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医话笔记

1枇杷叶是一味君药,不要把它当臣药或佐药使用,这个药好比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却不显山不露水,常人都不知道它的妙处,此物能降十二经脉之逆气,能化十二经脉之热痰,逆气降、痰热除,很多怪病不治自愈……

2你看这蒸饭的灶!灶里的火好比人之肾阳,锅里的水好比人之肾阴,而这蒸笼好比人之三焦,最上面一层为上焦,中间一层为中焦,最下面一层为下焦;锅里的水在火的燃烧下沸腾,产生蒸汽徐徐上升,形成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状况!”

“如果灶里没火,则水不能化汽,饭自然蒸不熟;如果锅里没水,也不能产生蒸汽,饭也蒸不熟;如果中间这一层半生不熟,蒸汽上不上去,就算最下面一层焦糊了,最上面一层也熟不了啊!”

“人体也是一样啊!肾阳虚的病人,不能气化,气也不能到达上焦,所以经常口干舌燥,喝再多的水也止不住渴!很多糖尿病初期都是这样的,水喝多了,肾阳又不能化气,代谢也差了,水停在体内,造成身体喝水也长胖!”

“肾阴虚的病人也会口渴,喝水后口渴症状很快缓解,但这些病人容易上火,吃下火药当时管用,长时间吃会导致肾阴阳两虚,就不好治了,这种病人补补肾阴,养养阴份就可以了!”

“脾胃在中焦,胃主降、脾主升,一升一降,中焦如沤,下焦所化之气才能上达上焦,如果脾胃郁塞,升降失常,就如同这蒸饭一样了,中间半生不熟,上面一层是没法熟的,这样的病人也会口渴,调理脾胃就好了!”

“在看着,蒸笼最顶上是个盖子,就好比人的肺——华盖之府,没了这个盖子,饭也蒸不熟,锅里产生的气都给漏掉了,上升来的蒸汽温度变低后,变成水,这个盖子正好使其向下,沿着蒸笼壁向下流,流到锅里。在人体也是一样的,下焦产生的气,通过肺的肃降,最终变成水液通过三焦水道,进入膀胱,产生小便……”

3想到这我立即感到新奇,因为这么多年的学医,还未听说过经络受损的情况,但仔细一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经络既然是输送经气的通道,如同血脉输送血液一样,受损也是情理之中的!

血脉受伤后,血液溢出,成为淤血;那经络受损后,经气外泄,自然成为淤气;气淤不通,不通则痛,自然会疼痛,理论上说得过去!

太爷采用茴香配合烟丝点燃后吸入,肺主气,借小茴香通过肺经来顺一身之气,淤气得顺,病就好了。但现在患者是女性不抽烟,而且病情可能比太爷遇到的病人病情要重,如何是好?

目前患者也不完全排除微小血管受损的情况,治疗当从“行气”、“散瘀”、“止血”、“止痛”、“疏通经络”入手。

止痛药常用元胡;行血中之气的药当为川芎;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的当属三七;疏通十二经络的药最效莫过于穿山甲……

想到这些,我立即提笔开了一方,自拟为岔气汤:

三七15克 延胡索30克 川芎30克穿山甲细粉10克(冲服)  白酒50ml为引,加水1000ml,煎取600ml,分三次内服。

(加白酒目的是因为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患者服用一剂后痛消病愈。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一直考虑,外力撞伤可以导致经络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遗症?这股离经之气在体内排不出去,必然四处流串,串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应该就不通畅,就会疼痛,这种游走性的疼痛应该在临床上可以见到的!

没过几天,果然来了个全身游走性疼痛的患者!

患者,张某,女,30岁,全身游走性疼痛半年。半年前因抬重物姿势不当,导致腰部岔气,疼痛难忍,自服止痛药三天,病情缓解,随后开始出现颈部僵痛,三天后自行好转,出现上臂痛,贴止痛膏后好转,继而出现小腿疼痛,有时一天同时出现多部位游走性疼痛,在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医院中医科按照风湿治疗无效,患者自述有时感觉一股气跑到心脏,立即出现胸闷,几分钟后又自行缓解……

听着病人的描述,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第二个经络受损的病例了!

古书记载的“风善行而数变”,将多少医生带入误区啊!

经络受损,离经之气在体内游行才是这种游走性疼痛的真正病因!

我开了岔气汤三剂,患者服用两剂后,完全康复,传为佳话。

看着前面的病例,我继续深入研究,经络受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外伤,手术应该也是损伤经络最常见的例子,那么手术后遗症中,是否与经络受损有直接关系?

接下来,每当遇到疑难杂病,我总爱问上病人,”以前做过什么手术没有?”

慢慢的,我发现一些手术导致经络受损的病例,而且病例还很多……

患者计某,女,35岁,2007年12月因心慌气短,四肢无力,头昏前来就诊。诊得六脉细软,左右寸部沉细无力,诊断为气血两亏,大气下陷,采用补益气血,升举阳气治疗,一剂而知,连服六剂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2月复来就诊,自述上次服药愈后不到半月,病情复发,情形如故。仔细询问病史。患者27岁生小孩进行破腹产后,身体开始虚弱,经常感冒咳嗽,周身莫名奇妙的胀痛,时发时止,按风湿治疗无效。人参、黄芪、当归、阿胶服用无数,每次停药不出半月即发病,自认为已无药可救。诊断:经络受损(手术伤经、元气外泻,经络受损一日不修复,经气外泻一日不止,气血日渐衰退,离经之气日益加重,体内津液运行受阻,久之百病自生)。治法:初期:益气升阳,引气归经,通利水道治其标;后期接经顺气,修复经络。通过调理一月余,彻底治愈。

患者陈某,女,28 。2007年11月通过朋友介绍前来就诊。患者自述2003年患左侧附件囊肿并腹腔粘连,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自觉腰骶部下坠感,每于排卵期加重,平时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时即觉肛门内胀满难受,无便血。医院进行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患病两年来,通过采取抗生素消炎、物理设备理疗、针灸治疗等多种途径,均未能彻底治愈。诊断:经络受损(手术伤经、经气外泻,局部经气淤滞不通)

治法:接经顺气,修复经络。处方:川芎20克 元胡25克 通草10克砂仁5克(后下) 杜仲15克 牛膝12克 穿山甲粉10克(冲服)……

五副,每日两次,黄酒二两为引,水煎服。服药一剂后矢气连连,自感腰骶部下坠减轻,五副服完后,彻底治愈。

还有一些有严重手术后遗症的,没有找到良药!

如何修复这些意外受损和无辜受损的经络,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我必须得继续研究下去!经络的本质是什么?经络的运行原动力是什么?经络所运行之经气的来源?经络损伤与修复的机制是什么?经络损伤有那些具体的表现?经络损伤有那些后遗症?经络损伤如何修复?健康的人如何锻炼自己的经络?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将在我所喜爱的医学之路上继续探索下去,穷我毕生之力,展中医之辉煌

4学习中医,就是要培养一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思路,不要被一些局部的、细小的症候所束缚,治病必求于本,培养了这种思维,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就会使我们的视野大为开阔,不仅仅是学习中医,学习养生,在工作生活俱多方面,都会变得轻松。

举个例子,临床上经常遇到鼻塞的病人,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来到我们中医这里,就不需要考虑患者对多少种东西过敏的事情了,中医有句经典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还有“头为诸阳之汇”;还有“肺开窍于鼻”。明白了这三句话,所谓的过敏性鼻炎,只需要头部阳气,补充肺气就可以治疗了,没必要按照脱敏的思路转下去,“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不相信,遇到每天早上鼻塞不通的病人,你让他晚上睡觉时带上一个棉帽子,让头部发热出汗,连用几个晚上,鼻塞就大为好转。为什么?患者头部阳气不足,保护阳气,散去寒邪,病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5举个例子: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有位老奶奶找到我,头晕厉害,血压偏高,左右脉象均有上越之势,即气血并走于上。如果患者心情急躁、血压继续升高,很有可能出现脑血管意外。患者病机为下焦阴份不足,不能涵阳,虚阳上越,头重脚轻,自然头晕了。当时已是夜里11点多了,开中药已来不及,于是要求病人回家,将大蒜捣碎后,敷两脚的涌泉穴,敷1小时就可以了。

患者第二天过来道喜,说敷上一刻钟,就感到头清醒了,腿有劲了,时间到了一小时,舍不得取下来,直接睡觉了。早上起来,感觉病彻底好了,但脚心出现了水泡,没想到大蒜还有这么好的药效,这么大的药劲!我给病人处理了脚下的小水泡,随后切脉,发现双尺脉象虽然不强盛,但已又根了,上越之势的脉象明显消失,病基本上治愈了!

谈到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重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他们都均有各自的特性,运用好了,信手拈来,就可以将病人的病治愈,就好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拈花摘叶均可杀人。习医到了一定境界,就好比叶天士用三片梧桐叶救了两条命一样,也可以拈花摘叶救人于无形,为了培养大家学习的兴趣,讲讲叶天士巧用梧桐树叶的故事。

趣闻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江南名医叶天士正在家中书写医案,忽听有人前来请求救治一难产妇女,叶天士不假思索,立马前往,在途中听病家说已请了同派温病大家薛生白诊治过,但仍不见产下。薛生白是叶天士同乡近邻,其医术与叶天士齐名于江南,只是更为年轻些。叶天士十分纳闷,薛生白诊技也不错,为何不见效呢?

叶天士来到病家,只见产妇已奄奄一息,其家人称:薛生白诊断后认为是产妇气血双亏,无力运胎,气血滞行,交骨不开也。其处方大多以气血双补、行滞活血、催生下胎药为主。叶天士接过药方一看,此方甚佳,但难以治此病人之病。因缺乏同气之药,何能使诸药达到病所?时值秋天,窗外桐叶飘落,叶天士似有所悟,随即将原方中的药引“竹叶三片”改为“桐叶三片”,产妇遵方服药,不出叶天士所料,不久便神奇地顺利产下一胎儿,母子均报平安!

此事传到薛生白耳中,薛不以为然,认为叶天士巧立名目而已,叶天士闻之,当即修书一封与薛生白,诗谜为:有眼无珠腹中宝,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叶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秋分之时,梧桐叶落,同气相求,胎儿立下……薛生白阅后,豁然贯通,深感叶天士之博学才华,大为叹服,自惭不语。

叶天士诊病当天恰值秋分之日,寒暑燥湿交替季节,梧桐叶纷纷落下,人与自然互为相应,同气相求,故在薛生白原方中加入梧桐叶以求其气,并引诸药达于病所,瓜熟蒂落,桐籽熟叶落,合而为一,故药效如桴鼓。不久,“叶天士三片梧桐叶,一字救两命”之佳话传遍江南水乡

6中药之性的重要性,远胜过其功效,药有寒热温凉,有升降沉浮,不明白药物的药性,处方时只是按照药物功效一位叠加,则难获奇效,上面例子中的大蒜,就取取能引气血下行,气血下行了,病也就好了,现代医学研究,喜欢从药物的成分进行研究,大蒜含有大蒜素,可以抗菌消炎,可以软化血管,甚至可以抗癌,但就无法研究出大蒜能引气血下行这一条出来,为什么?这是药物自身具有的偏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药,研究中药,就不会受现代研究思维的限制,按照中医的理论,辨证用药,当升则用具有升发性的药物,当降则用具有降气、沉降性质的药物,不受其成分的局限。

举个例子:肝气郁结的病人,常常感到出气有些费力,严重者会有心慌,甚至胸闷的症状,运用中药柴胡,升发郁结的肝气,就能立时缓解。有一次刚好柴胡没货了,病号有时老熟人,我说你就用生麦芽泡水喝,病人说生麦芽不是消食、回奶用的吗?也能治疗胸闷,我费了很大劲才讲明白这其中的作用机理,最后给她包了一两生麦芽,第二天碰面就说,生麦芽提气好,胸不闷了,这就是生麦芽具有升发作用的效果,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药物?患者是因为肝气郁结,肝气不疏所致的疾病,只要能够疏理肝气,升发肝气的药物都可以,比如薄荷也可以!

这就是药性的运用,能够熟练掌握了这种思维,在临床上用药就非常轻松自如了。

现在的中医教材中,《中药学》里的中药是按照功能分类的,比如麻黄归于辛温解表;薄荷归于辛凉解表;麦芽归于消食类。这样对不对呢?也对,对于学习重要的人而言,容易明白药物的大体功效,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模式学习后,你很快就知道“什么药治疗什么病”!

但这与“什么病用什么药”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只是颠倒顺序,但却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药治疗什么病”,只能说明你书读到位了,只是记住了书上的东西,没有与临床结合。

打个比方:治病如同打仗,第一步你明白了每个士兵的特点,每种武器的特点,但不一定会打仗,你只有在战场中熟练运用你的士兵,利用现有的武器,针对目前的战役,组织最适合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7心属火,藏阴血!心主血脉,心藏神!其华在面!

既然属火,就存在火力过旺与火力不足,临床上称为“心火亢盛”和“心阳不振”。

既然藏阴血,就存在阴血不足,临床上称为“心阴虚、心血虚”。

既然心主血脉,血脉的不通、不畅就是问题,临床称为“血脉瘀阻”。

既然心藏神,就存在心神藏得好不好,藏得不好就是“心神失养”了。

既然其华在面!那么面部的神采有没有?面部的气色如何?面部长东西没有?这些都与心脏有关。与心有关的还有很多,我们就从上面这些,来谈谈相关的中药。

1、心火亢盛:可以选用淡竹叶、生地、栀子、灯芯草

别小看灯芯草这味药,看似普通,对于心火亢盛非常管用,举个例子:

曾经治疗一个失眠的患者,切脉后发现病人左寸浮实,患者舌尖红降,于是采用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叶),效果不错,喝了五天,睡觉也好了,但没过几天,患者又上火了,又失眠了,让他再喝中药,认为太苦,接受不了,要求我提供一个不苦的、效果又好的方法,我思虑良久,最后告诉他用灯芯草煮水当茶喝。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患者很满意!

后来遇到心火亢盛的小儿,尤其是心火亢盛,晚上哭闹的1岁以下的小家伙,运用灯芯草,加点白糖,当饮料喝,效果非常好,患儿也很容易接受。

2、心阳不振:可以选用桂枝、肉桂、附子、薤白、干姜。

心阳不振的人,经常手脚发凉,人没有火力,自然怕冷了,在冬天这种病人就很难受,如果早上,吃一碗稀饭,在稀饭中放上3克肉桂细粉,加一些白糖进去,调节口感,这样一天都会很暖和。

3、心阴虚的病人需要补养阴血,可以选择使用:柏子仁、枣仁、丹参、麦冬、当归等

别小看丹参这位药,俗话“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就是说丹参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还能养血,功效好比四物汤,对心阴不足非常有好处。

4、心神失养,可以通过安心神来治疗,如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合欢花

5、心气虚的病人,可以选用人参、黄芪、党参、茯神、五味子、远志、炙甘草等

6、对于血脉瘀阻的病人,可以使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红景天等

心脏的气血阴阳平衡了,面部自然就神采奕奕了,面部的斑也就慢慢消失了,皱纹也会少些了,这就是“神”。

8牙痛大家都看过,牙痛用中药快还是西药快?还是吃止痛药快?

我说中药快!中药治疗牙痛,不仅起效快,而且很少复发!

很多人不信,我们分析分析:

牙痛患者,即不能吃热的也不能吃凉的,患者只有张开嘴,慢慢吸凉气才稍稍舒服,又为什么?

牙龈属胃!通常认为牙痛是胃火上攻所致。既然是胃火,为什么病人又遇凉加重?

牙痛的病机其实是“寒包火”,即胃火上攻于牙龈,复被寒邪包裹,热邪没有出路,就形成了牙痛。

寒邪从那里来?从饮食中来!上火了、吃辣椒了,喝上一碗冷饮,真爽!爽的时候,胃火上攻于牙龈,牙龈又被寒凉包绕,不痛才怪。

牙痛病人喝热水加重胃热,喝凉水,加重寒邪,所以冷热均痛……

临床上运用:生大黄15克 生麻黄10克 薄荷10克生甘草10克 泡茶喝,一剂喝一天,很快就好了。

处方中大黄泄胃热,麻黄散外寒。一泄一散,寒包火的病机就可以化解。

薄荷疏肝,甘草伏火。

为什么要疏肝?因为肝属木,木克土,肝气上升,则胃气下降,看看前面的地图就明白了!

就这四样药,划价一块钱左右,就能解决大问题,我用过很多病人,个个见效,不信你试试,看看中医治疗牙痛快,还是西医治疗牙痛快……

9:牵牛子粉用法及用量:取牵牛子1公斤,小火炒焦后,研成细粉,1公斤只取600克左右初粉,剩余400克尾粉不用。用法:药粉与白砂糖(红糖也可以)拌匀后加少量开水调匀后嚼服(味道不错,不苦且香甜)(体质虚弱可以分两次吃,如果吃一半1小时后就腹泻,可以不服剩下的一半,如果服药后2小时还未腹泻,吃完剩下的一半)。

有人可能担心牵牛子有毒,这个大可放心,牵牛子炒后泻下作用较强,毒性较小。三岁以下每次2-3克,三岁以上及成人每次4-5克,对于停食的病人,一般一次治好了。

体质虚弱的患儿,分两次服用,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左右。

本人每年使用不下于100人次,这几年至少也用过三五百人,未见一例中毒的,使用时把握好一个原则,即“中病即止”。患者服药后出现腹泻后,即不再继续服用此药。

10举个例子:对于面瘫的治疗,本人曾经采用牵正散加减,患者治疗十余天未见起色,后配合针灸治疗月余始愈。有次一个病人说我的治疗效果太慢了,他们老家一般三天治愈,我不相信,患者在附近多处打听三天治愈的医生,均为找到,最后不得已回老家治疗。患者一周后来见我,病已治愈。细问治疗过程,言老家医生是一草医,用一种药粉,凉开水调匀,餐巾纸包裹后塞对侧鼻孔,一天就好得差不多了!患者怕我不信,还顺便带了一点药粉给我研究。我查阅大量资料后得出,此粉乃槐树内皮研成,后来我也配制了一些,效果果然神奇异常。

 “难易相成”,当一个复杂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其实问题的背后已经准备了一个很容易解决的办法,世间万物均有生克之道,任何疾病都应当有解决办法,这是铁定的规律,只是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探寻!找到这个办法而已

1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脾要将水液及营养成份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代谢。那么,当邪气侵袭肺时,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脾所上输的精微物质和水液就不在是精华了,而成为肺负担,好比肺中痰液还没有清理干净,脾又不断的上输水液,造成产生新痰的来源。这才是脾为生痰之源的本意。

临床中碰到痰多的病人,有些医生认为痰多是脾虚造成的,治疗中采用四君子健脾,加上清肺化痰的药,自认为万无一失,其实四君子健脾,加强了脾向肺输送输送水液的功能,加重了肺的负担,痰液越来越多。一些老慢支患者就是这样的情况,咳吐大量痰液,体温不高,炎症几乎没有,抗生素根本起不到作用。

痰多的治疗,敛脾是关键,即收敛脾气,使其上输的功能减弱,向四周,向下的输送加强,敛脾的同时配合健脾利湿、健脾燥湿的药,这样从源头上减轻肺的负担,然后稍加清肺化痰之药,治疗痰证起效很快。

敛脾的常用药有芡实、白莲子、苍术。

另外学者发言:

任之堂主人对“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谈,结合现代西医生理学理论,阐述很精彩,有思想见地。但本人有看到另一种论述,可供战友讨论、分享。

1、伤寒大家柯韵伯云“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其依据如下。

2、肾位于下焦,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肾又主水,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极重要作用。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水下注而归于肾,这是水液在体内升降的大概过程。如肾气不化,往往大小便不利;二便不利则中焦痞满,影响水液的代谢。所以说肾是胃的水液排出的关口。如关口不利,水液便会积聚体内而形成浮肿或凝成痰饮。故“肾为生痰之源”。在临床临证中,遇到痰饮棘手之症时,治疗策略可从源头上入手,采取温肾利水的办法,困难迎刃而解。如日照天空,群阴离散。

3、“胃为贮痰之器”, 柯韵伯有论述:《经》云“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阳走五脏,浊阴归六腑。”肺为手太阴,独受诸气之清,而不受有形之浊,则何可贮痰?唯胃为水谷之海,万物所归,稍失转其味之职,则湿热凝结为痰,依附胃中而不降。当曰“胃为贮痰之器”。。。。。。所以临证中遇痰饮急症,急则治标,以攻下为主。礞石滚痰丸独得其妙。

4、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治疗肺痿气喘的良方。

理不争不明!!

 “咳痰”和“吐痰”是两个概念。

咳痰者,痰在肺,脾为之源头!

吐痰者,痰在胃,肾为源头!

12疮家久久不愈,为正气不足,黄芪能托毒外出,配合天花粉、连翘疗效神奇

13到目前为止,共治疗慢性结肠炎20余例,疗效颇佳

此病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通过采用“芍药汤加三七粉冲服”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处方如下:

芍药30克 槟榔15克 黄芩15克大黄10克 黄连10克 当归15克肉桂粉8克(后下) 木香15克 甘草10克 三七份15克(冲服)

临床如大便颜色偏红,加仙鹤草25克。

如偏白,加炮姜15克。

 一般5付见效

141.祛斑美白还原疗法:薏米,白芷,百合,马齿苋四药合用,与辩证基础方合用,汤药口服。

2.去皱美白面膜:人参须,白芨,白附子,白蒺藜,杏仁,白果,各等份,共研末,去皱蛋清调,美白蜂蜜或白醋调,做面膜

15

(0)

相关推荐

  • 程门雪论治热痰饮裘沛然治饮用寒凉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论曰:"前人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事实上温药和之,只适用于脾肾阳虚,水停肠胃之痰饮,并非治一切痰饮的原则.痰饮病,患者左眼上下灰黑如煤烟,就知属寒痰:患者眼泡暗黑, ...

  • 困惑堂医话:甘肃原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设计的20个单验方

    有皱纹的地方只表示微笑曾在那儿待过.--马克·吐温 甘肃中医刘维忠设计的几个单验方 1.粗盐一斤,茴香花椒艾叶各一两,装入布袋装拉锁.放入微波炉塑料盒,每次喷少量水在微波炉打4分钟,热敷患处.辅助治疗 ...

  • 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笔记

    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笔记 第1课 投资者在进入股市前必须了解什么 投资者必须了解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勒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投资大家,他主张积极止损.对我而言,这是第一大原则. 如何定义止损位 勒伯把 ...

  • 困惑堂医话:大补品-黄芪猪蹄汤

    聪明的人,不该知道的绝不多问,不愿相信的一概不信.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黄   芪   猪   蹄   汤 甘肃 刘维忠 黄芪猪蹄汤怎么做呢?把猪蹄子煮6个小时,要用慢火,煮6个小 ...

  • 仁者医堂医话(6)喉源性咳嗽案

    喉源性咳嗽是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的.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就是喉咙疾患所引起的咳嗽.它的主要特点是:病史长,反复发作,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 ...

  • 仁者医堂医话(6)喉源性咳嗽案【一点资讯】

    喉源性咳嗽是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的.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就是喉咙疾患所引起的咳嗽.它的主要特点是:病史长,反复发作,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 ...

  • 困惑堂医话:学李可老中医如何给太阳病开方

    大家理医 I am a doctor of TCM[本公众号由执业中医师李道翼主持]--弘扬祖国医学:人人都知医 天下无枉死! 16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李可如何给太阳病 ...

  • 困惑堂医话:金匮肾气丸究竟该怎么服?

     没有目的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美好的东西,因为它是纯粹的,纯粹是快乐的根本.  补肾第一方--金匮肾气丸的改良服法和注意事项 [李道翼TCM工作室] 该药,说明书上的用量是:一次20-25粒,一日二次.请 ...

  • 【困惑堂医话:三仁汤-治多种皮肤病】

    三仁汤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平瑞月,李红毅 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由飞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组成,功在宣畅气机.清利 ...

  • 【困惑堂医话:血竭-是治颈椎和腰椎病的特效药】

    血竭是治颈椎和腰椎病的特效药  作者/王幸福 好血竭,黑如铁,打如血,手有粘,洗不净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