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针法____真得很好

国医名师讲座

弘扬国粹,传承中医
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透穴针法­

一、[概说]­

  透穴法是用一针透多穴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使用本法可扩大刺激面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或使针刺感应易于扩散传导。由于用穴多,方法简单疗效好,因此颇为临床医生所喜用。­

二、[基本内容]­

1、常用针术­

(1)、通天针(督脉)­

针法: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

针感:额颅痛酸胀麻,发凉,留针15-20分钟,起针后头脑清醒眼发亮。­

主治:镇痛、镇静解痉清热、可治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癫痫、癔病、精神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头晕、美尼尔氏症、高血压、神经性头痛、感冒、脑震荡后遗症等。­

(2)、二龙针(膀胱经)­

针法:曲差→五处→承光→通天。­

主治:神经衰弱、癫痫、癔病、精神病、鼻炎、副鼻窦炎。­

(3)、穿甲针­

针法:天井→清冷渊→消泺。­

主治:抬肩障碍(肩关节周围炎)、上肢瘫痪、小儿麻痹。­

(4)、强心术­

针法:大陵→内关→间使→郄门。­

主治:心力衰竭、末梢循环衰竭、虚脱。­

(5)、催眠术­

针法:神门→阴郄→通里→灵道。­

主治:失眠、癫痫、精神病、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

(6)、川阳一针­

针法:仆参→昆仑→跗阳→飞扬。­

主治:偏瘫、腰腿病、癫痫、腹痛、浮肿。­

2、其它针术­

(1)、通天针对锋刺­

针法:前面由上星→百会,后面由强间→百会,二针交锋相对。­

主治:顽固性头痛、通天针所不能止痛者。­

(2)、百会十字刺­

针法:前面由前顶→百会,后面由强间→百会,二侧由正营→百会。­

主治:各种脑病。­

(3)、过梁针­

  针法:以粗针横贯脊柱二侧,相对应之募穴,患者侧卧,胸膝位(腰穿姿势)。­

  手法:划好标记(内脏病取相应募穴、腿腰痛取肾募、肥大性脊柱炎取相应募穴)。助手以二拇指、食指在穴位上下顺脊柱捏起皮肤,以粗针横穿相对二穴,留针十分钟(露出之针尖下垫以棉球,以免针体倾斜时针尖刺痛皮肤),然后将针推至中心段,使两端露出之针体大至相等。二手持露出针体之两端,用力向外弹拉十余次,退针时先将针尖拉入针孔,以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出针前先以酒精棉球擦拭露出之针体以免感染)。­

主治:腰腿痛、肥大性脊柱炎、脊柱骨质增生以及各种内脏病。­

(4)、健脾针­

针法:治癫痫用直径1毫米粗针,其它用毫针由伏兔进针上透髀关。­

手法:仰卧,直刺伏兔5分深,再上透髀关。­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胃痛、脾肿大、肾炎、下肢麻痹。­

[附]透针法之针具规格。­

穿梁针:直径2毫米-2.2毫米,长8厘米。­

穿甲针:直径1毫米,长14厘米用于清明术,偏瘫。­

向属针:直径1-1.2毫米,长15厘米(可用穿甲针代替)。­

川阳针:直径1毫米,长24厘米(用于川阳一二三针,追风针)。­

3、透针常用治疗组穴­

(1)、胃九灵术­

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巨阙、中下脘、梁门、强壮、保健(六穴九针)。­

(2)、胃溃疡十一术­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者加天枢)。胃九灵术、肓俞(共七穴十一针)。­

(3)、云黄十九术­

治急慢性肝炎所致的黄疸。巨阙、中下脘、梁门、阴郄、商曲、肓俞(肓俞针后拔罐,拔出黄水)。­

(4)、高血压七灵术­

治高血压。通天针、神智、三阴交透悬钟、行间透太冲。­

三、[临床应用]­

1、常用对症穴位­

(1)镇痛:­

A、头痛:通天针、八字针、通天对锋刺、太阳率谷风池对锋刺、前顶百会强间正营十字刺、曲宾透瞳子髎、印堂、太阳、本神、头维、耳环、耳尖、脑清头窍阻、脑空、风府、风池。­

B、胸痛:祛痰术、乳根、期门、章门、京门、大包、膻中、鸠尾、巨阙、肺门。­

C、胃痛:穿心针、巨阙、鸠尾、中上脘、足三里、十字刺、强壮、保健、梁门。­

D、腰痛:穿梁针、人中、大椎、肾俞、肾募。­

E、牙痛:天容透内颊车、上下关、八字针。­

(2)解热:通天针、川阳一针、耳尖、耳环、三焦、曲池、大椎、心俞、至阳、委中、涌泉、行间透太冲。­

(3)角弓反张:­

通天针、通冲针、二龙针、天突透颊车、人中、哑门、大椎、长强、心俞、耳环、神智、三阳、四春。­

二、疾病的治疗­

1、高热:­

(1)通天针、神智、耳环、三焦。­

(2)通天针、耳尖、曲池丁字刺、合谷、炉底三针。­

(3)清脑术­

2、呕吐:通天针、神智、鸠尾。­

3、美尼尔氏症:通天针、八字针、内关、公孙透涌泉。­

4、多梦、梦语(夜游症):通天针、催眠术、脑清。­

5、前头痛:­

(1)通天针、天护、中关、足临泣。­

(2)通天针、临泣透目窗、天灵透山根、八字针。­

6、癔病性瘫痪:­

(1)通天针、催眠术、保健、行间透太冲。­

(2)通天针、神智、强心术、川阳一针。­

7、腰扭伤:­

人中、大椎、尺关、桡关。­

8、牙痛:­

上牙痛:八字针、耳根、下关、厉兑。­

下牙痛:下关、聤宫、天容透内颊车、太冲透行间。­

三、[注意事项]­

1、初次接受手法,劝其不要惊恐,并不可随便移动体位。­

2、手法必须注意取穴少,手法轻。­

3、对肌肉过于紧张坚韧不易进针,刺下多感疼痛,或皮肤十分松弛者,进针时必须格外小心。­

4、过饥、过饱、酒后及过度疲劳或某些不能合作的患者不可勉强行针。­

5、小儿囟门未闭者,本法当禁用之。­

6、孕妇禁用本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