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对你好的就是好人,对你不好的?就是坏人?
在《你好,旧时光》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陈桉,我很喜欢他这种的人物形象,总是那么亲切温和寂静而又力量,他对于小说的女主角余周周来说是一个善良、温暖、像一个神仙一样的知心大哥哥。
“这个世界上,就你好的就是好人,对你不好的就是坏人。”这句话就是陈桉说的,你可能会否定,当初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是非常不解,但后来我似乎明白了些,这里就还要牵扯到一个人物——谷老师。
谷老师是少年宫总负责人,余周周是在少年儿童故事大赛初次见到谷老师,之后他到学校带她去参加汇报演出,让她学会如何站在舞台上。
那时候,余周周是羡慕小燕子的,她能够在大舞台上像个明星一样受大家的欢迎,但是在余周周在省内各种晚会崭露头角的时候,谷老师拒绝了电视台的邀约。
谷老师是看得很明白的,很多孩子从小就在少年宫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长大后,有些人把这条路走下去了,有些人半途而废,而有些人明明走不下去了却回不了头。
他不想要余周周成为那样的小甜甜,他只希望她是一个单纯快乐的小丫头。
因为世界上很多路都非常窄,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肯定是最幸运的。
尽管谷老师在少年宫工作多年,他有很多学生,但是他却是孤独的,他渐渐老了,会站在台上双眼凝视着漆黑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观众席,在暖气上烤着手······
在余周周眼里,谷老师一个好人,为什么?
在谷老师临终之前,只有陈桉和余周周俩人来到医院去看望他最后一眼,余周周很是不解为什么只有他们俩人,谷老师不是有很多学生吗?
但是陈桉用一种似乎嘲讽、有点愤怒的语气说道:来给他送别的人的确越多越好,越多越温馨感人,但是再温馨再感人,也跟死者没关系,那些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不是吗?何必如此虚假呢,人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还何必如此假惺惺的。
那为什么陈桉要叫上余周周来医院呢?
因为余周周是真心喜欢谷老师的,谷老师也喜欢她。
那么,别人就不喜欢谷老师吗?这是余周周的疑问。但陈桉却反过来问余周周:你觉得谷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回答就是那么简单——谷老师是一个好人。
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人?这是陈桉的问题。但随之他的答案有点令人意料之外,“这个世界上,就你好的就是好人,对你不好的就是坏人。就这么简单。”
余周周当然不认同,在她眼里,好人都很善良,很公正,他们不会瞧不起人,不会偏心······
可是陈桉却对她说出了这番话来:
谷老师对你善良,对你公正,也不会瞧不起你,更不会偏心——不,他偏心,但偏向的是你。所以他是好人。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谷老师和你跟我抱怨过的那些老师一样,他也收礼,对于那些没有前途的孩子,他也不会阻拦他们来少年宫追梦,甚至还夸下海口哄骗他们的家长。在乐团的位置上,他也不公正,他也偏心。很多人不喜欢他,对于别人来说,谷老师是坏人。
这么一段是全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段,简单,却意味深长。
所以,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呢?我认为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
你可能会说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是好人,但那只是对于这个社会而言、对于你还有像你一样的受到“益处”的人而言,并不是对于所有人来说他是一个好人。
又再比如,小偷就一定是坏人吗?妓女就一定是不要脸面、卑贱的人吗?土匪就一定是打家劫舍吗?
都不一定吧。可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这样去评价一个人呢?
因为我们总是喜欢,甚至可以说是习惯根据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去推断一件事物,而那些你没有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呢?自然而然你会认为你已得出答案。
可事实是这样的吗?不知道。可你已经在你自己的答案上深信不疑。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那么多的误会,为什么你会认为对自己好的人就是好人,对自己不好的人就是坏人(就算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但心里绝不会认为他是好人)。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普遍的,但我想却也是片面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遇着事情断不可轻易下结论。在大一下学期里,我听形势与政策老师说过:
作为一个大学生,思考问题应该全面,应该要了解一些史实的背景,要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也要知道成立的时代背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考虑问题,从纵向来看,即历史、现今、未来这几个思考层面;从横向来看,即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国际这几个思考层面。
我觉得这话倒非常有道理,不过这是从大体出发,即general; 那么按specific来说呢,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思考,免不了又要片面化了。
这就应该打破枷锁,尝试着从反面、从多面去思考,这就像你尝试去做你不擅长的事一样。
好,回到那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对你好的就是好人,对你不好的就是坏人,对吗?我只能说从某一个角度上来看是正确的。
So, don’t be afraid to try something that you are not good at and consider the matter from multiple asp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