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没有天才,所谓“天才”只是迂腐之人的危言耸听!
书法学习,我认为没有天才,所谓的“天才”只是迂腐之人的危言耸听。书法学习更没有所谓的“捷径”,唯有方法正确且下苦功夫,方能将字写好,自古至今能称书法家的,没有一个靠“天才、捷径”造就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学习书法需要天分,如果没有天分后期再怎么努力都是无功的。这句话猛然一听,似乎是有道理的。按照这个说法,不由得我想问两个问题,自己有没有天分如何知道?是不是有天分就不用努力了呢?我记得小时候读的《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意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如果把这12个字用在书法学习上,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初学书法,每个人的起点是相同的,只是因为各自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对其理解不同导致的呢?我想是这样,下面举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或许能说明这一点。
去年我在培训中心当书法老师,大概班上有三十几个学生,其中有两个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位是孙同学,一位是吴同学,年龄相仿。这两个学生是一起来报的名,都是从0开始。前面一周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从第二周开始吴同学明显超过了孙同学,在楷书结构掌上、运笔上有明显进步。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书法班受邀参加市青少年书法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吴同学获得了第二名,而孙同学只得了个“再接再厉”。后来得知,孙吴两位同学是同一小区、同一栋楼且门对门的邻居,学书法都是两家商量的一起学习。据吴同学家长说,他们是教师且爷爷奶奶都是教师,家人也很喜欢书法,家里的装饰基本都是书法和绘画。后来我到孙同学家去,才知道他的父母都是从事金融行业的,基本没什么时间陪孩子。
上面这个例子,并不是说父母从事的职业一定影响孩子,只是说两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都是用同一种方法学习,而学习成果却有高低差距。因为环境不同,所以导致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也不同。这个例子,充分证明“性相近,习相远。”书法学习没有天才这一说。
还有就是古代书法家也没有天才,孙过庭《书谱》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汉末的草圣张芝,王羲之赞他为了学习书法,洗毛笔把门口一条大河都染黑了,足见其用功之甚。而王羲之,学习书法也是很下功夫的,开始学卫夫人、伯父王导,后来过江后又学碑,才成就一代“书圣”,可想而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再说孙过庭本人,从他的《书谱》中就能看出他在“二王”书法上下过很大的功夫。
综上所述,我觉得书法学习没有天才。非要说是天才只有这三条,一个是学习方法、一个是付出的汗水、一个是环境导致的。爱迪生说一句话,具体记不清,貌似是“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还有一首我们熟悉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所以我觉得书法学习没有天才,只有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辛勤的汗水,才会有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