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珍藏康熙青花秘诀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其造型也是千姿百态,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等。
康熙青花瓷器由于其不凡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历来受广大收藏家、爱好者的追捧,这一点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足以说明。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中,一件康熙青花龙纹瓶以2387.12万元创造当年康熙青花瓷的新纪录。在最近结束的2007年秋拍中,长风拍卖公司的一件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又以1920.8万元被一神秘买家买走,从这些令人咋舌的价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青花瓷器在现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康熙晚期青花则指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的产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表面釉色与雍正时完全一样,均为青白釉。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 大特点。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
在康熙中期青花开始使用上好的浙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方绘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实感,既能表达浓艳粗犷的纹饰又能表现淡雅纤细的图案,青花尤其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层次分明。
康熙青花瓷的特征、材料、发色和分期等问题根据康熙青花瓷器实物及其所具的不同风貌和特点,并结合其干支年款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
康熙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7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