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优游》等五组文图(1998-99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连载之 196、197、198、199、200
这阶段每篇文字短,若现今一则“适时手记”似的。此“追忆式”之连载帖,干脆一次多发点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百九十六
不知不觉间,己性渐趋于简而倍崇“自在优游”。心性有此好,笔下无意中便体现之。此画即径以斯语为题。幅间夕阳芳洲,意象空灵淡泊,或勾或厾,或染或破,不拘一格之大写笔墨,从容不迫将数般景物合度写出,尤以茕独舟子与轻盈蝶儿相映成趣,恰表现了所欲表现之悠恬若梦般情韵。思之,虽非极合意之佳构,却是一手难复为之其二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百九十七
好几年间,单位简陋画室外,有一残颓矮墙。凭窗俯瞰,每生遐思。不觉有许多画作,都与其各个不同视野相关。此径以“矮墙”为题者,写新式农家,墙院整洁,蓝玻彩篷一如城镇人户,墙头上亦搁着惹眼的花钵,傍墙却有两株枯荣不一的树。墙外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浪中有丘若岛。一鸢正寂然地飞去了。隐约可见一女子立于将死犹生的断树下,远眺着飞掠而去的鸢影……此或正谓“有意莫传”耶?即如今日品之,亦茫然无解。观画目所属,知已为1999年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百九十八
巴山乡村生活,确在吾心留下至深记忆。此《巴山秋夕》所示,非是当日具体某处,唯称体现其基本印象。画中高岩突兀,草树与人家皆稀稀疏疏,正如当年所知感。暝意中似弥漫着微凉,远岭浸润于依依黛色间。崖下正有个牧儿吆着顽劣之牛小跑归来;近前木屋边土路上,农夫农妇亦皆荷锄回家。这是再平淡不过的庄户居家日子,且是谅画中人亦断无五柳先生那般的田园诗情,纵对家山风物有感,不过咧嘴笑叹三两声而已。吾今姑以翰墨代彼述言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百九十九
同为乡间生活小趣,此图则是自家实实在在感受。有心观者当记得,画中这却是咱的知青小屋。此时,这小屋正处在潇潇夜雨中,周遭雨雾迷离,暗影萧森,竹树皆在雨帘中瑟缩摇曳,田儿却静静地泛映着稀微的夜光。凹路下,一人冒雨撑伞行来。也不知那是谁,——或者,那是身为队副的房东本人开会回来了?抑或是他哥子的姐夫急急来报他姐与“外外”(外侄儿女)有甚病痛?唉,“巴山夜雨”,多具诗情画意的名儿!而且目今反观,彼确实亦堪入诗入画。然而当日在那浓黑的风雨中,却隐藏着多少人间的疾苦!有意思的是,画中右下角前景处,正巧有座小小的坟儿,与那房,那人,恰形成画面所需的不对称三角形构成关系。作画时倒并未深想什么,此时看来,难道它竟还潜藏着某种哲思?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二百
那段时间,心中蕴着“变法”激念,眼内则越发看不惯千年一贯之“山是山、水是水”那种按部就班始终重复着前人的画儿。以此,亦便再度做着各种实验性表现。此示二图,方法上皆悖常理,也未见得成熟,不过倒可藉此得知当日之想法。一曰“巴渝山色有无中”,一取稼轩语,曰“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前者光雾虚渺,或旧或新城市景物上空,却有一架飞机似正待降落。后者以幻化之饮者形象为主体,所谓“三千丈”白发,则散铺若流,弥漫开去,背景隐然有般般人间场景,虹影间却显现着夕阳下的耕者,整个当是多少将饮者之理想外化或物化了罢。不对画作本身作评,一任观者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