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山山城遗址2020年度考古发掘收获
一、遗址概况
城子山山城位于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凉泉镇城子沟内,山城坐东向西,山高谷深,周围群山围绕,山城北侧为清河支流碾盘河。
城子山山城为辽宁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其平面呈“∞” 形,由石筑城、土筑城两部分组成。城址城墙总长7197.9米,其中人工墙体6362.4米,自然墙体835.5米。
图一 城址位置图
二、发掘目的
1. 通过考古调查,明确城墙分布范围、走势和保存状况。为今后城子山山城考古发掘和文物本体保护,提供准确的调查数据。
2. 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城墙修筑工艺,弄清门址数量、结构以及墙上其他设施的形制。为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考古依据。
3. 根据调查和发掘收获,判断城子山山城始建、使用和废弃年代。
三、技术准备
1.业务人员配备上,有专门的发掘技工,负责发掘现场日常工作;该项目还从本溪市博物馆借调了能够胜任考古测绘和无人机航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整个发掘过程中。
2. 文物保护方面,我院有可移动文物修复遗迹资质,拥有相关的保护设备和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出土文物的保护处理。
3. 发掘设备齐全,现场有RTK、全站仪、红外测距仪等测绘设备,大疆精灵4RTK无人机、御2专业版无人机等航拍设备,平板电脑等现场无纸化记录设备,其他基础的发掘设备一应俱全。
4. 安全保卫方面,在发掘现场搭建专门的看护帐篷,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工地,并有24小时监控。在工地四周设置各类标识、宣传条幅和警告牌等。在驻地文物库房配有监控设备,保证驻地文物安全。
图二 发掘全程采用RTK测绘
图三 发掘关键节点采用无人机航拍、建模
图四 出土铁器的室内除锈和临时性保护
四、工作经过
本年度发掘工作受新冠疫情和经费到账等因素影响,至2020年8月底才正式开始田野发掘,至2020年11月底结束,工作时长约65天。发掘了城子山山城1、2号门址。1号门址位于南墙东段,是为山城东门;2号门址位于南墙中段,是为山城南门。1号门址发掘面积300平方米,2号门址发掘面积200平方米。
1号门址,清理出完整的门道、两侧墩台和墙体、门内侧护坡、门内东侧马道等遗迹现象,出土了大量高句丽时期板瓦、筒瓦和瓦当残块、铜器、铁器等。
2号门址,目前仅清理出门道西侧墙体和门外护坡局部,受冻土影响,发掘工作暂停,需要下一年度继续清理。目前,已出土大量高句丽时期建筑构件。
发掘工作结束后,开始了对出土遗物的清洗、拼对、修复、照相、建档等工作。对东门门道出土的木炭样品抽送实验室测年。
五、主要遗迹
遗迹主要是门道、(墩台)墙体、护坡、马道、灰坑等。
以1号门址(东门)门道为例,其坐落于山体基岩上,被门道倒塌堆积、墙体倒塌堆积和腐殖质土叠压。门道外为陡坡,陡坡东高西低,西侧有两层砌石将低处抬高使门道外变得平整,东侧有两块平铺的石板。门道平面呈长方形,两侧底边有石地栿,西侧石地栿上有三块竖立石板依靠于西侧墩台壁上;近外侧有石门限,石门限为楔形石和板石单层平砌;近内侧有三级台阶通往城内,每级台阶均系借助自然山体的坡度用不规整的楔形石、板石和碎石单层平砌而成。门道中央近门外侧有门框槽,门框槽内有少许木炭和大量红烧土。从门槛槽清理后现象看,门道底部铺有碎石层,碎石层上铺垫黄砂土层作为活动面,活动面踩踏痕迹不明显,可能与黄砂土土质有关。门道进深4.30米,宽3.66~3.95米,东侧墙体高2.94米,西侧墙体高1.70米。
图五 1号门址清理情况
图六 2号门址西侧墙体外立面
图七 2号门址西侧护坡
六、出土遗物情况
本年度主要出土器物包含陶器、瓦件、铁器、铜器、钱币五大类。
(一)陶器,数量较少,仅有一件器物可辨认出器形,为陶罐,其余均为碎陶片,器形不可辨。
(二)瓦件,数量较多,可分为板瓦、筒瓦、瓦当三大类。
1. 板瓦,均为残片,不见完整者。背部均有纹饰,可见有绳纹、菱格纹、方格纹、素面几种,内侧一般为素面或布纹。
2. 筒瓦,数量较多,背面多为绳纹或素面,内侧素面或局部饰布纹。
3. 瓦当,数量较多,当面完整者亦有,均为莲花纹,纹样相同。
(三)铁器,可见有门包条、铁钉、铁镞、铁钩等。
(四)铜器,可见有铜钉、子弹壳。
(五)钱币,出土一枚面值十文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图八 1号门址发掘区出土瓦当
图九 2号门址发掘区出土瓦当
图一〇 1号门址发掘区出土绳纹筒瓦
图一一 1号门址发掘区出土素面筒瓦
图一二 1号门址发掘区出土素面筒瓦
图一三 1号门址门道出土铁钉
七、学术意义
1. 南墙上两个门址的发掘,搞清了门道的结构和两侧墙体的垒砌工艺,为南墙墙体和门道的维修、修缮工程解决了难点,也提供了科学的考古依据。
2. 南墙2号门址的发现,增加了城子山山城进出城内的通道,对研究城址城防布局具有新的价值。
3. 大量高句丽建筑构件的发现,丰富了城子山山城的内涵,为研究1、2号门址的使用和废弃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