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氢能:下一代能源消费革命的主力军

9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五条明确指出: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 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加快主轴承、IGBT、控制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部件研发。
  • 加快突破风光水储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与海洋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技术瓶颈,建设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制氢加氢设施、燃料电池系统等基础设施网络。
  • 提升先进燃煤发电、核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
    (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在我前面多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海上风电的装备发展还有很多卡脖子的产业链受制于外,这次国家层面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我们行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敢于担当,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些卡脖子问题解决掉。
这里,我想谈谈氢能,大家都已经看到,国家近两年对氢能的政策支持已经到了炽热状态,行业企业对氢能的投资热度也是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针对氢能的规划也是每天都在更新。
为什么国家要花这么大力气支持氢能发展!
这里我想先给大家看几个数据:连续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65%以上,2019年高达71%,尽管这样,中国石油的储备只够33天,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可以满足139天,日本可以满足158天。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国外对中国的石油一旦断供,我们一个月后可能就面临国家工业体系部分瘫痪的局面,这也就是我们派出军舰一直在亚丁湾等四大洋的航道上进行保护的原因,以此保证进口石油的持续。
氢能风光一体化(照片来自网络)
大家会问,石油的进口和氢能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有必要给大家简单普及氢能:
  • 氢能作为一种可储、可电、可燃烧的清洁能源,来源渠道多、绿色环保、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和使用范围广,被誉为21世纪除了电能以外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同时也广泛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由于氢的来源多样,能实现终端零排放、环境友好;既可以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广泛用于交通设施,如船舶、轨道车辆、重载卡车、公共交通等移动场所,又可以作为最清洁的燃料使用。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零排放、无污染,被业界视为传统内燃机理想的替代解决方案。
氢能具有上述特点,一旦我们的储氢技术和装备、氢燃料电池技术与装备这两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意味着原来我们通过石油转化的能源全部由氢能替代,氢能的存储技术和装置一旦实现离线(电力需要通过电网在线使用)使用,也就是说我们拿着一个氢能储能装置,类似一个能源装置,随时随地可以直接接到氢能转化装置上,直接转化为电力终端。在今天,我们还在用煤炭,石油作为一次能源消费;电力的出现,实现了能源消费二次革命。电力消费的问题在于暂时无法解决离线消费问题,而氢能解决了离线消费问题,更是绿色无污染,零排放。所以我个人认为第三代能源消费就是氢能,并将引领能源消费革命(当然,如果核聚变的小型化如果取得突破,氢能或者可能成为能源消费革命竞争者)。
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考虑,氢能的发展可能更加具有意义。氢能的大规模应用,解除了国家对于石油进口依赖,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轻松上阵,我们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直接用于一带一路的投资。
同时,氢能的广泛应用,对于拉动经济引擎具有重要作用。氢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链,涉及制氢,储氢,用氢,而氢燃料的终端应用非常广泛。根据行业估计,未来其经济拉动效应将超过10万亿美元,就我们从事的新能源而言,无论是风,还是光,都是直接通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对局部生态和环境没有后影响。近期中国对国际承诺的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将对新能源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离散型能源,如何集中利用,制氢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离散型电力消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氢能对于我们风电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意义,行业有专家估计,风光新能源的装机规模十四五期间将每年新增8000-9000万千瓦,这对我们风电装备企业未来无疑是重大利好。
今天,氢能我们还在起步阶段,我们还在讨论风光水火一体化,明天我们可能就在做氢风光水火一体化,只有把产业链从源头开始规划顶层设计,才有可能让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待我们氢能时代的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