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了,随便谈一下中国拳学。

中国拳术者,如果没有传统,那就是无根之树;如果没有创新,那就是不流之水。你一旦不再模仿别人,你的精神就独立了,因为他们不是你,有了自己的精神,你就恢复了自己的本能。

大成拳的宗旨,是在“六合”间架中恢复技击灵性,是技击结构与本能的完美结合。大成拳,不是单独的筋骨力量,也不是单独的精神力量,更不是单独的技术程度高超,它是这些功能的高度统一和圆融。

然而,初级基础必须打好,下面介绍一下最基本功法:

意感,整体如“门窗合页”,脊柱腿是“合页轴”(中轴),用一侧“合页”如“门”般关开化打敌方,而另一侧虚虚“盼顾”而配重,是謂“六合”的整劲。

体会中轴与右侧时(左右可互换练习,在此以右侧为例),要意感右手、右肩、右胯、骶骨,这三处形成一个上部立体“三角形”:右脚、右胯、脊柱脚,这三处形成一个下部立体“三角形”,这两个立体三角只要一旋转,就会成为两个椎体状的螺旋动能。以这两个椎体螺旋动能“相互撬拔”击敌,即謂“三角螺旋力”。然,这两个上下三角,又在“头、手、实脚、脊柱脚”这个“大三角”之内,亦謂“侧体阴阳三角螺旋力”,简称“立体单重螺旋之象”。

控制敌方的屈伸,不在他“四肢”,而是在他的“躯体与后腿”。敌方的“躯体与后腿”,要意感其“上下垂直”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有“波皱”之弹性间隙。我方要控制其前部,他的每一微弱之动,都是后部向前部的相合,使其前部把其后部“蹭起”反弹而出,所谓“堵前撞后拔根飞”者是。

间架的“结构”要合理,间架謂“静”,气势謂“动”,以“气势”引导敌方并同时发放敌方;间架只作为辅助气势、稳定“气势重心”的作用,以及与气势相互进行整体“移位”。故此,敌我结构以及气势,这两种的“分布”是不同拳种的“密码”。

双方技击胜负,不限于某家某派,是有另外条件的。有力无胆者不胜;有力有胆,而眼不明,手不快者不胜;胆与力,明与快,兼而有之者,不知虚实变幻者不胜,知虚实变幻者,技巧不足以应付者不胜。技巧足以应付,不知劳逸之数,动静之机者不胜。如果恃其能而轻敌者,有力而不能持久者等等,失败都是因为自身的缺点所致。这些都是习武者自身的体质、技巧、战术、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诸如,光线的向背,地势的高下等等都是构成胜负的影响因素。

所谓“心”,其中有多层“功能”的。同样是“心”,那就要看在那“层”起作用。

技击十八法,是对没有基本“攻防意识或间架运用”的启迪,不是所谓的“死套路”。老三拳,单双换掌也是要有形的,也是要练习的,它们也不是什么“死套路”。这些都是教学的“方便法门”,是“过河之舟”,但离开这些“过河之舟”也是不能成“拳”的。

鞭力是由抖肩而来的,抖肩是由沉肩坠肘而练就的,也是由肩部万向转性而造就的。

整,就是饱满。不要前后推拉,要在饱满状态中,左右闪翻。熟练到不加思索,就是本能。

整个“骨盆”在脊柱上挂着,不是连在一起的,肩甲与锁骨皆然。

古拳谱中的“六合”者:“外三合”即身形侧斜,腿部“弯套弯”;“內三合”即自身是一团含砂的“浑浪”,空气也如“浑浪”,天地、敌我“大浪涛涛”,相互起舞。自身姿势变浪,与天地巨浪融在一起,相互翻滚,即“六合”之象者是。

腹松,是能与全身一动全波动的相互配合。黄钟大吕是发声有阴阳相互波浪,是宏大庄重的波涛海浪的相互波折。

斜拨对方四肢别撬其脊背,一顺从其力,他自己就拔根弹跳。本身定形拧裹翻,用时只靠空气扇。我肋与空气同时扇动,使我整体移位发力。

河北 邢台 李虎 逸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