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伟:我是江南第一燕
我是江南第一燕
——探访瞿秋白故居
安徽黄山 江志伟
慕名来到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02号,探访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瞿秋白先生的故居。远远地就发现故居俨然成了建筑工地,到处堆积着砖木砂石,心中咯噔一下:莫非又有一爿名人故居要为“开发商”让位?接待我们的故居管理员赶紧一边道歉一边释疑:“不是拆迁,而是维修,给你们的参观带来不便了”。不便当然是有的,然而一听到“不是拆迁”,立即获得一闪欣慰,于是作了平生第一回的与建筑工人共穿梭的名人故居巡游。
瞿秋白故居是清光绪年间由其叔祖父建造的,是一栋古色古香的江南家祠式民居建筑,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大门处原匾额“城西瞿氏宗祠”与茅盾先生题写的“瞿秋白同志故居”上下高悬、相映成趣。自1960年修葺、整理、辟馆对外开放后,1996年11月20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分东、西两院,各有四进,西院原为供家祭之用的正堂,现辟为《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多功能展览厅;东院原为厢房式辅屋,是陪伴过小秋白度过少年时光的地方,现辟为《瞿秋白故居陈列》室。
看过后翻轩瞿秋白的卧室兼书斋,穿过庭院里瞿秋白喝着它的水长大的石栏古井,便来到了瞿秋白的塑像前,便读响了紫红背景墙上瞿秋白自题的两行诗句:“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就随着他的为时36春的“燕迹”、走进那一缕缕壮美的 “春色”——18岁书生“第一燕”背井离乡上北京,在俄文专修馆深造并参加了“五四”运动,春色初绽存青史;21岁,记者“第一燕”壮别天涯,前往世界革命的中心莫斯科,采写出《俄乡纪程》、《东都心史》、《俄罗斯革命论》与《俄国文学史》等千部著作,衔来春色献神州;28岁,领袖“第一燕”,在汉口主持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组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酿就春色赤神州;36岁壮士“第一燕”,在长订县城罗汉岭蒋介石设就的刑场,高唱着自己翻译、引进的《国际歌》,视死如归,英勇就义,长留春色在人间……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就建在瞿秋白故居的东侧,是一栋占地面积2282.19平方米的仿明清建筑,于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英勇就义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大门两侧的浮雕壁画,一为“瞿秋白与列宁”,一为“瞿秋白与鲁迅”,这是瞿秋白革命、文学生涯中两段辉煌的纪录。展览馆内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电脑室和贵宾室等,已经成为纪念瞿秋白、宣传瞿秋白和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纪念馆里最令人关注并感动的,还是瞿秋白的全身立式雕塑,只不过与故居那尊相比,这一尊高达3.3米的铜像是由人们为纪念瞿秋白百年诞辰而自愿捐款铸造的。第一个捐款人便是天马集团一位名叫陈红的青年女工,这笔总计2000元的第一笔捐款,是她参加全国玻纤操作大赛荣获第一名所获得的奖金。最后的捐款数字为38万1826元5角2分, 305个单位或个人,这些个数字以及陈红的奖金轶事均被镌刻入碑,成为瞿秋白故居又一动人的亮点景观。那一串串碑上的名字,刹那间在我有些潮湿的眼眸里顿化作一只只上云梢的江南燕,追随者“第一燕”去追春光、去衔春色、去唱响不尽的春歌……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江志伟,男, 安徽黟县人。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山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连心锁》、《皖南风景线》、《老街与少女》、《黄山松宣言》、《花山谜窟揭谜》、《黄山恐龙之谜》、《算神大位》、《花山谜窟》、《珠坛撷韵》、《算神大位》、《郑寒砚集赏析》、《徽菜飘香》、《走近程大位》、《韩再芬》、《周诒春》等多部,合著的有《黄山与徽文化》(与朱万曙、程亚星合著)等。此外,编有《旅游文学讲义》及其配套教材《旅游文学作品选》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