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和泰国南部,为何都有一块狭长地带?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共有11个国家,各国的版图都非常有特点,有的甚至可以通过版图的形状判断国家的名字。比如印尼和菲律宾,都是群岛国家,岛屿众多,菲律宾版图是南北比较长,印尼则是东西比较长。马来西亚和文莱,版图分为互不接壤的两部分。还有越南,以版图狭长著称,看到南北长,两头大,中间特别窄的版图,基本可以判断是越南。除了这几个国家,还有两个国家的版图比较容易判断。这两个国家就是缅甸和泰国。
缅甸和泰国互为邻国,两国有着一千八百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从金三角地区向南,一直延伸到了马来半岛中部的克拉地峡一带。两国领土在马来半岛北部犬牙交错,缅甸占据西部,濒临安达曼海,泰国占据东部,濒临泰国湾,然后泰国独占马来半岛中部,国土继续向南延伸,与马来西亚接壤。也就是说,缅甸和泰国的主体国土都位于北部,南部都有一块狭长地带,酷似大象的长鼻子。那么缅甸和泰国南部,为何都有一块狭长地带呢?难道是因为两国都喜爱大象,故意如此划分,以彰显传统?
其实不然,世界各国的版图,虽然各有特点,但也绝不会为了有特点去刻意划界。领土问题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根本利益,肯定不会如此儿戏。
世界各国的版图确定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历史因素,一个是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是指,各国在历史上主动扩张,通过武力,购买等各种手段扩大版图。就比如美国,独立之后一路向西扩张,通过战争,购买等手段,把版图扩张到了太平洋。此外还有地理因素,主要指地形,地形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个国家的扩张过程中,地形的限制影响巨大,即使国家实力强悍,有时候也很难突破地形的限制。就比如南美国家智利,就是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阻隔,成为了世界上版图最狭长的国家。
就像世界各国一样,缅甸和泰国的版图,也是因为历史和地理因素形成的。历史上,缅甸和泰国都是中南半岛上实力比较强悍的国家,两国有着长达三百年的战争史,两国鼎盛时期,都曾独占马来半岛北部。
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于1350年,到15世纪发展到极盛,当时的阿瑜陀耶王朝,疆域北抵大明帝国,南达马来半岛,东至长山山脉,西临萨尔温江,几乎占据整个中南半岛,如果不是长山山脉阻隔,甚至有可能濒临南海。在泰国的锋芒之下,当时缅甸势力还在萨尔温江以西,并没有控制现在的南部狭长的国土。但到了16世纪,缅甸东吁王朝逐渐统一了缅甸各部,随着实力的增长,开始东进和泰国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泰缅战争。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三百年,到1767年,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完全亡于缅甸之手,缅甸便成了国土西至印度洋,北抵中国,东至长山山脉,南达马来半岛的大国,完全控制了马来半岛北部。但好景不长,阿瑜陀耶王朝灭亡后,缅甸对于原泰国国土的控制力很弱。这时中国广东潮州人郑信开始在泰国东部招兵买马,很快带领泰国人击退缅军,并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郑信也因此被拥立为吞武里大帝,开创了泰国吞武里王朝。郑信的父亲郑镛,是来自广东潮州府澄海县华富村的移民,所以郑信也被称为华人皇帝。
吞武里王朝建立后,泰国逐渐恢复了元气,泰缅之争再起,但此后两国都未能彻底击败对方,两国的边界也开始在马来半岛北部拉锯。两国之所以无法更进一步,国力相近只是一方面,此外还有着很大的地理因素。
在马来半岛北部,萨尔温江东部,横亘着一个山系,分别是莱别山、本弄山、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山,山系从北到南,一直延伸到马来半岛的克拉地峡北部。所以无论是东边的泰国人,还是西边的缅甸人,都很难直接翻过高山,继续扩张。历史上缅甸和泰国扩张到山系另一侧,主要都是采取绕道的方式,即首先向南,抵达马来半岛中部的克拉地峡一带,然后再向北,逐渐占领山系另一侧的土地。
这种复杂的扩张方式,需要强大的补给能力,对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到了后来,即使泰国实力强于缅甸,由于差距有限,缅甸也可以沿山固守,所以两国都未能扩张到山系的另一侧,基本形成了隔山脉对峙的边界形态,奠定了后来两国边界的基础。殖民时代开始后,缅甸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泰国为了自保,便以牺牲其他土地的方式,和英国达成了边界条约。至此,泰国和缅甸边界正式以条约的形式确定。所以两国南部都有一块狭长地带,一是国力原因,二就是地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