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东县钩沉

1952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置雷东县,后来还将南三岛(现坡头区管辖)和特呈岛(现霞山区管辖)划归雷东县管辖。1958年9月15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湛江地区正式撤销雷东县,并将原雷东县并入湛江市郊区管辖,当年10月14日正式合署办公。

●雷东县的人口与面积。

雷东县设置初年,面积380平方公里,后来加上南三岛和特呈岛,总面积共502.2平方公里。据统计,1954年雷东县总人口107349人,其中男性59142人,女性48207人,与现在的一个大镇相仿。

●雷东县的干部情况。

档案资料中,有一份1957年12月31日填写的报表——“雷东县人委会各部门干部统计数字”。据统计,当年雷东县全县干部579人,共分13个系统;其中财贸系统干部最多,共有261人。

●雷东县主要领导。

雷东县的县长郑光民。档案资料中保留着一份广东省人民政府1953年8月7日下发给粤西行署的通知——“任命郑光民同志为广东雷东县县长”。1952年年底国务院才批准设置雷东县,8个月后省政府的这个任命,或表明郑光民是该县首任县长。

另外,中共湛江地委1957年2月12日下发了关于雷东县委领导分工的批复——“由张建英同志负责全面工作,并任生产指挥部总指挥,指导全县渔、农业生产;郝维智同志负责农业,梁立同志负责渔业,其他常委按原分工不动”。根据批复内容可知,当时农业、渔业生产是最重要的工作,由县委主要领导负责,排在各项工作前面。

●干部文化水平及工资待遇。

雷东县设置后,当时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并不高,全县干部中,高等学校毕业1人,中专毕业27人,高中毕业14人,初中毕业47人;小学文化程度以下310人,占干部总数52%。

据现年91岁的离休干部唐太生回忆,当年每月粮票40斤,工资6元,到群众家吃住,每月交部分粮票和3元当伙食费。虽然当时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但大家工作劲头却很足。

    忆往昔: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雷东县存在的时间不长,还差3个月才满6年。可当时正值我国的“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时代特色鲜明,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挖掘。

近日,笔者约上文友,再次对过去的雷东县所在地进行实地探访。笔者在东山镇党代表工作室,与现年91岁的离休干部唐太生老人聊起了往昔。

唐太生老人是东海岛文参村人,十四、五岁就参加打游击,1947年2月入党,1952年土改结束后,经组织安排到东简镇工作。唐太生老人自此便一直在镇里负责民政事务,直到1990年9月他64岁时离休。

雷东县设置后的几年,恰是风风火火的“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运动”席卷全国之时,雷东县作为一个新设置的县,描绘蓝图从一张白纸开始,各项任务更是繁重。回忆起那段峥嵘的岁月,唐太生这位已有70年党龄的老同志依然激情满怀,眸子里露出光泽,往昔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当年每月粮票40斤,工资6元;到群众家吃住,每月交部分粮票和3元当伙食费。尽管当时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但大家的劲头却很足,一心扑在工作中。

1958年12月,雷东县南三人民公社还荣获了“国务院奖状”——奖给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雷东县南三人民公社,奖状还有周恩来总理的签名。

这张奖状,是雷东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见证。在1988年麻章区(曾管辖东海岛)的一个报告也曾这样记录当年的岁月:“1952年至1958年设置过的雷东县,曾经对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起过积极作用,在当地群众心目中,仍留有一个较好的形象。”

    访旧迹:旧建筑映衬光辉往昔

雷东县的旧址在东海岛东山圩,设县以前这里只是古圩,新设置的县要在这里办公,得有建筑物配套。笔者一行实地踏访雷东县原址,历史旧迹依旧闪烁着往昔的光辉。

目前,雷东县政府办公楼旧址维修工程正在进行,按修旧如旧方案,用钢筋水泥换下旧木梯,更换门窗,批荡墙壁,可望在最近完成。同时,雷东礼堂维修方案已制定,维修工作也将开始。

●雷东礼堂

雷东礼堂,即雷东县党校礼堂,位于东山镇海天路和湛林路交汇处,是雷东县设置后的建筑,曾是东海岛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群众活动中心,目前已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礼堂造型独特,外观醒目,是中国古典重檐歇山式屋顶风格的建筑。礼堂坐西向东,礼堂内有固定座椅17排,固定座椅共可坐306人。礼堂的采光透气十分讲究,正门两侧各有窗口1个,左右墙壁各有窗口8个,高层两侧各有窗口10个;礼堂进出方便,疏散通畅:大门1个,侧门2个,主席台后面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个小门。

雷东县撤销后,雷东礼堂仍一直在使用,成为干部群众集会和观看演出的场所,1999年东山镇的人大会,就在该礼堂召开。

●雷东县政府办公楼

雷东县政府办公楼在雷东礼堂东侧几十米处,与礼堂一样坐西向东。办公楼二层高,一楼一厅两房,正厅经丁字型楼梯上二楼。二楼左右两间房对称,面积均为31.5平方米,一间是县领导的办公室——当时县长一正三副,就在这里办公;另一间是小型会议室。

雷东县撤销后,雷东县政府办公楼后来成为了东山镇的文化室;再后来东山镇农科站也搬进这里办公。

●几棵老树

在雷东县政府旧址,有几棵有来头的老树,据说是在办公楼落成之前种植的。只可惜礼堂东侧的两棵龙眼,在2015年台风“彩虹”中惨遭摧毁,留下的树头已干枯,但年轮依旧清晰。

礼堂南边,原是雷东县的法院,后来划给开发区边防派出所。院子里有三棵龙眼树,一棵木菠萝树,依然根深叶茂,给庭院营造了一片绿荫。

●其他建筑

雷东县政府的旧址,还有干部职工宿舍,在雷东县人民法庭(现边防所)的南边,现在还有干部职工居住;在礼堂和县政府办公楼之北,一路之隔,有建县后办的“雷东师范”(现在是湛江开发区职业中学分校)。

雷东县时期的主要建筑物,都紧挨东山圩,交通便捷,现时东山街道办的院子,与雷东县政府旧址相邻。

    抒感怀:时过境迁启迪细思量

半个世纪之后的雷东县旧址,虽时过境迁,但风物犹存,给笔者一行留下的思考启迪不少——

●设置雷东县再显东海岛位置显要

东海岛是全国第五大岛,广东省第一大岛,是湛江市的外围和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雍正十年,设在旧县的湛江巡检司被迁往东海岛,后又雷州守备又被合并移东山圩,改名东山水师营,设兵249名,哨船10艘。

建国初期,东海岛设县而治,大岛带小岛,对巩固国防,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意义重大;设置雷东县,县治在东海岛,海岛工作单独指导,强化行政管理,提高效率,应该十分有利。

●设置雷东县是对县建制的有益探索

湛江地区在建国后的十年,除设置雷东县外,还设置了雷南县(徐闻县与海康县南渡河以南的南兴、东里等地合建雷南县)、雷北县(遂溪、廉江及海康北部合并而成)——设置“三雷”建制县,似是当时行政区划的一种构想。

雷南县存在不足3年,雷北县2年后就改名了,均是1958年调整设置,3年后就恢复了原来的建制。雷东县设置也只有6个年头,就并入了湛江市郊区。

“三雷”的县治,只有雷东县是在空白之地兴建,因而留下的遗址更显珍贵,是雷州半岛地区在建国之初的经济实力和管理理念的见证。

●适应时代,海岛融入大陆更利发展

雷东县撤销后,这片区域先后由湛江市郊区、麻章区管辖,1992年成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后来成为湛江开发区的新区。这几年,东海岛上了钢铁、石化等大项目,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承接着大工业的落地和拓展,已成为湛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雷东县撤销后50年,当地干部群众十分怀念这段不平凡的时期,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恢复雷东县建制,最近的一次是1998年初麻章区政府向湛江市政府递交的《关于恢复雷东县的请示》,该请示市政府同年6月向省政府递交,不过最后没有获批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