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161:岁寒历尽自清芬——读《出发》

文/望月听雪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是芬之成名后的一贯思想。”此书是张芬之的自传写真,用其一生的真实经历构筑的鸿篇佳作,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励志,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豪言壮志,有守着柴米油盐的平凡无奇,有失却亲人的“惟有泪千行”,“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童年的苦难不堪回首,艰苦的自学铭心刻骨,新闻之路上的披荆斩棘,作为新闻官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追忆往昔,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迹,留着那个时代的泥土气息,从解放前走来的自学成才的一代文人。读着他的经历,不知不觉想起《平凡的世界》,同样的,具有人性的高度,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字里行间带着震撼人心的感动,激励着人们执着出发、风雨兼程,走向一个崭新的更具高度的人生。“如果你不出发,你就会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出发,是最好的开始,也是最好的遇见,遇见自己,遇见世界。”坚持不懈,一路前行,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张芬之,出身贫寒,自学成才。青少年时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立志穷则思变,奋发向上,终于从生产队会计一步步成长为正厅级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他命运多舛,顽强拼博,辛勤笔耕。一场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使其依然留在了军营,成为新闻报道一线的一员,亦成为改变其仕途和抉择的契机,从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书中,有文化大革命的痕迹,有敬爱的周总理逝世的悲痛场面,有唐山大地震的惨烈,有《花木兰从军》的唱书,“花小姐,洒泪湿透素罗衣。奴的父,年近七旬难出马,奴疼父,替父从军昆龙山。两军阵,刀枪剑戟血成河,难比在家绣阁鸾。”

近五十年的风雨阳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清晰留下了他奋发向上的足迹,许多篇章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一部充满故事、充满传奇的励志之作,同时充满了做人做官做事做学问的人生哲理,从那个动荡年代的万花筒里看今朝和平时代的荣辱得失,诸多事件着实不值一提,值得当代的年轻读者读一读、品一品。

从一本传记了解新中国一个甲子六十年的变迁,书卷徐徐打开,一个时代的尘封往事重新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已经快要被淡忘的如烟旧事、曾经铭记心间的诸多人物,犹如放映的幻灯片、黑白的老照片一样慢慢地一张张地从眼前掠过,感动、惊叹、唏嘘间重拾记忆深处的历史,时间的车轮再一次辗轧进灵魂深处。整个故事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催人泪下,时而令人掩卷沉思,时而又催人奋进。既有家国情怀中的忠孝勇恭廉,更有亲友交往中的仁义礼智信。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他说早逝的母亲教诲他记住'人穷志坚’的精神。他记住了,而且志存高远,终于成为一位具有奋发的进取精神、珍贵的民生情怀的新闻干部。”作为新闻工作者,作为引领众人思想的笔者,“文墨飘香桑梓情”,书写着文人的拳拳之心,抒发着守望故土的桑梓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满满的是最美的乡愁,最浓的情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