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终止过去对自己的影响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白一个现状,那就是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一种追求延续的愿望,不管过去有多糟糕都不愿意放弃……延续似乎意味着持久、稳定,而持久、稳定似乎能带来安全感。我们大多数人都特别喜欢紧紧抓住记忆、经验、过去好的或不好的感受……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
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件事;在现实层面,很多记忆、经验是必要的,以至于我们的思维就是个不断累积增加的过程:
你必须记住回家的路,否则你就回不了家了。你是个技术工,你就得记住过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增加自己的技能,你才能变成师傅,工资越来越高,你要是忘了过去的经验,那你就只能当个学徒了。你昨天学习了加减乘除,你得记住,今天才有可能学平方、立方、多次方……
生活技能和科学知识需要记忆和经验,需要累积、延续、增加……以至于我们慢慢变得依赖自己的经验、记忆、和知识,这些可以让我们获得安全感,我们把这种思维模式泛化到了心理层面,内心也在追求延续感、安全感……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不想抛弃之前的自己,不想像一个学徒或一个婴儿一样是个一无所知的状态,那让我们害怕。
但是,心理层面追求延续感也是必要的吗?
执着过去的快乐让我们悲伤,执着过去的悲伤让我们难以释怀,内心不断的被这些琐事占据,使我们变得沉闷、固执、多愁善感……
我们害怕婴儿状态,但其实在心理层面婴儿状态才是生机勃勃的状态。
如果你认识到了“终止”的必要性,有勇气放下过去,那我们再接着探讨如何放下……(其实,如果你真的认识到了,你自然会放下,不过这个对智慧的要求有点高。)
首先,我们得去回忆过往,让往事浮上心头才能看清往事给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也是个面对的过程。
第二,宣泄:
让那些事情附带的情绪表达出来。情绪需要流动,“体验”喜欢完整,换言之,心理层面的记忆就是经验的残留。
一件事情被充分体验,是不会在心理层面留下太多痕迹的。比如,我讲一个特别有趣的笑话,逗得你哈哈大笑,我再讲第二遍的时候,你可能就只是觉得稍微好笑,我再讲第三遍,你就会觉得没意思了。再比如,你看一部悲情的电影,当你被电影情节感动,悲伤的泪流满面,你完全投入其中,哭过之后会觉得很痛快。同样,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悲伤的情绪一次次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过去痛苦的经历,如果我们充分体验,让情绪充分表达和宣泄,它就是完整的,就不容易在心理上留下太多痕迹。
但是,很多咨询师有个困惑,常常有咨客一味喋喋不休的抱怨过去,多次宣泄毫无改变,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特别是精分流派的,喜欢挖掘过去,可是咨客提到过去就只是一味的抱怨,该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让他回忆过往是为了和他了解自己是怎样成为现在这样的人的,是让他面对自己。其次,允许甚至鼓励他在描述的过程中有情绪的宣泄,是让他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也是在帮他面对自己。如果他沉浸在宣泄当中,其实已经是在逃避了,逃避在被同情的快感当中。像祥林嫂一样,收获同情收获被关注……
适当的逃避一下,收获他人的同情和关注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止步于此,那我们就不会有什么改变。
这种情况就要用第三招;承认:
承认过去那些事已经发生了,告诉他:那些事就是那样,那些事就是真实的发生了,事实就是如此,不可否认……
我们没法释然过去,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有很大的痛苦,也因为心存抗拒,抗拒也是一种强化。举个例子:假如我让你脑子里不要想一只黑色的熊,千万不要想,一定不要想!会怎样呢?会不由自主的反倒去想,对吗?
在心理层面,不论你是认同还是抗拒,都是在强化。(那怎么忘记那只“黑熊”呢?只有你不逼自己忘记,承认且接纳了自己有这个想法,认识到它是个无关紧要的事,那么自然而然就慢慢忘记了…)
心存抗拒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或不愿认识到事实和真相。
真相是不会带来痛苦的,痛苦是你的观念和看法造成的。比如我说“人很坏”你可能听了觉得不舒服,但如果说“开水烫”你可能没啥情绪,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认识到了后者就是客观真实,事实就是如此啊,开水本来就是烫的,有什么不开心呢?而前者你并没有认清那是事实,你只是有个浅显的了解,你内心有抗拒,有不接受,不甘心,你觉得不应该是这样才对,所以你心里不舒服。如果你真的看清了人性中有坏的成分,并认识到了那是事实,那你反倒平和了。(当然,如果我坚定的一味的认为“人很坏”我肯定并没有看清真相,因为真相是全面的流动的……不可能是某个具体的观念,说人很坏或人很好,都不是真相。那只是片面之词,所看到的其实也只是“片面的真实”。)
我们得让自己或咨客承认过去发生的事已经发生了,那是不可改变的真相。只有我们承认了,既接纳了,也就看清了那只不过是“过去”的真相,它已经过去了……
总结一下:终止过去的方法就是回忆、宣泄、承认。
你也可以称作面对、流动、接纳。这些称呼和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明白人本来就有延续的愿望,而这个愿望是个假象,很多人之所以沉迷其中就是因为过去的经验不完整,情绪有残留,或没有勇气承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