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15:心有桃花芳菲尽,记忆深处又闻香——读《海棠花未眠》

文/望月听雪

“只恐深夜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凤烛千枝花四顾。”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苏东坡曾吟:“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花语如斯,这篇以此花为名的文字便如花语一般,将青春岁月里的点点滴滴重新道来,在如许的春光里缱绻而来,带来了那个最美丽的华年里挥之不去的记忆,两句“只恐夜深花睡去”便点了题,映照出川端康成书里写的:“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宛如手中的细沙,美好妙曼却易流失,“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笔者眼中的易千树

“三月,燕子回时,草木蔓发。昨日一场春雨悄然潜入夜中,淅淅沥沥下了半宿,今早才停歇。地面湿漉漉的,积水处像一面面平整的小镜子,倒映着一角湛蓝的天色。过了晌午,太阳从云层后露出脸,校园里成排的香樟树叶尖上悬着将掉未掉的水滴,恍惚间像碧色的珠玉。灰麻雀啁啾着在树梢上一落脚,透明的雨珠子扑簌着直坠向土中。一片春光明媚的景象。”春景如许,暖暖的沁人心脾,而故事的序幕却并不尽如人意,两厢映衬之下,愈发显得春日的弥足珍贵,因此在易千树出发的路上,大概才有这样的错觉吧,“车窗外掠过细金色的暖阳倾洒的街道和斑驳浅灰的树影,明明是紧张的气氛,却有了一种岁月静好的错觉。”

——王昆眼中的易千树

“他蹲在路旁榕树下边专心致志地剥紫薯皮,低垂的侧脸棱角分明,带着张扬的少年气息,叶缝间漏下的日光从鬓角沿着流畅的线条一路蔓延到泛白的锁骨窝。墨色的发线,挺直的鼻梁,白净的脸庞,浓长的睫毛。见过他全家福的王昆知道,他是继承了他母亲的美貌。就靠着这张好看的脸、傲人的身高,学渣易千树在校园里,也绝不是岌岌无名之辈。若他还有心做个学霸,那校草之位,大概就没有其他人的份儿了。”易千树,第一个走到读者眼前的少年,鲜衣怒马、恣意狂放,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地忍令浮劫火,风霜历尽订三生。少年豪气任纵横。”

——梁祝眼中的易千树

而他的叛逆,有着背后仅仅少数好友才知晓的原因,“柴米油盐冲淡了甜蜜,日复一日的生活让人乏味厌倦,昔日爱侣面目可憎。曾有浓情蜜意,许彼此天长地久。戏台上多热闹,扮祝英台的角儿粉面含春,拢着水袖唱'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谁春心动。谁说我从此不敢看观音。”好友梁祝,旁观易千树的家事,依着自身姓名的由来,唏嘘长叹,谁说少年人不知愁?“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水光潋滟,头顶晴空一碧万顷。平日里嬉笑打闹没脸没皮没个正形的少年们,仿佛头一次这么尴尬地坐在一起,他们竟然在讨论如此忧伤和深刻的话题。可是这一刻,他们却仿佛感觉到,自己好像有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也许成长就是在某个碧空晴日里不经意发生的。而他们,虽然不知人生具体去向,却已经试着上路。”倏忽间,少年便已在不经意间长大,有了五味杂陈,有了人间烟火气,这大概才是最美的青春祭……“坐令桃花红,换尽霜叶黄。看镜喜欲舞,追还少年狂。”

——许音音眼中的易千树

“徽阳一中的大礼堂内,清脆悦耳的钢琴声如山涧清泉流淌,骤然间急转而下,低音如滚滚冬雷,响彻室内。许音音十指灵动地在琴键上跳跃,强烈的舞台灯光灼热地洒在脸上,像盛夏里正午的太阳让人无处遁形。然而她的心思却并没有完全放在演奏上,她的视线不时扫过台下的人群,秀丽的眉峰微皱,却始终没有发现易千树的身影。她是第一个登台表演的,后面紧挨着的节目就是易千树的吉他弹唱。”少女的情愫,总是那么美好,“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他们是自小青梅足马长大的,许音音的目光一如既往的追随着少年,而少年却浑然不知,亦或是无动于衷。故事的开端并没有预示了故事的结局,人生走着走着便散了,命运的轮盘转着转着便偏离了原来的方向,不要感慨“错付了一季芳华,淡漠了一岁竹马”,这就是人生,“淡淡的眉眼,淡淡的印记。淡淡的落花雨,淡淡的青草地。淡淡的,十七岁的,我和你。多年后,我们都幸福了,只是偶尔会有些遗憾,给我幸福的人,不是你。”初恋一如海棠花般的纯洁绚烂,但也令人成长,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秦桑眼中的易千树

“坐在深灰色旋转椅上的少年一脚支地,把半边身子拧过来,手里拿着几页校庆演出的流程表和学生会各部门人员安排情况的汇总单。他长相平凡,面容严肃,自有一种少年老成的气质。和漫画美少年形象的易千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现场没有人反驳他。因为,他是学生会主席秦桑,连老师们都会以礼相待给几分面子的秦桑。”这是一个明明有着耀眼光环却处处谨小慎微的少年,透出一丝丝不那么阳光的阴暗气质,掌控力与忍耐力被岁月雕琢得不似同龄人,“看他校服外套下的白衬衫上缝着扁平的小白圆扣,从头至尾,每一颗都规矩安分地扣好。简直像一台精确的老时钟,完全和流行偶像风不搭界。”这么出色的少年,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他站在高台,俯瞰众生时,却也会羡慕那些与年龄相符的青春勃发,“他那种处变不惊、天下在握的淡定气质,令人无法不仰视。上台前,秦桑又看了一眼节目单上易千树的名字,眼前浮现出那人气极高的男生英俊精致的脸庞,还有他平素不可一世的表情。”因为自己没有任性的权力,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气干云,只有亦步亦趋的踏实努力,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少年的样子,不长的岁月里虽然洗净了铅华,却浇不灭那颗少年的心,用比别人多得多的感悟去过好每一天,在泥泞中挣扎着站起来,而纤尘不染。“少年人唱《白桦林》,还没有人生百转千回的沧桑,更像一个旁观者,干净又有些低的声音像如水的月光漫过夜色下青黛的山脉。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路以宁眼中的秦桑

“明明是一首轻缓的慢歌,然而,台上少年从未见过的低眉浅目仿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忧伤模样。路以宁也盯着台上的秦桑。她视力好,位置又靠前,能看清少年乌黑的头发星星点点散落的碎光、眼睑下的阴影和指甲盖上淡淡的苍白颜色。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有那么一刻,她竟然在他刻意低垂的眉目里,读到一种熟悉的压抑与破碎。”“每周一的全校升国旗仪式,他总是站在那高台上,平静地接受着全校几千学生的目光。”有些人,也许貌不惊人,却与生俱来的拥有一种领导气质,总有许多人不知不觉便聚集在他身旁,但有的人在云淡风轻的背后却是千疮百孔的人生,“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景色与叙事的冲突之美

文章处处着墨于景色的描写,将故事发生的季节情境描绘得栩栩如生,笔者于景色的精雕细琢,如散文,如诗篇,如镜中花,如水中月,画面唯美,却总是与叙事的意境相悖。景色的美好与故事的悲恸极具冲突性,文内比比皆是。一边是晴,一边是阴;一边是喜,一边是悲;一边是“春光无限好”,一边是“满腹心中事”,“那些泪水浇灌的花,在绝望中发芽……”“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故事终了,摇落了一地的青春岁月,“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笔者于人物的刻画亦是矛盾重重,易千树,羁傲不训的真性情从故事伊始便描述得清清楚楚,他的生活里其实有着的一地鸡毛从不掩饰,而秦桑耀眼光环面具背后的世界是隐晦的,并未从一开始便铺陈了去,这样的故事线安排与他们的性格默默契合着。一个是放浪形骸的豁达,一个是步步惊心的掩饰。少年眼中的少年,以同龄人的视角去洞察少年的内心,以同龄人的目光去锁定人物生存环境。而故事的结局却透着一丝丝的凉薄,少年人的甜蜜总是浓得化不开,但等到终了,分离与遗憾并存时,那更难以令人释怀的便是淡淡的哀愁,欲哭无泪的深层次的哀伤,没有极致的痛,却留下一丝丝苦涩滋味,比大哀大恸来得更持久,更回味无穷。“另一边的世界里,易千树被富商父亲的出轨问题困扰着;秦桑风光无限的表象下,是绝症病父带来的千疮百孔的绝境人生……每个人都曾经努力地想要伸手触梦,每个人都曾生出过那么柔软纯白的瞬间,想为初次心动的那个人做些什么,然而时光匆匆,再回首,已是戴上面具的成年人。只是,那些曾经闪亮的不复重来的心动,仍会永远地留在每个人的心里。如同凌晨四点见到的海棠花开,是永远的诗篇,拥有即是幸运,不可追,亦不可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无论生活给予你的是什么,都是一份赠予,“心若向阳,就算是天空没有阳光,我心住着太阳,花还是一样绽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心若安在,便是晴天,少年情怀是旖旎得不能再旖旎的梦,梦境成真也好,梦幻破灭也好,都是一种人生,“心有桃花芳菲尽,记忆深处又闻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