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将中原视为蛮族的东夷后裔 2024-07-31 00:19:28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有着东夷和西戎之风的秦人,虽然长期被中原诸侯是为虎狼与蛮夷,但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自信,反而认为自己是夏,中原人是蛮夏。这一认知,其实来自于秦国的早期历史与对外交流。 东夷的特色 春秋时代的“秦人”其实是以嬴秦为主体,兼容西北的各路“戎狄”、还有西周遗民等其他不同群体。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国土扩张,又包括六国客卿,投降者被俘虏的六国人民。但是相比于中原诸侯,秦国一直有着浓郁的蛮族色彩。如果正本清源就会发现,早期嬴秦部族其实属于东夷,当时的他们有浓郁东夷文化色彩。文献与考古证据显示,秦部族最早有东夷色彩。根据神话,秦人女祖先女修,则是吞食了玄鸟(燕子)蛋,才生下秦人始祖。而《左传》记载,少昊氏带领群鸟在极东之地建国,给24种鸟类分封了官职,秦的图腾玄鸟也是其中之一。可见上古时代,秦部族是崇拜鸟神的东夷部落联盟成员。 殷商青铜器鴞卣 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的黄金鸷鸟饰物 清华简《系年》证明了秦人东来说鸟崇拜传统在关于秦国的记载和文物中随处可见。秦王族姓氏的赢姓正是通“燕”,指的就是图腾玄鸟;秦人在东夷的时代,秦族首领伯益善于驯鸟兽,懂鸟语,辅佐舜帝管理狩猎和畜牧业;后来的秦族有两个首领孟戏 、中衍,是身披鸟服,扮成神鸟的巫师,可见鸟在秦人的精神世界有很特别的地位。后来的秦人即使西迁,还是坚持着鸟神崇拜。写于战国时代的《墨子.明鬼神》记载,秦穆公在太庙里,见到了东方天神,东夷的半人鸟神句芒,神明赞扬他有德性,并鼓励他秦国会日益强大。可见至少到了战国时代,秦人崇拜鸟神的传统还依稀可辨。这与以虎,龙或龟为图腾的周人很不同。除了图腾,人祭与人殉的习俗,是秦与商朝和其他东夷族相通的地方。秦晋韩原之战后,秦人一度计划用被俘虏的晋惠公祭祀上帝,这与商人后裔宋襄公用鄫国国君祭祀水神的做法如出一辙;秦穆公死后有177人从死殉葬,秦景公大墓里也有166人殉葬,这种风俗为东方诸侯所忌惮,而考古发现,秦人的东夷远亲,莒国,鄫国,薛国等诸侯也大量用人殉葬。 西戎的浸泡 从地图上看,春秋时代有很多与秦国同姓的嬴姓小国--奄,郯,黄,江,葛,梁,榖分布在山东和江淮地区,侧面证明了嬴秦部族的东方源头。但是秦人却在西戎中浸泡,染上了明显的西部色彩。早期的嬴氏部族善于狩猎与游牧,精通驯兽,过着半定居半迁徙的生活。进入夏朝之后,嬴氏部族一度受到打击,子孙流落在中原和戎狄中,这是嬴秦部族第一次与各种蛮族发生交集。夏朝末年,秦人追随商汤建立新秩序,在加上商人也是玄鸟崇拜者,所以两个部族关系很好。善于驾车的秦人,在新朝代赢得了显赫的地位,他们有的为商王驾车,有的为商朝守卫西部边陲。有一代秦人首领名叫戎胥轩,他迎娶了西戎女子为妻,这是秦人第二次与西戎在血缘和文化发生大规模联系,秦族的牧猎传统在甘肃,陕西地区发挥了重大作用。直到武王伐纣时,这些秦人都在为商朝尽最后的死忠。西周建立后,周人对于商的盟友大多采取分化与镇压的政策。对秦也不例外,主要运用分而治之:周王一边让秦人的首领牧马,为周王驾车,一边让远在西垂的秦人作战,还在礼器铭文上称他们为“秦夷”:夷是商的盟友,周人在南方的主要敌人。周朝依旧给他们打上了被征服者的耻辱烙印,也说明了秦族相对于周人的外族色彩。 西周时代的西戎武器,甘肃灵台百草坡出土,上面有一个欧罗巴人种头像但是秦人凭借牧马与驾车技术,再次改变了命运。到周孝王时代,身在西戎的秦人首领大骆善于牧马,还与西戎的申国通婚。周王看中了他安定西部边疆的价值,于是利用秦人在西部的影响力,让秦人与西戎厮杀,将秦邑赐给嬴氏部族,从此该部族因为封地而被称为嬴秦。考古学家分析甘肃地区的早期秦人墓葬的牙齿磨损情况,发现早期秦贵族过着半农半牧的不稳定生活,食谱以肉食为主,这与游牧生活的传统不无关系,印证了秦人多次迁都的记载。 秦都的变迁历程秦人早期的军事遗址,也有浓郁的军事色彩。甘肃东部礼县地区的周秦遗址里,西戎文化遗址与周秦文化遗址交错分布;秦人的大堡子山城遗址依山而建,依托汉水支流作为天然屏障,非常符合春秋时代国都选址的原则:国都应依托大山,或者坐落在大河之旁;而同等级的西戎山地要塞,则与秦塞遗址隔峡谷相望,呈现出互不相让的态势。这些春秋早期的秦墓中,墓主人大都是平均年龄30岁的男性,其中一个高级墓葬的墓主人头骨中嵌有铜箭镞,可见是作战而死。这些证据应征了史书中秦人与戎人死斗的记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于西周末年,秦人为周王护驾时的《秦风-无衣》,居然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慷慨战歌。在为周人作战的过程中,秦族首领完成了从从大夫--西垂--正式诸侯的升级,并从天子那里,获得了夺取宗周故土的许诺,并从周遗民那里获得了周朝遗存的礼乐文化。 猎鹿骑士:秦国大堡子山墓地的斯基泰风格骨雕同西戎族融合与作战的民族记忆,在秦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到了著名的秦穆公时代,秦人还保留着配酒吃马肉的习俗。秦国的几个名臣都与放牧有关:五羖大夫百里奚善于养牛,被懂得畜牧之道的秦穆公以五张羊皮赎回;相马专家伯乐,成为后世唯才是举的代名词;穆公的谋臣由余,是晋国人与戎狄的混血后裔。当秦国东出函谷关受到晋国阻挠之后,在西戎谋士尤余的建议下,秦人进行了戎狄化自我改革。他建议君王少建造亭台楼宇,少进行劳民伤财的工程,要放弃复杂,严厉,而具有欺骗性的礼乐制度,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治国理政。秦穆公深以为然。为了腐蚀西戎王,秦公派人给他送去眼花缭乱的舞女和乐队,使敌人玩物丧志,被秦击败。自我戎狄化的改革,使秦人与中原诸侯更加疏远。秦国的外交对象与主要盟友,变成了另一个蛮夷--楚国。这次改革还养成了秦人机动灵活,追求实际利益,不受礼乐束缚的族群性格,为更激进,更反传统的商鞅变法铺好了道路。后来,商鞅用夸夸其谈的儒家和道家理论,把秦孝公说的昏昏欲睡,但却用法家的霸道理论让他眼前一亮。秦公这种重视实际利益,鄙视繁文缛节的逻辑,与之前的戎狄化改革是相通的。因为文化的差异,诞生于齐鲁文化圈,以礼仪和霸主身份自豪的齐鲁之人,在《公羊传》和《谷梁传》里,将融合东夷和西戎文化的秦人,蔑称为“夷秦“,“秦戎”或”翟秦“。秦人也以戎狄式的凶残狡诈闻名于东方。秦国守将杞子,逢孙等人保卫郑国都城,利用郑国人的信任,邀请秦军不远万里,袭取郑国;商鞅出兵攻打魏国,摆下鸿门宴活捉魏将公子卬都是证明。 西方的输入 当然,称霸西戎只是秦国崛起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商王朝已经出现了首领为官员的商业部族,商人也成为了善于贸易的代名词;墓葬里出现的和田玉器,就是经过了保卫西垂的秦人手里进入中原的。而在春秋战国时代,早期秦墓就出土了琥珀与和田玉等西域珠宝,证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秦人就通过征伐西戎,通过河西走廊与蒙古高原上的中间商部族,与西域和内亚贸易。 春秋时代秦国金柄铁剑 秦国短剑,西戎与华夏的混合风格春秋时代的秦人,不仅从西域通道输入了珠宝和畜群,还有至关重要的冶铁技术。秦地是中国境内早期使用铁器的三个地区之一,在礼县,灵台,宝鸡等地春秋秦墓中都发现有铜柄铁剑或金柄铁剑等铁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铁兵器的地区之一。这一技术的进入,显然与秦国扩边活动有关。秦国向西进取的动力之一,就是向西获得财富与技术。 马家塬戎王墓出土的进口琉璃和西方式银杯正是因为西方的吸引,秦人虽然将国都不断东迁,但是甘肃天水地区,依旧是秦与西方贸易交流的前沿阵地。直到秦王嬴政的时代,秦人依旧不忘与西戎展开大规模贸易。边境牧人乌氏嬴,因为善于与北方和西戎牧人贸易,用织物换到了戎王的畜牧群,积累了大量财富,受到嬴政的重视,因为其善于贸易的功绩,授予他堪比列侯的崇高地位。之所以能这样,显然是因为乌氏嬴可以为秦王带来很多好东西。 马家塬戎王墓的大角羊 内亚斯基泰人的大角羊与乌氏嬴贸易的戎王,其实是受到了斯基泰文化影响的西北游牧部族。他们有春秋时的戎狄,还有从北方草原南下的胡人,被秦简统一称为“臣邦”,臣服于秦人的小部落。马家塬戎王墓出土的大角羊银饰和虎豹纹饰带,与同时代内亚的斯基泰文化饰品几乎如出一辙。 虎尾上有格里芬纹饰根据秦简记载,秦国对这些西戎部落威逼利诱,使之屈服,称为“臣邦”。为了控制优质兵员,并限制他们的武力水平,秦国给这些臣邦安排相邦,司马,诏 吏,安排戎狄君王的继承人选,而且在学习到他们的技术后,限制他们私自打造兵器,而是由中央武库统一给这些小国分发武器,征调他们的战士去作战,维持对西戎的技术垄断优势。 戎王墓所在地:甘肃马家塬 继承西周 西戎金枪头因为秦人占有宗周的故地,还融合了一部分周人,所以在地缘上以周的继承者自居。而且在攻取关中故地的过程中,秦部族吸收了很多善于农耕,而且文化比较发达的周遗民。秦国深受其影响,他们把周朝的文献《史籀篇》作为文字教材和书法样本,所以秦文字又继承了周人的遗风,现存春秋时代的秦文字,有一半与籀文相同。《石鼓文》中的一些字,与西周时代青铜器上的金文铭文写法如出一辙。这样的关系,使秦人得以傲视其他诸侯国。 著名的秦公钟尽管受到中原鄙视,但是对西周的继承,使得秦人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自信。秦人与中原诸侯一样,视对方为蛮夷:出土于甘肃天水地区的秦公钟,秦公簋上,秦人称自己的国土为“夏“,而中原诸侯却被秦人视为”蛮夏“,自己受命于天,君临各国。到了战国时代,云梦睡虎地竹简里的秦国法律条文显示:秦人自称秦国为夏,臣属于秦国的邦国人民想逃走叫做“去夏”,但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即使是外邦男子与秦女结合生下的后代,按照秦律也被称为“夏子”,可见秦人对于夏的身份的执着。所以西周的文字和领土,给了秦人以巨大的优势。东夷和周人的古老文字与神话传说,有助于秦人理解东土的情况。而西方的输入最后和变法结合,成就了秦的霸业。 赞 (0) 相关推荐 西戎各族被灭,唯有义渠国延续200年,最后亡于宣太后之手 ▲<芈月传>剧照 孙皓晖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于2008年出版后,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戎狄部族--义渠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热播剧<芈月传>上映后,义渠王的形象及义渠国 ... 秦国能统一天下,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作者:傅安平 先有词曰: 伯翳辅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为殷诸侯,父子助纣,周武诛来.非子养马,周分秦邑,成为附庸.秦仲被杀,五子破戎,西垂大夫.襄公护周,赐夺歧西,始建诸侯. 秦人在周朝之后的很长时 ... 大秦部落的血与火之歌:从奴隶炮灰到野心诸侯,不战则国灭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 主笔:闲乐生 秦国祖先的创业史,和秦穆公的一生一样,充满了艰辛和悲壮.咱们从头讲起: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有个孙女,名叫女修. ... 第六章 乱政亡赵 第九节 烈乱族性亡强国不亦悲乎【大秦帝国】 赵国的灭亡,是战国末期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赵国历史有三说:其一,战国开端说.视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为赵氏部族立国,到秦破邯郸赵王迁被虏(公元前228年),历经十二代十二任国君,历时二百四十七 ... 大秦帝国(三) 秦国起源于秦邑,属于当时核心政权的偏远地区.中原列国的天朝上国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对于这个边陲小国的歧视和封杀使秦国数百年来与戎狄各部争斗不休.这种血与刀的历练为秦国未来的强军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年历经 ... 大秦帝国(二)——奋进 非子获封秦邑,成为大秦帝国的开国之君,号称"秦嬴"或"嬴秦". 祖孙三代血战西戎 约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失传继位,史称"秦侯" ... 大秦帝国凭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功... 大秦帝国凭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功崛起的秘诀其实靠得是一个机制,让秦军战斗力大增! 商鞅变法里最核心的是二十等军功爵制度,秦国要用军功来论出身.最后也是因为这个制度让秦国最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 大秦帝国(一)——起源 秦以"嬴"为姓,"嬴"姓为中国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属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 ... 大秦帝国历代国君秦国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昏君... 大秦帝国历代国君 秦国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昏君,这是秦国能笑到最后并统一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秦帝国留给华夏的三大水利工程,两项入选世界遗产,这个最伟大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都江堰,一座闻名世界的伟大水利工程,正是它的建成让四川盆地真正意义上成了天府之国.都江堰设计精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两千二百七十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和防洪作用,保证 ... 周孝王的一笔交易,成就了后来的大秦帝国|史记周次元034 关于篡位之君周孝王姬辟方还是另外一个故事,是记在后来的<秦本纪>里.这是一笔私下里的交易,按规矩不应该那么办. 不过,周孝王姬辟方本来就不是一个讲规矩的人.同时,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在他背后 ... 秦始皇为何不能了解大秦帝国的危机? 对酒要当歌 昨天 19:58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就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很快,一度强大的大秦帝国,很快瓦解,除了后继的胡高体制要负直接责任外,秦始皇也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如果秦始皇在世时期秦国没有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