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文 | 于细微处见功力 ——《清人生平家世考》读后
许隽超先生的新著《清人生平家世考》最近由广陵书社出版。我一直留心学术界关于清代学术文化史的研究动态,对于清代学人年谱年表的编撰及生平事迹的考证尤为关注,于是近水楼台,第一时间拜读了这本书。雅致的装帧,30余万字的篇幅,虽内容有些高冷,阅读起来仍有意味。这是一本颇费心血、颇见功力、颇有价值、颇为实用的好书。正好今年8月中旬上海书展有一个活动,组委会安排我代表广陵书社向读者荐书,我郑重推荐了这本新出版的学术专著。意犹未尽,特草此文,以作推介。
《清人生平家世考》 许隽超 著
广陵书社2018年11月1版1次 定价58元
一
《清人生平家世考》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收录作者有关清代中期二十多位文人学士的考述文章三十篇,是作者历年发表的相关文章的首次结集,为作者心血所萃。其中既有较为详细全面梳理学人生平事迹的《年表》六篇,包括汪端光、刘大观、何元烺等六人;也有就某一具体课题进行考释的文章,如对“黄仲则佣书四库”“金兆燕卒年”“屠绅涉李侍尧案”等的考订;还有对王宸、李百川、王金范、何厚琦等人生平家世的考证。这些文士学者,虽然各有成就,有的还有名著传世,如小说《绿野仙踪》的作者李百川等,然总体而言,留存系统的史料较少,以前学术界关注不多,研究成果有限,对于其生平家世了解更少。本书是作者对清人生平家世集中考证的代表性著作。考证注重细节,注重证据,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解决具体问题,可谓于细微处见功力。
何厚琦跋董其昌书《孝经》册页
如邹进先教授在为本书所写《序》中所说:“文献考证,不仅需要极广泛搜集材料的能力,需要穷极毫末分析梳理材料的能力,还需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考证、考据曾在清代乾嘉时期成为一门显学,形成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涌现了无数的学者,成就了大量的著作,流风余韵,影响及今。考证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清贫寂寞”的治学精神,在今天学风愈来愈浮躁的背景下,实事求是的学术考证实在难能可贵。许隽超先生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尤其致力于清代文士生平学术的考证,成果丰硕,其代表著作《黄仲则年谱考略》,材料详实,论述严密,为学者所称道。他多年孜孜矻矻,埋首故纸堆,研究真学问,淡泊自守,专心治学,才有成果不断。
二
写作此书,作者是花了不少心血的。编撰《年表》,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诗文集,包括“表主”本人及其师友的作品,从中撷取与表主有关的资料;其次要广泛搜集有关表主的传记、墓志铭、家族谱记等史料;最后还要尽量网罗相关的地方志书、笔记、档案、奏疏等材料,从中爬梳检理,既要力求丰富充实,又要严格标准,合理取舍,紧扣主题,须以事实为依据,来不得半点虚妄,实在是一件劳心费力的工作。考证学人、官吏的生平家世、生年卒年、仕宦履历、名讳里籍,看似小问题,有时还被讥为雕虫小技,其实其中涉及学识学养、逻辑推理、材料的综合分析运用等等,包含大学问。前辈学者多重视考据,精于考据,常于此下真功夫,独辟蹊径,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大学问家,都有不少重要的成果传世,并形成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颇具影响的“新考据学派”。
本书不仅征引广博,材料丰富,内容翔实,而且规范严谨,有理有据,论述严密,结论可靠,堪称为清人生平家世考证的典范之作。如《戚蓼生宦闽仕履补考》一文,引述相关材料一至材料十四,材料来源于一档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户科题本等原始文档,其真实性、准确性毋庸置疑,再结合其他史料,略作考释,以厘清戚氏任职福建盐法道及辞世日期等数事,使人一目了然。又如《清人生卒年补考》及《族谱所见清代士人生卒年举隅》,以简短的文字、精炼的语言,考证了邵齐焘、余鹏翀、陈蔚、赵申季、袁学昌等二十余人的生卒年,或纠正前人之谬记,或补充前人之阙疑,成为定论,有裨于学者多矣。
姜晟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奏折
三
本书的又一个特点,是附录了不少珍贵的图片资料。譬如各种刻本的书影,可见版本面貌。譬如科举同年录、奏折、题本、履历档案等,可与文字并茂,观之有身历其境之感。又如汪端光、李符清、刘大观、何道生等人的手迹,张道渥的绘画,都是难得一见的书画艺术珍品,兼具艺术与史料价值。再如所录何元烺《训侄家书》,因其弟去世,特写信告诫侄儿:今后“当矢志立品读书,以期出人头地”,交友需慎,“若所交非人,放僻邪侈,京师亦尤便也,总以不应酬为妙”。拳拳之心,溢于纸端。今天的图书追求图文并茂,学术专著中图片的使用,应该专业、有益,方可相得益彰,本书实得其旨。
张道渥绘画
书中内容与扬州的渊源关系,亦引人兴趣。比如汪端光(字剑潭),清代扬州府仪征县人,诗人,其诗以哀艳著称。清代扬州学派著名学者汪中、阮元等人的诗文中常提到他,然于其生平事迹,知者不多。《汪端光年表》对其人生平事迹、诗文著述、友朋交谊等作了全面钩沉梳理,为清代扬州文化学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助益。其实,汪氏曾掌扬州安定、乐仪书院,提倡风雅,主持扬州诗坛十余年,名重一时。其母梁兰漪,亦为知名诗人,有《畹香楼诗稿》,钱大昕曾为作序,称颂其诗作“神韵渊澈,无绮靡卑弱之调”。可见古代众多学者清芬世守、家学渊源、诗礼传家之不诬。刘大观其名,扬州人多知之,因清人李斗的名著《扬州画舫录》中曾记载他游扬州鲍氏园等园林,并有名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李斗以为“洵至论也”。今人谈扬州园林,莫不引大观此语,至有“扬州园林甲天下”之称。扬州园林并非浪得虚名,其秀丽、雅致、精巧,至今仍为游人称赏。《刘大观年表》是本书中唯一未曾刊发的文章,详实记载了大观的宦迹履历及诗文作品,其中记其于乾隆五十九年四月,“客扬州,与黄文旸、焦循、江藩、李斗等诗酒酬酢”,后又于嘉庆八年至十年数度来扬居留,与文友宴饮于篠园、康山草堂诸名胜,则可见李斗所记之不虚,“扬州以园亭胜”其言之有据。刘大观喜爱扬州,寓居扬州期间,写了大量诗作,结集为《邗上集》,名儒阮元为之作序。金兆燕,著名诗人、戏剧家,“幼读书,长游幕,壮岁补官,暮年侨寓,皆在扬州”,曾任职扬州府学教授,以提倡风雅、提携后进知名。书中考订金兆燕卒年,除引证学者已发现之证据——高邮人秦黉《哭金棕亭》一诗外,又从王复《晚晴轩稿》中觅得另一史料,并作疏证,颇具说服力。
汪端光手迹
当然,作者其实更关注清代常州学人的研究。他曾潜心研究常州武进人黄仲则,并有著述问世,本书中所收《黄仲则佣书四库考略》,则对其与四库的关系作了疏证,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于“毗陵七子”之一的洪亮吉,作者用力亦勤,正在撰著其年谱,洪氏督学贵州的事迹,本书亦有精湛考释。书中对清代士人生卒年的考证,常州籍的即有十余人之多。江苏在清代学术文化史上地位独特,于此书中可窥其大略。
四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隽超教授厚积薄发,研究成果的出版已呈井喷之势。他整理的《杨伦集》已经出版。他的另一部著作《黄易往来书札考》,以及他和学生合作整理的《杨瑛昶集》、和学生合作编著的《张道渥年谱》等书稿,都已签订出版合同,明年将集中出版。邹进先教授在《序》中相信许先生“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和整体突破,指日可待”,这也是我们的期待。
我和许隽超先生未曾谋面。他因为是《扬州文化研究论丛》的作者,与《论丛》的责编多有交流,出于对责编和对广陵书社的信任,把这本书交给了书社出版。他对编辑的工作看来是比较满意的,因此又将他与夫人的其他几部著作都委托书社来出版,这种信任对出版社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更是不能辜负的。
本文发表于2019年9月18日《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社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