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明:连载7
三,分子人类学改写文明认知
人类出非洲理论与环境论吻合
经过一百多年的化石派观察推测,初步建立了一套人类进化体系,马上就有更新的科学技术来迭代更新了。分子人类学起源于近代以来的遗传学,但借助于当代的计算机科学发展,很快突飞猛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在21世纪开始引领人类的起源研究领域。
由于分子人类学采用实验室基因研究,是更为精准的科研活动,所以一出现就迅速被全球科学界接受,分子人类学研究自2006年前后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学界的公认成果。
目前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期的现代人发展轨迹方面。在承认之前全球人类在非洲进化的基础之上,分子人类学更精确地强调了截至十几万年前,其他走出非洲的人类没有从父系与母系直接传承给今天的人类。简单地说,之前从非洲外出的智人都灭绝了。这个论断可以作为直接支持文明学环境论的证据:之前无数批猿人和智人出非洲,多数都因为周期性气候寒冷原因灭绝。这是唯一的解释,这是文明学的解释。
按照分子人类学的解释,大约20-30万年前,即一个小冰期同期之后,现代人在非洲北部地区演化出来,他们又被称呼为晚期智人。由于西亚毗邻北非,所以,西亚就是现代人屡次外出的“北方”出口。但是这次冲击并不是后来的主攻人群。在大约7万年前现代人彻底大规模涌出非洲,其出口主要是东北非狭窄的曼德海峡与西奈半岛。这些现代人部分经过炎热的印度半岛,在海平面很低的枯水期有个支系借助岛链在大约5万年前进入澳洲大陆,那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离开旧大陆的人。
西亚地区因为地缘优势成为第二个哺育现代人的摇篮,作为一个中转站从这里走出去了几乎所有欧亚美大陆的诸多人群。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西亚不仅是在文明时期即先行一步,而且在史前时期也早已捷足先登,皆是因其独特地缘位置,当然,背后都是气候在捉弄人。
图近15万年气候变化。
上图气候变化显示了现代人进入澳大利亚时气温明显比今天低,所以岛链才有可能出现。
12万年前为何现代人为何出非洲,从气候上也给出了答案,当时全球突然变暖,所以现代人可以出非洲到北方畅游了。到7万多年前,在南亚有一个图巴火山大爆炸,引起全球变冷,从而驱使已经在印度半岛的人群向南方赤道方向迁徙。在这个过程中,某个小冰期导致海平面下降促使有一批人进入到澳洲。
分子人类学的革命意义
中国学界与全球一样,在大约2006年前后开始逐渐接受“人类出非洲”这一结论。这一高科技的出现对于重新认识人类、分析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因为,文明是人类创造的,人是文明的载体,没有人就没有文明。人在地球上的发展轨迹,不仅仅可以解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而且可以从宏观上阐释我们文明本身。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是分子人类学将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使命,开辟出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20世纪之前,人们在相对无知的前提之下对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错误的推测,而分子人类学的出现将改变了这一切,之前的许多有关人类社会的分析都将因为过时而被格式化,包括那些诞生于20世纪的世界史与文明史。自1858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之后,分子人类学是另外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认识革命。更重要的是,这门学科不仅将解释人类,而且将参与解释文明的发生于发展机制。
21世纪人类史与文明史都将因为分子人类学的出现而重写。由于相对精确的人类史的加长,历史的宏观尺度也突然变大,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看法都必将因此而更新。没有分子人类学就没有文明学。
欧洲与东亚人的形成
参照分子人类学的分析,现代人在大约7万年前很少再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重新回到非洲,而是遭遇无论怎样的寒冬气候他们都坚持留在了旧大陆北方相对温暖的地区。
AB类型从来没有出来过非洲。从西亚到印度是现代人初出非洲的主要落脚地。澳洲土著是父系染色体C类型这批人的一个支系,他们可能长期在温暖的印度半岛盘桓,C人还曾经散播到整个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最古老的欧洲现代人中间也有他们的痕迹,其中的C3类型最终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区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蒙古人的主要组成成分。
在大约5万年前后,现代人的另外一个支系,携带D型父系染色体的一个人群,进入东亚,他们后来成为今天部分藏族人与日本人的祖先,但部分人至今依然保留在印度的一些海岛上,比如著名的北森蒂纳尔岛( NorthSentinel Island)。进入欧洲的较早支系除了C,就是欧洲最古老的现代人克罗玛侬人,他们可能对应了今天的I与C等父系染色体;前面几个类型的父系染色体都在中国古代的北方曾经出现过,但今天除了I类型之外至今他们还在中国汉人中间有少量出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第一批欧亚大陆人的分布在4万年前除了D类型一直向东之外,其他的似乎分布很平均。但是今天的西方人与东亚人的主体其实是2万多年前从K类型里发展出来的另外两批人:R与O型父系染色体。汉人祖先的主体75%是O型父系染色体。他们最先都是出现于2万多年前的中亚某地,在大约1万年内逐渐移居到今天的位置,最终与其他支系混合成为今天的东西方人。
西亚人的所谓闪族人主要为J类型父系染色体携带者。E类型穿梭于非洲和西亚之间。我们也看到有些支系很不发达,有些支系则势力强大。
配图分子人类学
美洲与就近地缘传播原则
今天根据考古与分子人类学的双向研究,美洲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状况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最初人们发现美洲最早的人类化石是16000年前的现代人,后来通过分子人类学提供的证据,把人类进入美洲的时间提前到25000年前。截至这个时间之前,美洲的人类痕迹是一片空白。这也就是说,人类每次从非洲外出的时间都不及足够的时间飞跃白令海峡,就又被寒潮压缩回去了。所以,人类最终跨越白令海峡进入美洲不是个简单的事件,而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人类以此完成了另外一次意义深远的突变。它意味着,人类由于文明知识的积累,抵御寒冷的能力已经可以使人类安然地开始生活于北极地区,从而他们竟然在一个合适的冰期踏着冰桥进入了美洲。
同时,从分子人类学研究我们也看到,人类的迁徙或传播严格依照就近地缘原则,越是近代这个原则越明显。进入美洲的印第安人90%为起源于西伯利亚的Q型父系染色体,母系则与东亚接近,这也是为何美洲印第安人与东亚人外貌看起来非常接近的原因所在。世界上直到今天的国族发展,都与就近地缘扩展原则有关,是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明显规律性现象。无论是人还是文明,越近越容易密集传播,越远越不容易传播,这就是传播的波纹效应。
图:
图:就近地缘扩散原则在父系染色体的分布上看最明显,基本上一种类型占据一个洲或一个地区。它很可能也说明了,血缘关系在古代人类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