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在大脑中的三种知识,第三种最毁人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7月1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思辨与立场》。
这本书是由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理查德·保罗和教育心理学家、批判性思维领域的作家琳达·埃尔德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潜藏在大脑中的三种知识”。
硬知识』 
不管你学什么,大脑都是从硬知识开始学起的。
比如,1+1=2,它虽然只是个数学基础公式,但是我们消化理解运用它,却花了很长时间。
比如,互联网这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我们知道它很有用,但是不知道它具体有什么用以及怎么用。
所以,基本上你大脑中所储存的硬知识,都有一个特点是:它的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比特币,人们知道这些概念,但是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和内涵。
所以,硬知识对我们的帮助主要是,让我们有谈资,但对改善实际生活帮助不大。这类知识占据了我们知识储备的50%以上。
人类的很多信息,都储存在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的大脑之中,它们仅仅是空洞的、僵化的文字罗列。
更重要的是,人们往往以为自己理解了,但其实并没有。
想要鉴别它们很简单,只要看你生活中是否会用到那些概念,甚至可以用它来变现。
活性知识
相比硬知识,人们对活性知识的利用率更高,比如,二维码支付、word操作方法、岗位sku等。
这些东西基本上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概念和知识,所以被称为活性知识。
这些信息不但真实,而且随着我们做对次数越多,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能通过其隐含的意义,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知识。
学会了1+1=2,我们就理解了数量的增减;学会了几何图形,我们就知道了事物的形状;学会了立体几何,我们对空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会了多元一次方程,我们知道了一件事有很多变量,它们都对事情的走向有影响。
大脑对活性知识是最擅长的,它可以被我们随时调取,随时拉进对话。
所以,善于把硬知识转变为“活性知识”的人,学习力都非常强。
基本上学习力强的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高手或者牛人,因为他们能够迅速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方法论,并用在实际生活中。

 
『错误的知识』
最后是错误的知识。
关于错误的知识,很多人都是没有知觉的。
啥意思?
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很迷茫,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迷茫,是由于信息太少造成的;有些人总是不能坚持锻炼,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不能坚持,是不掌握方法,没有驱动自己造成的;有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穷,但是他不清楚自己的穷是对钱的理解太浅造成的。
或者说,他的父母就是打工的,他学到的也是打工思维,他离财富的距离就不会近。
也就是说,你当下的不满、郁闷和愤慨,都是因为你脑子里装了错误的知识,或者缺乏相关的知识。
在错误知识的指导下,你当然很难得到正确的结果了。
就像哲学家勒内·笛卡尔所说:“很多人的问题在于,那些让你拿不到结果的知识都属于错误的知识,尽管我们一直都认为它是正确的。”
那么这些错误的知识来源于哪里呢?
答案是:传承。
如果你一直都跟没有结果的人学,那么你也很难有结果。
这其实就是60/100法则。你的目标是60分,你就很难及格;你的目标是100分,你才有可能考80分。
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解读这三种知识呢?原因是想让你察觉藏在脑子里的“错误知识”。你有怎样的境遇和状况,并不在于你有多少硬知识和活性知识,只在于你正在遵从多少错误的知识行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