仇恨和报复。
四、二战后的大驱逐
1945年5月,纳粹德国灭亡,捷克斯洛伐克恢复了战前的疆域,流亡英国的前总统贝奈斯回到布拉格,重新担任总统。早在流亡时期,他就认识到,一个德意志人占多数的苏台德地区始终是威胁国家领土完整的不稳定因素。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苏台德问题,他拟定了“第五计划”,决定把苏台德德意志人驱逐出境,这就是《贝奈斯法令》的雏形。
▲ 二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
1945年5月19日,贝奈斯开始发布一系列清算苏台德德意志人的法令,史称《贝奈斯法令》,他决定建立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并彻底去德意志化。而在不久后进行的波茨坦会议上,盟国也做出了将居住其他国家的德国人驱逐回国的决定,战争中结下了血海深仇的捷克人早已摩拳擦掌,驱逐和报复开始了。
从1945年5月开始,240多万世代居住在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被迅速驱逐出境。由于在二战中与纳粹合作,扮演了为虎作伥的角色,他们被认为是叛徒,单纯的驱逐很快变成了报复。粗暴的地方官员和军队肆意掠夺德意志人的财产,削减他们的粮食配给,并关闭了学校。
▲ 苏台德德意志人被驱逐出境,绝大多数去了德国和奥地利
苏台德德意志人也有过反抗,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有样学样,以集中营和军队进行镇压,没有准备的德意志人被装上火车或强制步行送往德国和奥地利,死亡的威胁时刻笼罩着他们,成千上万人在这场大驱逐中失去了生命。
在这场血腥的强制迁移中,除了少数得以免遭驱逐,绝大多数苏台德德意志人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消失。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继承了苏台德地区的捷克共和国仍然保持了大驱逐后的人口格局。
▲ 根据捷克2019年人口统计,德意志族仅占总人口的1%
就这样,一个非德意志的苏台德地区不再是当今的地缘政治名词,捷克从此也不再担心领土完整问题。但是大驱逐留下的民族感情的创伤仍在,德意志人植根苏台德地区近千年,而被迫离开故土不过半个多世纪。他们有的要求返回故乡,有的要求赔偿财产,大驱逐的遗留问题如今仍然是困扰德国和捷克两国关系的焦点。
▲ 现代欧洲的德语主体地图(黑色)
参考文献:
1. 刘飞.纳粹德国时期的苏台德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王凯.苏台德问题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2009(12):21-25.
3. 陈树敏.胡斯运动新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 张凌俊.纳粹德国境外德意志人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 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谈慕尼黑事件的历史根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06):83-85.
作者:皮皮侠
编辑: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