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相浑沦:这幅元代名画里的一个圆圈,竟引发了一众玄奥的解读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道教中类似于浑沦这种名词,总给人一种神秘的、形而上的印象,就浑沦来说,如果要实际地表现它,该怎么描绘呢?

元代画家朱德润在《浑沦图》中画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圆。此画左边是一处斜坡,一块山石之上生着一棵盘曲多姿的古松,有藤蔓牵缠着松干,在风中随意摇摆,看上去稍显凌乱。

如此正常且精巧温润的笔意之外,却延伸出了几笔乱卷的墨迹,还有一个大大的空泛圆圈。左实右虚,这情况还真有点像考场上时间多就仔细画,后面来不及就随手涂几下的样子了。

但画家肯定不是抱着来不及就随手画的心态来作下此画的,特别是这幅画的名字被特意取了《浑沦图》,可想这圆圈中应藏着玄奥。

画家朱德润其实实力并不弱,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纵使是元代,也出现了许多惊世大佬,比如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等,朱德润的名气在这些人物的掩盖下,俨然成了小众。且朱德润的传世作品也极少,所以这幅1349年完成的《浑沦图》可以说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朱德润1294年出身于士宦之家,从小聪慧,能诗善画,绘画上尤其以山水见长,学习的是许道宁、郭熙那一派的笔法,风格朴素平淡,将劲健峭削和婉约清润的两种笔墨融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风。

朱德润二十七岁的时候偶然走上了仕途之路,还曾被赵孟頫推荐,深得元仁宗和元英宗两朝青睐,后来元英宗被御史大夫铁夫等人杀害,目睹官场黑暗的朱德润也再此之后回家闲居,一呆就是三十年。

即便是归隐多年,朱德润还是怀有‘忧天下’的思想,他与诸多在朝者依旧有来往,尽管元朝中后期已是问题重重,他依然视之为方今盛世——“方今盛世宜出治,山泽千年生器车。”他希望友人在当朝盛世,果敢出仕,展宏图大业。

朱德润身在草泽山野之间,他的画作风格总是那样平远幽静,有种自然朴素之美,不过他五十五岁时所作的《浑沦图》却别具意趣,突然圈了个圆着实令人费解。

这幅画中有一段题跋,这样写:

浑沦者,不方而圆,不圆而方。先天地生者,无形而形存;后天地生者,有形而形亡。一翕一张,是岂有绳墨之可量哉!

有人探究其含义,提出了天地源于气说,认为“气旋转不停,会方而方。不得已而象之圆。故曰不方不圆,不圆而方者。”所以,这个圆就是所谓的道。

道,万物之道,《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吕氏春秋》中又有“圆道”之说,所谓“圆道即是循环之道”,圆道观认为宇宙和万物永恒地循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发生、消亡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

从这个观点看来,《浑沦图》中的圆就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了。除此之外,还有说这个圆是朱德润为了表达情绪画的,说他以圆暗指元王朝。

朱德润是个儒学修养极深的士人,心怀修身齐家平天下,可朝廷的勾心斗角,竟使他隐居吴中三十年。《浑沦图》创作的时候,元朝正处于病入膏肓之时,元顺帝宠幸奸臣哈麻,君臣整天在宫中寻欢作乐。

一年后,朱德润最后一次出仕,却也很快“以疾免归”。他满腔忠君报国之志无法实现,内心苦闷,也只能在“浑沦”中求得一丝心灵慰藉了,这圆与他所写的题跋或许就是他对人生不得志所抒发的感慨。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对这幅画的猜测与解读,朱德润实际要表达怎样具体的思想和情感,有何深意藏在其中,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一个简单的圆,甚至还有人将其联想为“宇宙图形”,确实挺玄乎的。其实对普通人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圆而已,还有人说它“本是一幅胜图好画,只因多个圈子,惹却后来无数是非”。

由这一个圆,平端生出了一丝神秘感,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其实这也是古画的有趣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