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最美的红树-白云-雪山!
张大千 仿张僧繇没骨山水
没骨(mò gǔ)山水:“没骨”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绘物景。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山水画,称之为“没骨山水”。
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
没骨画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相传为五世纪初南北朝时期,张僧繇所创立的一种山水画技法,直接以青绿、赭、白诸色,堆染成山石云水树木。唐代的杨升最擅长此法,他创绘的《峒关蒲雪》,也成为后世争相模仿的旷世名作。
在欣赏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绘画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绘画,既使用了有骨画法,也使用没骨画法,这种情况,在许多名家作品中是经常出现的。
南朝梁画家 張僧繇 雪山紅樹圖軸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僧繇是南朝梁时代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
唐 杨升 蓬莱飞雪图页 故宫博物院
唐 杨升《秋山红树图轴》弗利尔美术馆(明人作)
传 唐 杨昇 画山水卷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五代后唐 李赞华 丹凤幼鹿图轴1 绢本设色 118.5×6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林木茂密,丹黄掩映,群鹿楼息其间,或立或卧,或隐与林内,或立与林际。居首者为有角雄鹿,似闻惊警,群鹿亦皆侧首注视一方。全画构图紧密,设色雅丽,但亦有别于习见没骨山水。
其树法尤为别致,树冠外形鲜明,前后相互比衬,富于装饰意趣;画鹿则以写实手法,得传神之妙。
五代后唐 李赞华 丹凤幼鹿图轴2 绢本设色 118.5×6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 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 蓝瑛 仿张僧繇山水图 无锡市博物馆藏
明 董其昌 峒关蒲雪图
题识:唐杨升峒关蒲雪图余兽借临一过,今归四明朱阳华收之,此亦仿其意。董玄宰。钤印:太史氏、董其昌
清 刘度 白云红树图 山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没骨法绘青绿山水。画面悬崖接天,山势奇特,云烟缭绕,流动飘渺,着色浓重、艳丽,自具特色,再现了山川恬静、奇幽的自然美景。自识“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画法,甲申十月之望。刘度”。钤“刘度之印”、“叔宪”白文方印。按甲申为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
清 陈子清《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 1930年作 快雪时晴
《快雪时晴》是1930年(庚午)湖帆先生三十七岁所绘,仿唐代画家杨昇之作。杨昇画山水,传张僧繇没骨法,纯用颜色,不施水墨,有《雪霁图》等传世。湖帆先生此图即取意于杨氏雪霁图意,纯用没骨法,写山峦积雪,层林披素,旭日初升,大有“红妆素裹”之美。其法高古,虽绮丽明快而无丝毫俗态,足见先生传统功底之厚。
吴湖帆 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 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 1949年作 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 设色山水
吴湖帆 山村秋意图1958年作
吴湖帆 江上云林阁图 1950年作
谢稚柳《山水》 1988年作
谢稚柳《黄山雪霁》1980年作 (632.5万元,2011年12月上海天衡)
款识:庚申春初骤寒,写雪霁黄山,壮暮翁稚柳。
谢稚柳《山水》 1978年作
谢稚柳 《雪景霜林》
谢稚柳《秋山雪霁》1980年作
款识:庚申初冬为珊梅夫人属写,壮暮翁稚柳。
祁昆《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祁昆(1894—1940),祁昆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难得的青绿山水画家。郑振铎说他“最长于青绿山水画,尤能摹似古代名作。在许多被忽视的真正的属于劳动人民的'画匠’们里,他是可以代表的”。《松声云影》题记谓“拟仇实父笔意”,仇实父即明代的仇英,亦是一位出身于工匠的画家,他善作青绿山水,笔法细腻严谨,设色秾丽,为“明四家”之一。祁昆此画确深得仇英遗意,以工整细致之笔写文人怡情山林之趣,但又较仇英画风浓重,抑或与他生于北方有关。
俞子才《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俞子才(1915-1992),浙江湖州人。1939年为吴湖帆梅景书屋入室弟子。擅长山水画。
谢临风《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谢临风,1924年生。谢临风先生的作品,显著具有大千画派的特色,同时也显露着独特的风貌,工整明丽,典雅飘逸,俊秀高雅。
陆俨少《峒关蒲雪》1956年作
1956年正是陆俨少踌躇满志、笔锋正劲的时候,他以劲健的笔触,参以宋元的格调,将《峒关蒲雪》画得灿烂缤纷。大家风范,在此图中已显露端倪。
张大千 1934年作 巫峡清秋
张大千 1936年作 巫峡清秋
张大千 1934年作 巫山
张大千《仿杨升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峒关蒲雪》1940年代作
张大千 1944年作 山水
张大千 1978年作山水
张大千 秋山红树图
题识:壬申春日仿吾家僧繇法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印、大千
张大千正是接溯沒骨設色的山水畫傳統,結合敦煌壁畫重彩以及潑墨傳統畫法,終于引發張大千晚年的變法。
张大千 华山云海图长卷 46.3×568CM 1936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