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一)

永隆元年三月,裴行俭于黑山大败突厥兵,并擒获他们的酋长奉职;可汗泥熟匐也被部下杀死后,割下脑袋向唐军投降。

当初,裴行俭进军到朔州时曾对他的下属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要出于诚心诚意,对付敌人就不惜用诈。上次萧嗣业运送的军粮被突厥人掠夺,士卒受冻挨饿所以才失败。现在突厥人必然还想再用这一策略,正好用计欺骗他们。(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前日萧嗣业粮运为突厥所掠,士卒冻馁,故败。今突厥必复为此谋,宜有以诈之。)”于是他伪装了三百辆运粮车,每辆车中藏了壮士五名,各持大刀和强弩,派老弱兵数百人跟车,又在险要处埋伏精兵等待敌人。敌人果然前来抢粮车,跟车的老弱残兵弃车逃散。敌人把粮车赶到有水草的地方后,解鞍放马,准备从车上取粮食。这时,藏在车中的壮士跳出来攻击他们。敌人受惊逃走,在路上又受到伏兵阻击,几乎全被俘虏或杀死。从此,敌人再也不敢靠近唐军的运粮车队。

裴行俭进军到单于府以北,天已近傍晚。宿营后,周围的壕沟已经挖好。裴行俭突然命令全军往高岗上转移。诸将都说士卒已经安顿好,不宜再动,裴行俭不答应,还催促赶快转移。当夜,暴风雨来临,原来的营地水深达一丈多。诸将既惊又佩,问裴行俭为何能预先知道这情况。裴行俭笑道:“今后你们只管听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自今但从我命,不必问其所由知也。)”

奉职被擒以后,他的余党退守狼山。唐高宗命令户部尚书崔知悌乘驿站马车奔赴定襄,向将士传达皇帝慰问的旨意,而且负责对付残余敌人,让裴行俭领军返回。

(0)

相关推荐

  • 唐初安边名将裴行俭,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却被誉为“儒将之雄”

    裴行俭字守约,虽一介书生,却是唐朝继苏定方之后的又一位名将,苏定方曾为找不到传人而苦恼,后来两人相遇对他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贤也."裴行俭得苏定方传授其一生所总结的用兵奇 ...

  • 大唐名将裴行俭:征战突厥稳定边疆,年逾花甲仍被钦点出征

    唐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提起唐代的名将,很多人想到的大概是李靖.薛仁贵.郭子仪.李勣等人,而很少有人知道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出生于唐朝的官宦世家,字守约,河东闻喜人.裴行俭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北周 ...

  • 战神裴行俭:书法盖过褚遂良,预言王勃命不长

    评书<隋唐演义>中有个十八条好汉排行榜,其中排名第三的裴元庆,一对银锤曾将"大隋第一勇士"宇文成都打的抱鞍吐血.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名叫裴行俨,与其父裴仁基都曾是瓦岗山魏 ...

  • 百战奇法[百战奇法]

    一.计战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敌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法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孙子·地形) 二.谋战 凡敌 ...

  • 轶事二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一)

    神龙二年冬十月丙辰(十六日),唐中宗任命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窦从一是窦德玄的儿子,原名窦怀贞,为避韦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名讳改名为窦从一.窦从一一向阿谀依附权贵.太平公主曾和佛寺为争夺一座利用水力加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

  • 刘仁轨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四)

    少府监裴匪舒是个天生善于做生意的人.有一次,裴匪舒向朝廷上奏,说如果把皇家马厩中的马粪向社会出售,每年可以增加收入约二十万缗.唐高宗听后有些心动,他为此问刘仁轨的意见,刘仁轨回答道:"利是很 ...

  • 裴行俭再平突厥(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三)

    唐将裴行俭率军得胜回朝后,突厥阿史那伏念又自立为可汗,再次和阿史德温傅联合出兵侵扰唐朝边境.唐廷再次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为副,领兵讨伐突厥. 曹怀舜和偏将窦义昭率领 ...

  • 裴行俭突袭西突厥(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

    当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他的别帅李庶匐联合吐蕃国,进逼安西.朝廷得到报告后,研究发兵讨伐西突厥事宜.吏部侍郎裴行俭说:"吐蕃侵扰边境,刘审礼全军覆没,现在战事还未停息,怎么可以再出兵 ...

  • 狄仁杰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七)

    仪凤元年九月壬申(初七),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的柏树,按律法应当削去官籍.唐高宗接到奏折后,下令将二人处死. 大理丞.太原人狄仁杰上奏谏道:"这两人所犯 ...

  • 唐高宗、李世勣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一)

    李世勣受命领兵出征,他想让他的女婿京兆人杜怀恭同行,以便建功立业.杜怀恭不愿去,他先是以家境贫寒为理由推辞,李世勣答应资助他:杜怀恭又以缺乏奴仆马匹为理由推辞,李世勣又答应自己为他提供.杜怀恭找不到其 ...

  • 李尽忠之反(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一)

    万岁通天元年夏五月壬子(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唐.叛军攻陷营州,杀死都督赵文翙. 李尽忠是孙万荣的妹夫,他们都居住在营州城边.赵文翙为人傲慢而固执,当时契丹发生饥荒, ...

  • 唐隆之变(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一)

    先前,还是在武则天时期,长安城东有个叫王纯的居民,他家的水井往外溢水.溢出的水慢慢形成一个占地数十顷的大池塘,这个池塘被称为隆庆池.相王李旦有五个被封为王的儿子的宅第并排建在隆庆池以北.善于望气的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