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与张良一生较劲,始终一败涂地,临死才明白啥是小聪明
陈平和张良是刘邦所有智囊中最优秀的两位。张良的能力家喻户晓,刘邦一句“决胜千之外”足以道尽其非凡的谋略。而陈平相较之下就有些盛名不显了,但其一生为刘邦出谋划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毅然支持刘氏夺政,成为后人尊崇的名相,其功劳比张良而言也不遑多让。人们时常用“既生瑜何生亮”来概括周瑜与孔明,而陈平与张良似乎亦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张良淡泊名利急流勇退,但这样的人微乎其微,陈平自当不在此列,既然看重名位,那面对张良珠玉在前,陈平心中自然难如止水。
一、近水楼台先得月
从他们的经历来看,张良占尽了三才之优势。他是在反秦初期遇到刘邦,当时两人不约而同的揭竿而起。刘邦因为身份之便纠集部下数千人,张良则仅有百十号人。而张良原本打算去找楚王景驹,却在途中与刘邦相遇,当时刘邦初为沛公,但相比刘邦而言则更成气候,所以张良毅然甘为下属。后来的相处之中,刘邦对其计谋言听计从,与其相交也是从未怠慢,日久情深引以为知己。
相较之下,陈平就有些平淡了,先跟魏王但名声不显,后跟项羽亦如此,最后跟随刘邦又因张良在前而难有出头之日。此时的刘邦已经称王,陈平来投也并没有得到刘邦的礼遇,反而让其做一枚典护军,足见其并未看重陈平,相比张良而言,其待遇更是天壤之别。好在天赐良机得以献离间之计而被刘邦发掘,从此一跃成为心腹,也仅仅是心腹。
从上面不难看出君臣之间的距离亲疏,要想获得刘邦的信任和重视,陈平必须在张良的身后抓住一切机会。与张良相比,张良始终都是刘邦知音的身份,无需处心积虑便能一直得到刘邦的信任,且永远不会丢失,这也是张良处处以刘邦及汉朝大局着想而出谋划策的根源。
二、阳谋与阴谋
张良的出身原本不凡,五代相韩而不出意外的话到张良这一代也应当是韩国的宰相,长于贵族家庭从小锦衣玉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状貌如妇人好女”,用现在的话说便是颜值与才华并存。后来兵法大成也少有阴谋算计,运筹帷幄几乎都是阳谋致胜。在刘邦被困蜀中之时让刘邦烧了后路,随后言于项羽说其已无争霸之心。项羽虽有范增相助但刘邦烧路事实如此,便发兵向北去平定齐国田荣之乱给了刘邦喘息之机。而彭城一败涂地之际,张良再度以阳谋堂而皇之地谋划,他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如此明显的消耗战,项羽却始终被牵着鼻子走,着实让人佩服不已。
相比之下,陈平刚好相反,其献的第一计便是离间计,这是阴谋中最为常用的一计。当时刘邦采纳张良双管齐下的计谋,与陈平守在荥阳,面对项羽的大军陈平只能咬牙坚持,然而情势一天危过一天,穷途末路之际想起离间项王骨鲠之臣,他分析道“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破楚必矣”,范增因此活活气死。其后的诸多计谋也大多都是利用人性弱点的阴谋,虽然算无遗策,但其格局显而易见。
其后以利用单于之妃善妒的弱点解了刘邦白登之围,而此前的荥阳之困亦是如此,陈平献计让纪信假装汉王出于左门而投降,据说当时还派了2000女子佯装刘邦兵马相随以伪其真。刘备则从西门出逃,项羽知晓中计后烧死了纪信,至于那些女子不得而知但不难想象。足见陈平计谋主要是没有底线的对人之策,是否张良就不善于人心的把握?显然不是,无论是鸿门宴上请项伯说情还是先前的 派郦食其说服秦将造反以及后来冷静分析秦将老家所在而劝让刘邦可用之而不可信之,这些都反映了张良对人心的透彻丝毫不亚于陈平,只是大格局对事不对人自然不屑用之。尤其是定都一事,张良深知诸位大臣取洛阳是因六国旧情,但洛阳周围天险平平虽合于诸人之心,但丝毫不利于王朝长治久安,而汉中不仅沃野千里在军事上还可以东制诸侯兼有巴蜀相辅,史书载:
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相比之下,孔明在隆中三分天下就有些相形见拙了,这为后来七国之乱的平定以及河西走廊的获取都奠定了基础,这种得罪百官有逆龙鳞的事陈平是万万不会做的。从功成名就之后大型封赏时的反映亦可看出二人的区别,封张良时: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封陈平时:“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前者淡泊名利功成不居而求身退的意愿显现,后者以退为进还捎带了自己人。直到惠帝时总算当上丞相的陈平对于诸吕的态度依旧明哲保身顺势而为,无论是潜伏爪牙忍受还是无奈的妥协,换着张良的话断然不会如此。可惜此时的张良早已“从赤松子游”而逍遥山水之间了。
二人的结局也颇为耐人寻味,晚年陈平曾自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然而为时已晚,其孙陈何“坐略人妻,弃市,国除”,不仅遗祸三族,封国也因此而不复存在。反观张良第八世孙张道陵。作为道教创始人,造福万世至今不衰。
结语:
何为小聪明,便是那些享天之赋,却不能大智若愚,为人处事总自以为他人所不及,为了自己的目的总是不折手段的人,他们不顾大局不计久远,他们的结局不言而喻。陈平处处与人算计早已身陷因果之中,而张良处处局外观火正如老子所言“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所谓“以其无死地”,便是要我们去掉那些招惹是非制造危险杀戮的祸心,心若在是非之外,身便不受是非所害,所谓大智慧者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