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五官阴火医案案例

1.苑某,男,78岁。2008年7月23日初诊:口疮反复发作50年,此起彼伏。舌有裂纹,渗血,牙痛,耳鸣,咽干,口苦,目干涩,便干三五日一行,尿黄,屡服牛黄解毒片无效,形瘦面晦。舌淡胖苔略黄,脉右弦滑寸弱,左沉寸弱尺旺。分析五官皆见肿痛火形,唯舌淡胖,左脉沉寸弱尺旺显露阳虚本色,判为虚阳上浮,处方潜阳封髓丹:

砂仁30 g,附子15 g,黄柏15 g,炙甘草30 g,炮姜30 g,牛膝20 g,肉桂10 g,竹叶10 g,通草10 g,白术30 g,磁石45 g,陈皮10 g,丁香10 g,泽泻15 g,细辛5 g。7剂。

复诊:口疮各症均见减轻,大便一日一行,唯遗耳鸣,继服7剂,各症大多平伏,停药。半年后因丧女悲伤,各症又见复发,仍以上方再投,药物稍有出入,亦收速效。

按:此证目、舌、口、鼻、耳俱见肿痛火形,可以说五官七窍皆有“火”证,临床并不少见,我称之为“五官丛集性阴火”,其症此起彼伏,缠绵不愈,总由阴盛逼出元阳所致。个中道理,郑钦安说得好:“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唯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如经络之虚通于目者,元气即发于目;经络之虚通于耳者,元气即发于耳;经络之虚通于巅者,元气即发于巅,此元阳发泄之机。”

俗医不知阴火,用尽滋阴泻火凉药,没个治好。

2.李某,男,55岁,某局局长。口腔、舌边、嘴唇溃疡反复发作3年,此起彼伏。

伴有鼻腔燎灼感,咽痛色红,偶有耳鸣时胀或目赤,可以说五官七窍皆见“火形”。胃时胀痛,便黏,尿黄,舌淡胖润,脉浮滑寸弱。患者系中医“票友”,早年患过肺结核,素来研究中医,自以为病属阴虚燥热,屡服滋阴之品多方治之不效。余之老同学白某为该局副局长,介绍他来求诊。告以诸症所示皆阳虚而非阴虚,滋阴治法是南辕北辙。此乃阴火上僭,所现五官肿痛火形皆系假火,当以温潜法治之,处以潜阳封髓丹加味:

砂仁25 g,附子30 g,龟板10 g,肉桂10 g,黄柏10 g,炮姜20 g,牛膝15 g,磁石30 g,麦芽30 g,茯神30 g,炙甘草30 g。

7剂后,口舌、嘴唇溃疡及咽痛均消失,余症亦减,自觉精力增加。患者述称:

“战战兢兢地服用热药,未料效果这样好。”守方调理半月,诸症若失,以附子理中丸善后。

按:余曾提出“头面五官多阴火”的观点,即头面五官所现肿痛火形者,多属阴盛阳虚,逼阳上浮所致,尤其久病久治不愈者,绝少由阴虚实热所致。此外要注意太少两感证型,不要与阴火混同。

3.邱某,男,59岁。口疮、舌疮反复发作4年,加重2个月。其人口腔、舌体、上下唇屡发溃疡,此起彼伏,常服解毒片、西瓜霜等乏效。心烦,手心发热,鼻干,视物模糊,耳有时作痛,舌淡润有痕,脉沉缓寸弱。综合观之,五官皆现阴火,与上面李案颇为相似,仍以潜阳封髓丹加味主之:

附子25 g,砂仁25 g,龟板10 g,黄柏10 g,肉桂10 g,炮姜15 g,白芷10 g,蜂房10g,茯苓20g,牛膝20g,泽泻15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

7剂后,口舌和唇部诸疮显著好转,视物清晰,心烦未作。药即中的,守方调理,期间曾有反复,3周后诸症平伏。

4.于某,女,56岁。口疮反复发作二三年,牙龈经常肿痛,眼睛常多目,两颧发赤,鼻腔干痛,耳鸣,吃花生米都“上火”,手热足凉,尿频色清,午后腹胀肠鸣,且感全身串痛,舌淡赤胖润有齿痕,脉沉滑,寸弱。

此症头面五官几乎无所不涉,一派热象,唯尿清、足凉和舌脉显示肾阳式微,前者是假热,属阴火上浮;后者是本质,应该辨明,另外兼有表证,治当顾及,潜阳封髓丹加味:

附子15g,砂仁25g,龟板10g,黄柏10g,麻黄10g,桂枝15g,细辛5g,肉桂10g,沉香10g,泽泻15g,牛膝15g,龙骨30g,牡蛎30g,丁香10g,郁金20g,炙甘草15g.

7剂后,口疮、目眵、牙龈肿痛、鼻腔干痛均消失,颧赤、午后腹胀、全身串痛依旧,前方细辛增为7.5g,再加干姜10g,磁石30g,补骨脂20g,减去龙骨、牡蛎,再予调理月余,逐渐至痊。

5.方某,女,58岁。2009年11月16日初诊:自谓“火总上头”,口疮,牙痛时作,眼角发痒,眩晕。20天前感冒,服消炎药、牛黄降压丸,遂至“上火”。畏冷,足凉,便溏。舌淡胖润苔薄黄,脉左浮尺弱,右滑数尺弱。考阴盛之体而见畏冷、足凉、便溏各症,病发由服消炎药、牛黄降压丸而至“上火”,乃因凉药伤阳,逼其真阳上浮所致,潜阳封髓丹加味主之:

砂仁15g,附子25g,黄柏10g,炙甘草30g,肉桂10g,泽泻15g,牛膝15g,龙骨20g,牡蛎20g,磁石30g,干姜15g。7剂。

复诊:“上火”各症均轻,鼻腔有黄嘎嘎,眩晕消失。上方加辛夷,续服7剂,痊愈。

6.张某,男,58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头面发热,午前为甚1个月,口疮反复发作,口臭,眼睛亦胀热,耳鸣,眠差,便调。舌淡赤胖润,脉右沉尺弱,左沉寸弱。此亦“五官丛集性阴火”,处方:

砂仁20g,附子30g,磁石50g,炙甘草45g,车前子30g,肉桂10g,牛膝15g,酸枣仁30g,龙骨30g,牡蛎30g,桂枝20g,麦芽30g。7剂。

服药后,头面发热、口臭、眼睛胀热均消失,余症改善。守方再予7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