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大明奇案:一对新人结婚,盗贼在床下躲了三天,直到快饿死才出来
在中国历史上,浙商一直非常出名。浙江一带也是中国的富庶之地,有钱人很多。明朝的时候,浙江辖区有一个孝丰县,这里主要出产茶叶,竹笋和竹制品,这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当地居民挣了不少钱。
钱可是个好东西呀,有了钱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孝丰县,办喜事是很讲排场的,特别是结婚,那真是非常奢侈。我们这里主要讲案子,就不过多描述喜宴现场的布置。
话说在孝丰县,有一个大富人家办喜事,新郎叫做章国钦,他要迎娶的是官员的女儿司马氏。章家是有钱人嘛,喜宴自然要办得轰轰烈烈,他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迎亲队伍。
司马家是官宦之家,自然也就不会寒酸。他们给女儿的嫁妆就有30多箱,还有一些精美的家具和各种特别的食品。他们也组织了一个80多人的送亲团。这总共加起来就有200多人,那场面真是非常地热闹。
这么多人都看着呢,结婚礼仪那当然也得到位啊。整个结婚仪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然要严格遵照当地习俗,又要办出新意,办出特色。
这场婚礼在章家做了三天,他们将整个宅院弄得灯火通明,还通宵达旦地狂欢。由于人数众多,这现场秩序也很重要,有专门的护院队轮流值岗巡逻。按理说,这么井然有序,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还偏偏就出了问题。
就在第四天时,这对新人准备回门,他们的新房里走出一个人,这个人衣服破旧,脸色无光,精神萎靡,连走路都是歪歪倒倒,看样子应该是有好多天都没吃饭。章家的人看到他从新房里出来,那他要么就是奸夫,要么就是盗贼,反正不像什么好人。不由分说,众仆人上前就是一顿毒打。
就在这时候,新郎章国钦来了,他招呼仆人停手。然后他就问这个人,你是怎么进新房去的?是不是和新娘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新婚男人,他最关心的,当然就是新娘是否存在问题。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个人的外貌如此猥琐,穿着打扮更是邋遢。新娘可是官家女儿,眉清目秀,天生丽质,怎么可能看上这种货色?但是这也说不准,如果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人从新房出来?所以,他用咄咄逼人的态度询问,让这个人说清楚,否则就乱棒打死。
这人见周围这么多人逼视着他,他只好说道:“我叫王小三,是一个佣工。看到你们家婚礼办得隆重,就悄悄摸进来,想顺手拿点东西。没想到你们的秩序维护的这么好,巡逻的人数这么多,我竟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所以准备离开这里。我不认识新娘,也没有偷到什么东西。请各位大哥高抬贵手,放我走吧。”
由于这几天一直守着新娘,现在听王小三说他和新娘没关系,章国钦心里就踏实了。但是王小三毕竟是贼,也不可能一点都不惩罚吧。他决定,将王小三送去官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王小三跪地求饶,说道:“大哥,我什么都没拿,今天又被你们打一顿,不是已经惩罚了吗?还要把我送官府啊?求求你们高抬贵手,王某感激不尽。我没偷到东西,就算送到官府,也不会有太重的惩罚。”
章国钦一点情面都不留,硬是和仆人把王小三送到了县衙,并且还说王小三盗窃被抓到现行。现在将他捆绑,交给县太爷处理,请务必依照法律规定,给予严惩。这番话,真是要把王小三往死里整啊。
这个知县姓闻,他接到章国钦的状告,就把王小三提出来审问。王小三辩解道:“大人,我是冤枉的。我不是盗贼,是个江湖郎中,经常游走四方,治病救人。章国钦的新婚老婆司马氏脚上长疮,让我去给她治病。从她还没有成亲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了。现在司马氏成婚,所以就没有带我一起去。但是医药费他们家没有给我结清,我今天就是来找她老婆拿钱的。章家的仆人却把我毒打一顿,还诬赖我是贼。恳请知县大人查明真相,将章国钦治罪。”
闻知县听到这话,就问章国钦:“你家新娘有没有脚疮?以前是否有过治疗?”王小三的这个回答,完全超乎了章国钦的预料。他直接从盗贼变成了医生,他说的司马氏有脚疮却是事实。听到县太爷问话,他回答道:“司马氏在娘家的时候是有脚疮,也听说曾经治疗过,但是医生是谁却不知道。现在司马氏的脚疮早就好了,他们家也是做官的,应该不会欠医生的治疗费吧?这是王小三为了开脱罪名,故意编造的谎言。”
闻知县想到,既然司马氏却有过脚疮,那就要把给她医治的医生找出来。于是他问道:“你说你在司马家治过病,想必你也了解她家的一些情况,你且说来让本官听一下。”
王小三口若悬河,他从司马家的嫁妆,然后讲到家里的仆人,再讲到给他们家制造家具的工人,就连司马氏的首饰和新娘装,都讲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把他们家的亲朋好友,以及司马氏出门的时候,母亲对她说的话,都毫不遗漏。就连章国钦听了,都连连点头。
其实这个王小三还真不是医生,他的言行就出卖了他。但是他对司马家却是非常了解,所讲的内容也是有凭有据。在这种情况下,知县大人就很难分辨,章国钦也很难否认他的话。如今要确定这个王小三是不是医生,有没有到司马家治过病?就只能请章国钦的老婆司马氏上堂对质。
这才成亲四天,就要让新娘对簿公堂。章国钦觉得,这是对他们家族的侮辱。再说了,司马家是做官的,也不可能答应让女儿上堂作证。因为这些考虑,章国钦向知县大人提出要求,请求不让司马氏上堂。
这闻知县感觉莫名其妙,甚至有点生气,他说道:“是你在状告人家,人家提出证据,新娘不到场怎么分辨呢?要不你还是回去和新娘商量好,如果她来,本官就按规矩办事。若是不来,你的状告并没有证据,到时候别怪本官不秉公处理。”
章国钦就烦了,这抓贼报官,反而被倒打一耙。现在知县大人还要求新娘必须到场,这都什么事儿啊?左思右想,他决定花点钱在衙门打点关系,想免去新娘出场这个步骤。
他找到了闻知县的书吏,这个人叫黄子立,听说他比较好说话。章国钦希望他在县太爷面前美言几句,答应给点好处。双方经过商谈,章国钦给了黄子立30两银子。于是,黄子立就去找闻知县汇报:“听说大人要提新娘司马氏到场,如果她不来,这个案子就不处理。恕在下冒昧,让新娘上场,不管结局怎么样,对章家来说都是耻辱。这司马家也是做官的,他们不可能让司马氏出面。听说他们家很有势力,大人何必树此敌人呢?”
见闻知县默不作声,黄子立又道:“大人,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找个女子上堂,声称她就是司马氏。如果王小三真的见过司马氏,他一定会说这个是假的。如果他没有认出来,就说明他在说谎话,我们就可以将他治罪。大人意下如何?”
黄子立满心地为章家着想,闻知县立即怀疑,他问道:“章家给你送钱了对不对?说,不然就重处。”黄子立一共收了30两,但是他却说:“大人英明,我收了他们十两银子。现在马上交给你。大人,这么做送了他们一个人情,并没有违法违规,也能审出这个案子。您看呢?这银子是章家自愿给的,我并没有向他们提要求,对衙门没有影响。”
闻知县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就让他去办这件事。这黄子立也是个人才,他竟然让章国钦去找个妓女过来。让这个妓女冒充司马氏。
第二天,章国钦就把人给带来了,他将妓女精心打扮一番,安排了一顶轿子,把她送到县衙。两个丫鬟把这个假的司马氏扶下来。她上堂以后,就在章国钦旁边跪下,她面带娇羞,就和新娘见到陌生人一般模样。
闻知县就问她:“这个人你认识吗?他到底是医生,还是盗贼?”这个假司马氏四下张望,却没有说话。这时王小三说:“素娥,我是给你治病的医生,你丈夫把我当成盗贼。你帮我证实一下,我不是贼。”妓女看了王小三一眼,依然保持沉默。然而王小三并没有看出端倪,他还在不停的叫素娥。闻知县见状,就断定他不认识新娘,于是就对他动用了刑具,让他如实招供。事情到了这一步,王小三终于知道这个司马氏是假的,但是他别无他法,只能招供。
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办婚宴那天,王小三混入人群,进入了章家。然后他就悄悄躲在新房里,趴在新床下面。想找机会偷点值钱的东西,没想到章家人实在太多了,他只能一直在床下等待。那天晚上,这对新人在床上聊天。章国钦说:“我们家去年秋季就准备接你过门儿,你们家为啥不同意?让我多想了你一年,这一年真的是太难熬了。”
司马氏说:“那时候本来想过来的,但是由于脚疮发作,找医生医了一年。虽然治好了,但是每到天冷的时候还是会痛,没办法就等了一年。”他们之间的谈话,包含了很多内容。这一切都被王小三听得明明白白,并且还记了下来。
闹了几天,声音终于停下来了。王小三以为时机成熟,于是就准备行动。当他刚从床下爬出,迎接他的却是一大片光亮和众多的家丁的脚,他只能再次缩回床下。这些人闹了几天,他就在床下饿了几天,差点都饿晕了。这天,他听到这对新夫妇准备回门,他就想趁机溜走。没想到一出来就被抓住,还被暴打一顿送到官府。
王小三想免责,就把关于司马家的情况都说了出来,由于这些都是从两位新人口中说出,情况都很真实。他根本就想不到,县衙会弄一个假新娘来对质。王小三只是躲在床下,根本没见过司马氏,自然看不出破绽。这个假新娘又没有说话,他也不能从声音上分辨真假。素娥是司马氏的小名,王小三以为叫司马氏的小名,就能取得先机。没想到却因此露出了破绽。
王小三说完以后,闻知县哈哈大笑,说道:“你们俩也太不小心了,说个悄悄话还让盗贼听到,不然也不会搞得这么麻烦。如果不是黄书吏的妙计,恐怕新娘必须要来作证,不然就无法证明这个人就是贼。黄书吏收了你的钱,不过他已经坦白交代,就不治他的罪了。你们以后要多加防范,小心被贼人乘虚而入。你们在床上的声音被听到,如果新娘知道了,她万一轻生怎么办?”
真相已经明了,闻知县就让章国钦等人回家了。王小三是贼,虽然没有偷到东西,那也是因为没有找到机会。所以还是必须惩处。按照法律规定,盗贼行窃,没有偷到东西的打50大板,脸上不刺字。
这个王小三作为盗贼,被抓到官府后。竟然还谎称治病,由于那时候对女人上堂有忌讳,他利用司马氏不便上堂这一点,钻了法律的空子,差点就被他蒙混过关。这个设计也十分巧妙。
本来王小三盗窃并没有得手,他也求章家不要将他送到官府。如果章国钦当时把他放了,也是举手之劳。将王小三押送公堂之后,没想到却被倒打一耙,用了30两银子买通黄书吏,加上请妓女的钱,再加上打官司的费用。这样算下来,比直接释放王小三,蒙受了更大的损失。所以呀,做人还是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