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家庭教育才是有效的
家庭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在意见不一致,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保持团结一致,和睦相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亲子教育上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亲子沟通不畅,总是顶嘴,钻牛角尖;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贪玩;情绪不好,遇到问题,就大吵大闹;解决问题能力差,总是要依靠别人;生活自律性弱,总是推拖拉,要家长催着才能做。抗挫折力比较弱,别人一有点说的不对劲,就开始自卑甚至难受。也有喜欢动,一会做这,一会说那,总是闲不下来,让家长操心不已。诸如此类,家长自身也表现缺乏耐心等。
这样的情况,会让家庭生活变得糟糕。那怎么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愉快的氛围,从而对学习有兴趣和热情呢?基础不牢,如何去学习有效呢?为什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做这个,一会想那个。其实,是在做事的时候,思维不稳定,专注力不够的表现。为什么专注力不够呢?是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专心去做。为什么做事不专心呢?父母要好好考虑一下了。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分工要明确。父亲在教孩子之前,要先问一下自己:今天怎么做才能是一个好父亲,如何把优秀之处传递给孩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有一起练习,让孩子形成思路,学会总结了吗?遇到问题,是不是在事情上培养孩子;而不是产生不良情绪,而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呢?
家庭中,父亲能够有担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勇于负责。这样,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不会马上选择退缩。而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事情的发展,是否合理,选择前进还是后退。如果仅依靠外在的感觉,就产生情绪。如果家长都感到很难,容易放弃;孩子当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会觉得放弃就是合理的,没什么顾忌了。母亲要有包容和宽恕之心,当孩子有事情需要分享和沟通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倾心互动,亲密沟通。这才能正确有效的理解,合理的引导,对孩子学习成长是非常有利的。让孩子有敬畏之心,这样到将来是有利的。如果对父母都不尊敬,那对老师和同学就更不重视;不重视老师和同学,对于他们的讲话,也就容易忽略。在学习上,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那是学不好,巩固不下来的。
希望孩子知道,自己目前的责任是学习。家长就要做好自己职责,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事情,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指挥者。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家庭成员,是要有对应的责任的。家庭情感教育,只在嘴巴上,是很难起到效果的。身体力行,行为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就能发现。如果方法不恰当,结果很难有符合要求的。在孩子面前,家长的角色只有父母。孩子知道对待弟弟妹妹关怀和照顾,必然是看到家长行为和表达中,逐渐学会的。这样,行为和语言就结合在一起了。在课堂上的时候,老师所教的也是行为模仿中,进行沟通,从而传递的是实践情景。
在家长见面的时候,交流比较多的是孩子的情况。比如学习怎么样呢,表现如何呢。前几天看到一个老大爷,带着孙子,在地铁上说“这次考试怎么只考了60分,是不是学习不认真啊?”,孙子反驳说“我都默写了五遍了”,“那怎么还没考好,这么多错误啊”。孙子就在一般坐着,拿出来卷子给爷爷看。爷爷说“肯定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时候效果就不好,默写也是死记硬背,考试怎么只考课本上的呢?”,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发现,不管怎么努力,还是学不好。努力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判断和选择能力。如果在面对一件事,一个问题,孩子没有判断能力,就没办法认知;没有认知,就表现不出来。如果没有判断,怎么做出选择呢?在考试的时候,大多是在做选择。比如,有的家长说,我明明都知道的,为什么就不知道用呢?我都背熟了,就是辨别不出来,该这么写。
孩子在学习中没有判断和选择能力,是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培养出来的。老师教的是知识和技能,在复习中巩固,在课堂上考核和印证。要明白,课堂上听老师讲,要让孩子言之有物。就是说话,要能说完整的事情,表达清楚对于的物体。如此,思路就清晰了,对问题也就可以找到对应解决方法。如果对物体不理解,在做事的时候,就容易表现情绪,家长看到也无可奈何。多看,就是为了能够面对的时候,能够认知和选择。锻炼面对问题和困难,就是为了更全面的认知。所以,行为上能不能恒定,不至于半途而废,就是要在表达中能有物体,沟通中有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