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紫草,成了染色之外,还能透疹,疗烫伤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紫草,它有哪些特点?
紫草这个东西,放在科学不发达的古时候,知名度其实并不低,但那时候的知名度其实和中药关系不大,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染料”,因为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布料染色,紫草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
但实际上,紫草虽然是一种染料,入药的时间却非常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它入药的记载,并被列为上品。
而且,紫草的名字也是根据它的外形而得的,由于它开紫色的小花,根茎也是紫色,熬出后的水就是古代人用来染布的原料,因为得名。现在市面上有软紫草和硬紫草两种。
1、软紫草:
又叫软苗紫草,属于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生新疆紫草的干燥根茎。外观为扭曲不直的圆柱形,有时多个支根扭卷在一起,根头上有残留茎基。长大概在6到12厘米左右,直径在2到3厘米之间。
紫草全体暗紫色,皮部很疏松,呈条形鳞片,层层重叠,很容易易剥落。体轻,质松软而易折断,断面的木质部不明显,有特殊的气味,味淡微酸,入药者以根条肥大体松软者为佳。
2、硬紫草:
又叫硬苗紫草、紫根,也属于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生紫草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地区。
从外观上看,紫草的根为扭曲不直的圆锥形,根头较大,有分歧的茎残基,常常有侧根,长7到15厘米。
硬紫草的表面为紫红色,粗糙,有不规则的纵沟,皮薄而层少,有点呈鳞片状的剥离,但不能剥成大片。质硬而轻脆,容易折断,断面的边缘为深紫色,微显层纹,中间的木心为灰黄色。有臭气,味微甘而酸,入药者以根条粗长、色紫、皮厚、木心小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紫草的主要成分为乙酰紫草素,它水解后成紫草素,类似维生素K,是一种萘醌衍生物。
紫草的功效与作用,大概有如下几点:
强心。
解热。
抗真菌。
抗病毒。
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传统本草家认为,紫草性味甘咸而寒,能入心肝二经,主要就是能清热凉血,透疹解毒。
古代中医常将其用于各种斑疹瘟毒、预防麻疹有良效,皮肤疮溃疡、烫伤也可以外用。尤其被古人称为“痘疹要药”。
1、用于透发痘疹。
古代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儿科痘疹是非常多见的,尤其某些婴儿麻疹、痘疹,三四天还只是隐隐的红色皮疹,将出而未出,而又大便秘结,紫草能帮助透疹而使发热减轻,如紫草红花饮。
但古人告诫,如有腹泻便溏、疹已出而红活者,不宜使用。
此外,古人也有用紫草熬水以预防麻疹的做法;
2、外用:
古代伤科,尤其是一些烫伤之类的问题,紫草油是一种很常见的外用品。做法也比较简单,就是把紫草溶解到茶油、菜籽油等植物油里,用鹅毛轻轻涂布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各地的物产特点,市面上紫草的品种较多,但基本都是紫草科的几个不同属植物。
根据历代本草的描述,正品应该就是“硬紫草”。在京、津一带,软、硬两种紫草都用,但却以软紫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