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明简史《自序》(1)
《自序》
我的话有些长,所以竟然要分段说明。老读者可以跳过序言部分,这主要是写给那些尚不熟悉我的读者的。因为我做这个研究已经十几年,并且以往有8本书与本书相关,所以我要做一些解释。说到底,我的研究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逻辑体系,一套全新的思维。所以,认识问题就要先了解问题。而认识我的书、我的思想体系,必须先了解我这个人。
一,我不认为我是历史研究者
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不是历史研究者。因为本书几乎完全是对地球之上历史之前的人类发展的探寻,假如你想说那叫史前史,我还是想强调,我在探讨人类文明起源,甚至是研究文明学,所以这本书就被特别命名为《新文明简史》。
历史学着眼于时间的序列;但文明学却注重文明的定义、起源、发展与文明传播规律的解释,一切都紧紧围绕文明本身进行。尽管文明学确实与历史学有交集,但目的与任务却明显不同,其差别之大几如数学与物理学。
本书可以看作是完成于2011年的拙著《落后》之前传。《落后》仅仅是一本很随意的札记,其中重点讲述了远古时期文明地缘传播规律对中国的影响;而本书重点则是在人类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发展与演变。在时间上他们恰好榫接在一起,并且目光从中国转向了全球的宏观,讲述全人类的发展。但形式上这本书依然很随意,不算严格的学术著作。但它也不属科普类著作,因为科普类著作往往是对于成熟知识的梳理与总结,而我的书却一般都是带有前瞻性的探索,所以,不稳定、不成熟是其主要特征,这牵涉到最新知识来源的采集,所以有时连注释都很难按照传统要求规整地处理,所以最后我干脆愈发“破罐子破摔”了。
由于我不是体制内的专业人士,所以我本人连同我的书常遭人非议,个中原因,很是复杂。我也常想,我与学术是什么关系,以及我对于文明研究为何如此感兴趣?
当一位读者告诉我说“苏三改变了我的人文观、历史观、价值观”时,我意识到,我的写作确实不属于狭义的历史或学术,而可能是一种通过研究文明来实现的哲学探讨,涉及到对传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塑。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不仅影响了读者,可能最先改变了我自己。
就思考研究方式而论,我倒是更愿意把自己当做一个侦探,所以逻辑推理才是我重视的。我的思路、方法,与大多的历史研究者有着根本的差异,我最享受的不是别的,而是那种复杂而苛刻的严谨推理;别人可能觉得我的研究特别地天马行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那是一项如同走钢丝一般的危险游戏,一点都大意不得,很多业余爱好者研究史前史,为何多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他们被摔下了那条隐蔽的逻辑“钢丝绳”而已,看似史前史是片可以随意猜想的荒蛮原野,实际上这个研究的“游戏”是有着严苛的规则。本人作品的读者,尽管不乏拥有人文学科背景者,但我想,更感兴趣的应该是理工科的人,因为我更多依照冷冰冰的逻辑去推理,而不太喜欢按照人文的路径去展示自己的思维。有时候我会委屈地想,好侦探其实不需要写书,所以,具体到写作形式,对我这个“侦探”是一种勉为其难,人们把我称为“作家”,多少是对一个“侦探”的误解。我所着力侦破的这个“案”,就是文明起源之谜、文明发展之谜。
我自认为本人总体上是一个对于这个世界有着超常好奇心的人。而且恰逢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复杂时期,所以,激起了我将私人的终极追问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进行探究的热情。而我对这个研究过程的热情,远大于如何写出一部好书的兴趣。当然,我还是非常喜欢让读者与我分享我的思考与探索,否则,这个探索就会失去很多的乐趣。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也深感,传统的“写书”其实已经有些“过时”了——想想人类的发展真是快,在孔子那个年代是不时兴写书,今天则是写书,尤其是纸质书竟然要面临淘汰了,但这就是文明发展的“魅力”所在,它象一个让你捉摸不透的恋人,永远让你伤透脑筋,永远让你流连忘返于它的变幻莫测。
我很幸运,由于生活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毫无疑问,当今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给我提供了种种方便条件。出来传统手段之外,凭借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我基本上将许多我感兴趣的问题都逐步探索到了一个让我自己基本满意的程度。而本书尽管仍略显粗糙,远非完美,但已不再是仰天长叹的无奈“天问”,而是一部写到最后居然能让我自己也感到震惊,并提供满意答案的作品。我感谢这个文明时代!感谢网络与以往的思想者与学者提供的平台!我毫无保留地感谢人类文明的发展!
(未完待续,该书在多看阅读网有提供 苹果商城 duo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