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地背诵文言文?
对学生党来说,正月初三一过,年基本是算是过完了,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当中了,是时候完成寒假作业了。
每逢寒暑假,很多同学的寒假作业里,一定有一项,叫做背书,背下个学期开学要学的文言文。
尤其对初高中毕业班的同学来说,利用寒假把必背古诗文再巩固强化一遍,很有必要。
背书这个事情,不同的人还真不一样:
一篇三五百字的文言文,有的同学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背下了,有的学生抓破头皮也背不下来。
不太会背书的同学,通常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记忆力不好。
其实不管背得快还是满,都是短时记忆,那些三下五除二就背下来的,也会很快又会忘记。
今天来讲一个背诵文言文的方法,可以让背文言文,尤其是背新课文言文,更快一点,更牢一点。
这个方法,是多年来经过我很多学生实践验证过的,保证有效。
给这个方法取了个名字,叫做“五步一拐法”:
“五步”指的是五个步骤,“一拐”指的是一根“拐杖”,这根“拐杖”,就是一篇文言文的注释和译文。
第一步,借助注释和译文梳理文义。
也就是一定要多读几遍原文,读到对文章大意非常了解的程度。
过程当中,不理解的字词含义和用法,就对照注释,注释还不够,就对照着参考译文。
这一步,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中的“基础”。
不看注释,有些词的意思,你永远不知道。任你再怎么“书读百遍”,“其义”也不会“自见”。
你会发现很多同学只会死记硬背,他们宁可花大量时间,重复地翻书合书,把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也不去看文章中每个字是啥意思。
这种死记硬背的后果,就是每到默写给下句让写上句的时候,这些同学的做法是,从文章的第一句开始默背一遍,直至背到要填的那一句时,才能填上那个空。
是不是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就够了呢?
显然不是。理解文章大意只是背书的前提,还没正式开始呢。
如果此时就开始狂读狂背,依然没有摆脱线性记忆的局限。记忆力不强的话,背起来依然很艰难。
第二步,根据文章的意思,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把从头到尾看和读的这种化线性记忆,转换为为树状记忆。
这一步是快速背出一篇文章的关键之关键,也是高段位背书和小白背书的根本区别。
我们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小的部分,然后画一个简单的文章结构图,在每个节点上标上相应的关键词。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参考书里,有类似这种文章大意的思维导图。
但我建议,一定要自己画,眼睛看到的东西,会很容易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觉得那就是你自己的。
做到这一步,我们才算真正理解了文章。
你有没有发现,执行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完成了一篇文章的自学了,听老师讲新课,也无非到这里。
在上面两个环节中,其实我们已经有意无意地把文章读了很多遍了,也记住了文中的不少句子了。
有没有真的记住,记住了多少,需要来检测一下,可以进入第三步了。
第三步,运用逆向思维,将参考译文翻译回原文。
这个步骤,是这个方法最有创见的环节。
大多同学在背书背得半熟不熟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不断地合起书、翻开书,每卡顿一次,就再从头来一次。
很多同学背书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就是这个从半熟不熟到彻底背熟的过程中,因为不断地翻书合书一次次从头开始,产生了厌烦心理。
如果这时候换个做法,对着参考译文,尝试把它们翻译回原文,如果有句子想不起来或者不确定,就可以对照原文看一看,读一读。
在参考译文这根拐杖的帮助下,可以不用那么痛苦的翻书合书,把背书的难度降低了。
而且过程中,我们既可以逐步把文章背下来,又通过逆向思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第四步,对照文章结构图,尝试背诵全文。
把第三步的过程多进行几遍,达到不用回看原文,也能逆向翻译的时候,其实已经算是会背这篇文章了。
毕竟,无论是上下句填空的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填写的都是句子,不会要求你默写全篇。
第五步,把整篇文章读三到五遍,强化语感,注意句与句的连接词,以免默写的时候出错。
这五个步骤,最基础的是理解文章,最关键的通过译文逆向翻译原文。
这个小方法,适合篇幅比较长的文言文,同样也适合比较长的古体诗,比如《琵琶行》《诗经·氓》等等。
◁◁长按扫码,回复 ▼▼
语文算法
了解更多简明有效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