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帖中的单字布白方式

线条是构成书法的最小单位,其次便是结体。

单个字本身的结构,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已经是一种成规,其基本形态书法家不可能去改变,更不可能创造,书法家所能做的只是去“结体”,所谓“结体因时而变”。“结体”把千扁一律的的文字符号通过不同的“布白”,同字异态,千姿百媚,但又与时代审美相一致的、有生命的造型。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布白方本越来越多,布白意识也日益得到解放,从空白均匀的方块的中挣脱出来,行草书的产生,孕使空白意识空前强化。

为什么同一个字可以写出无数种风貌,造就许多风格迥异的书家?是因为我们有分割空白的相对自由。如果空白的大小,形状也同笔画结构一样有严格的规定的话,书法艺术就不可能产生了。正因为书法结字,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让我们随意变化,随便分割,书法才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变化。由于各个书家书写时的轻重快慢习惯不同,引起笔画长短粗细不同,点画的远近距离不同,从而在结构布白上造成疏密大小等各种复杂的变化,形成一些书家各字的结字方式

古人云“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无处乃传神韵。”一个书家要想取的结体艺术成就,不能停留于通俗易懂、象某家某派、可读与否的阶段、必须的不断地在布白上动脑筋、做文章。

所谓白,简单说,是指白宣纸上,没有笔画的地方。对这些空白处理为“布白”,清人蒋和把空白进行了分类:“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其中“字中之布白” 即指“结体”,也即单字内部的空白分布。

古代书法家说布白,不说“布黑”,意思就是写字的时候重视墨色所形成的线条,也不可忽略白色空白处

要注意安排字的空隙,这些空隙和黑色的字迹之间形成对比、关联。

有些高明的书家,注意力全在空白处,使整幅作品中的空白疏密有序。良好的空间意识,是优秀书法家的重要标志

但是一般的书法爱好者,练字时,都是盯着字帖中的点画,一笔一画地进行练习,仅重视字的点画、线条形态,以此来学习书法艺术,这导致写出来的字往往会缺乏神韵及美感。这样理解“写字”,空白的惰性会固化,艺术越来越降低了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审美习惯养成的定势,笔一接触到纸,形成点画线条的运动,使我们的视觉不自然的停留在点画形态上。形成对字本身结构的一种固定观察模式。

明自了这些道理,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不仅要始终注意线与墨,而且要特别注意黑白分割出的虚处、无处、白处,即无墨痕处的'白'的醒豁和空灵。临帖要盯着点画间的空白练,才能进入高境界

单字结体内空白的造型是由点画的位置决定,总的讲结体内空白越规则,运动感越弱,造型越平稳。反几,则产生动能与形能。就楷书来讲,布白安排间架结构的方法,有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补空、覆盖、承接、粘合、借换疏密、大小等等。行草书则十分复杂,包括了各种空白。

各种书体,都会根据字的点画形态及多少,部首组合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恰当布白。古帖中布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布白均匀。

这也是古代书法家孙过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就是说,笔画大致要在规则下均匀分布,笔画之外的那些空白,分布匀称,大致相等,看起来匀称好看。如字中有多个横画,一般都是要按照平行等距的原则来处理的,这是布白均匀的要求。符合布白均匀的要求。

二、通过断连、交叉、组合在纸面上形成不同形状的空白。

这样的空白一种是较为规整的图形,或圆形、或四边、或三角形等等。如怀素《自叙帖》结体内空白造型中封闭性的造型空白很多,呈现出较为规整的圆形、椭圆形或圆弧形,成为《自叙帖》空间造型的主要方法

二是是险绝的空白,就是不规则的空白,追求不匀称。通过空白形成险绝。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布白险绝主要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的重组、结构的变形等等主动而有意识的创造,组合形成有势的、动感的空白,并与字外空白或行间空白彼此连通。如张旭《古诗四帖》中,结体内空白造型,或被压缩或者被夸张,或者将本是开放性的空白改造成较大的封闭空间,或者相反,以此形成强烈对比,激活空间的造型。又如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用互不连接的“点”,通过提按顿挫使线条呈现粗细断续,营造不规则的布白,有的甚至缩小到无空白,成为局部的笔墨块面。祝允明的结体内空白造型,也善用“点”塑造空白,甚至是纯以点构成单字的造型,使其结体内空白与行间空白几无差别。

三、疏密变化形成的布白。

单字内部布白,除了从型的角度分割外,还可从黑与白的分布面积来看。就是用疏密的对比来布白。

关于单字内部疏密的问题。宋苏东坡曾说:“大字难结密,小字常局促”,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王羲之善于运用疏密来布白,他大胆使用省略、合并等疏密对比的手段,加强了字的表现力,感染力。许多人学王羲之为什么学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疏密造成的空白。多数人将王羲之字帖中那些由笔画组成几乎融成一团的黑块分开了,这虽然有助于辨识字迹,但是却失去了王字中“密不透风”的神韵,疏密对比极强的潇洒风神不见了。苏东坡学王彻底,敢于大面积用墨,形成墨块效果。

孙过庭《书谱》中绝大多数字,字的空间布局是很讲究的,总要弄出一大块很空旷的地方,让人感觉那么独具匠心。

结构的中疏密关系,要敢于大胆的处理,把某些点画之间安排的疏松些,某些点画之间安排的密集些,之间密集的间不容发,点画之间大胆的留下空白,这样使得疏密协调,气势既严密又空灵。使疏不嫌疏,密不嫌密,字的结体不一般化,不落于寻常的俗套。一字之中能做到疏密相间,巧妙结合,而时出新意,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在结体时要有意造出来的白这种空白,可给人以空灵的美感、呼吸的顺畅和想象的空间,从而给人以特有的审美愉悦。当然,疏密安排,要以自然流露为上,不可故意、做作。

一般的该疏则疏,该密则密,正常的疏密结合,较易处理。至于当疏反密,当密反疏,非常的疏密结合,变化得体,那就不易了。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艺术构思和技巧,否则是难以办到的。

从使用效果来看,单字疏密情况偏向于“疏”的一面,空间留白多;单字内部疏密情况倾向于“密”的一面,空间留白少。

四、布白的单纯与复杂

要想使画面空白更富有审美意义,既要“单纯”,又要“复杂”。布白形式单一会显得“单调”与“贫乏”,太多样显得“繁琐”与“累赘”。

“单纯”更不排斥对重要部分深入细致的到位表现。“复杂”不是画面的各种白东西要尽量地多,也不是书写不要简明扼要。“复杂”是对书写中重要部分淋漓尽致的刻划,“复杂”更不排斥对无足轻重部分的删节。要从黑白中寻找花样,通过对黑白的理解和巧妙运用,在“单纯”中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

“单纯”与“复杂”这两种布白手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一般来说,单纯的形式显得更简练、更概括;复杂的形式显得更具体、更丰富。对于真正想创新的艺术家来说,两种方法都值得引起重视并适当穿插应

五、布白的大与小

空白要讲究适当,空白过大散而萎靡,空白过小紧而局促。空的处理要有“度”又没有标准,只能以人的综合感受为度。比如,为了表现从容、安详、平静的情趣,“大空白”,给人一种神闲气定的感觉。那如果空白太大了,又让人感觉到空旷和孤独

字帖中空白能给读者以新鲜感。“空白”越大,联想就会越丰富。意义的不确定性。让人回味遐想效果的出发点。

比如我们常说的大家气,何以为大?空白零碎细屑,那就显得以胸狭窄,斤斤计较,而空白分割过大,笔墨过于纤弱,也显不出大度之气。只有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把握两者的份量比,也即把握法度的度,才可把黑白两者的最佳效应表现出来。

五、单字中的空白,也应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从空白处求神韵,从空白处求意境,在书法的意境创新中, 空白是起很大作用 的。

临学单字的布白,不能就单字看单字,要结合章法来看。为了适应章法的需要,结字的布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有的严密,有的疏朗,有的舒展,有的紧敛

纵观书法史的发展,布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空白量亦趋增加之势,愈是后代的书法,大块的空白愈多。

六、那我们我们在临摹时怎样观察和学习空白的布局呢

临学正书,要突出布白之匀称,草书则实出错落变化。包括学习同体同字不同的布白。重点临习结体的收放变化产生空白变化;点画的粗细变化、提按变化,对单字布白产生微妙的影响。

重视布白的比对。临帖的精准,既要看帖上点横竖撇捺的形态,又要比对空白。一比对就知道你哪松了、哪紧了!布白的比对,是练书法一个非常重要的捷径!

临摹时注重对空白的比对 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在书法创作时的的想象力和对空白空间的利用与掌握。

只靠通过临摹学习还不够,还可以从绘画、雕塑、建筑等世界上所有千变万化的事物中不断的发现、借鉴,在书法中华,形成对黑白空间分割与交融的欣赏、利用。

书法是分割空白的艺术,但分割空白并不是作书的目的,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也决不是空白怎么样或笔墨怎么样,最终标准应该是意境书家在单字结体的造型方面,既要有规矩讲匀称,又要能灵活,不求法脱,亦不为法缚,精心经营,巧妙处理布白,各尽其态,创造出具有独特面貌的结字风格,

在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下,通过空白的艺术处理,使一个字的笔画、结体也达到一种富有变化的美,多姿多彩的感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