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宋长荣师弟来长公演之际
老树新枝开奇花
——写在宋长荣师弟来长公演之际
毛世来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这正是戏曲上座的淡季,有些人甚至认为“京剧已经发生危机”。可是江苏省淮阴地区京剧团的《红娘》一剧,却给长春增添了春色。扮演红娘的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老师晚年所收的最后一个学生——宋长荣,与我虽属同师,但因地处南北,始终未得见面,可以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毛世来与宋长荣合影
这次他初到东北演出,以精湛的技艺又轰动三省及油城大庆,我真为荀派艺术重放光华、后继有人而庆幸。长荣的表演,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这条路,我认为走得很对。清“十三绝”为什么称为“绝”,就因为人家有“绝活”,有特色,不同凡响。而后的旦行佼佼者,如陈德霖、王瑶卿等,我还都赶上了,还曾经向他们请教,他们对旧的程式给予了很大的突破,在唱、念、做、打上各方兼顾,并且也教出了不少好的学生,如梅、程、荀、尚、筱(翠花)等,他们集前人之所长,又根据个人的特点,不断努力捅开窍要,创造了不同的流派风格。
回想往事,历历在目,我少时入富连成科班学戏,由于班里流行“师傅教徒弟,师哥带师弟”,所以我与于连泉先生(艺名筱翠花)学的戏比较多,第一次与李万春先生赴沪公演,获得了各界的赞誉,但也听取了许多名家的指正,受益良深,也使我步上了学荀派艺术的道路。一九四四年,在鄂吕弓先生的介绍下,我终于如愿以偿,拜荀慧生先生为师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毛世来与荀慧生先生合影
他那时正在壮年,但已是鼎鼎大名的“四大名旦”之一了,最初教了我四出荀派戏:《红娘》、《荀灌娘》、《红楼二尤》、《勘玉钏》。我越学越爱学,以后简直着了迷。天天下午二点多,我就到老师的寓所“小留香馆”去学戏,听讲戏理及分析人物。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至今不忘,他不仅是位大艺术家,而且确是一位谆谆教诲于人的师表,也是梨园中的识马伯乐。他对学生诲人不倦,并且全力支持。使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是荀师主动提出的要与我合作演出《棋盘山》,在书房里给我抓紧排练,而他老人家敢当配角窦仙童,让我主演薛金莲。这真是提携后进,不遗余力。这次长荣及凌云两位师弟来长后,都专程来看望了我,对已故的荀师缅怀思念,成了我们谈话的主题,一个人成了名,更要饮水思源,不能忘本。长荣师弟受业于荀师的晚年,为什么他在舞台上能够光彩照人?重展荀艺术的风貌?这就是他勤学苦练、业精于勤,虚心地听取意见,不断探索创新所取得的收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荀慧生《红娘》剧照
我看到长荣师弟演出的《红娘》,百感交集,又赶上荀师逝世十四周年,不由得就想起了荀师,也联想到自己。听说“荀派艺术专场”一月份就要在天津市举行了,荀门桃李童芷苓、吴素秋、陈永玲、荀令莱、尚明珠、赵慧秋、王紫苓以及长荣师弟等人都要荟萃津门,同台演出荀派剧目。这是一次热情歌颂我国光辉灿烂的民族戏剧艺术,赞扬戏曲流派创始人的历史功绩,提倡继承发展流派艺术的盛会。可惜我有病不能与师妹、师弟们同台献艺了,但我要把所会的艺术毫不保留地教给青年一代。看到长荣师弟的精彩演出及多达六、七次谢幕的情景,使我衷心的高兴而且放心了。诚挚地希望长荣师弟更上一层楼,为京剧事业的兴旺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长荣《红娘》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