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绍兴的这对儿诗坛姊妹花(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在生理学家眼里,人是X+Y的偶然,是一颗精子和一颗卵子生化反应的结果,是有机物和无机物堆砌而成的皮囊。一旦面见世界,这个生命就被推给家庭和社会去定义,自此不再考虑他自身的禀赋了。

这个越来越被忽略的认识在遇到基因学、遗传学之后,得到了显微镜的证明。然而,人们还是解释不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根本原因。那些很容易被我们赋予神灵说的禀赋,显而易见地存在着,比如400多年前的绍兴,一个商姓家族里生下了一对儿姐妹。

他们像明清易代之际苦难中的两朵花,事实上他们长得也真是貌美如花。

作为妹妹的绍兴女诗人商景徽被称为“有国色”,这小的一朵花被一个叫徐咸清的人摘取了。徐咸清是一个诗人,是当年绍兴蓬莱诗社的创始人之一。

蓬莱诗社与清诗一样,被文学史凸显特征的写作需要给忽略了,其实如吴梅村这样的诗人,他的《圆圆曲》一点也不比《长恨歌》或《琵琶行》差,但是知名度远低于后两首诗。

国色商景徽寿命很长,所以很多同时代的名媛、名流都先她而去,她要写诗凭吊她们。

下面就是妹妹商景徽的一首凭吊诗《吊张曼殊》

觅得温柔在帝乡,娇花容易萎严霜。

丰台自此游人绝,芍药将开尽断肠。

云髻峨峨似洛神,都人争学百环新。

凭他学尽新妆巧,不是才郎收泪人。

张曼姝不是个普通人,她生在南京宛平,嫁给一个叫毛奇龄的做侧室。毛奇龄是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扬州八怪中有两怪是他的学生。

可能是因为张曼姝是侧室的原因,有关她的生平记载的较少。不过从张曼姝的诗看,毛奇龄应该更心仪他这位才华非凡的妾才对。

《病中吟其二》

【张曼殊】

日色满窗红,鸳鸯睡枕同。

披衣将欲起,又怕隔帘风。

在历史上,蓬莱诗社的徐咸清似乎没有他的“连桥”也叫“一担挑”祁彪佳名气大,祁彪佳摘取了姐妹花中的姐姐商景兰。

祁彪佳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祁承爜(cong,二声)年轻时就嗜书成癖,居然把商景兰妈妈陪嫁的嫁妆拿去换书,他藏书9000多种10万多卷,蔚为大观。

祁彪佳少年天才,21岁中三甲进士。不过学习好不一定官运好,他一生大起大落,关键是还赶上了改朝换代。祁彪佳最令后人点赞的行为,是当他接到大清当官的烫金请柬时,他毅然决定沉湖自杀以殉大明。

这是清醒的选择,因为死前他还写了三封信明志,其中一封是给太太,也就是姊妹花中的大姐商景兰和孩子们的。

也就是说,1645年之后的31年,商景兰是寡居着的,她先于妹妹商景徽而去,活了71岁。而商景徽因为“与夫携隐”,在环境美好的山里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她活了80岁。

中年寡居后的商景兰没有因为丧夫而消沉,而是将家族的诗歌传统顽强地传承下去,她写下《悼亡》纪念共同生活了25年的丈夫。

君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

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

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

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

然后,擦干泪水的商景兰将儿子、女儿、儿媳们十余人组织起来,联诗作画,成为当时影响力很大的女性文学团体。在那个山雨欲来、飘摇不定的时代,以此为江南增加了一抹亮色,温暖着清初的文学史。

在她的家庭文学社里,大儿媳张德蕙和二儿媳朱德蓉成就较高,大儿媳曾有诗《中秋》:

秋气中天净,愁人独夜看。

停桡江愈阔,却扇月初寒。

霜入桐阴薄,风飘桂影残。

扣舷情未已,露湿绮罗单。

这时她的丈夫、商景兰的大儿子祁理孙正受郑成功反清复明的“通海案”株连。这是清朝三大案之一,另外两个一个是“明史案”,另一个是“奏销案”,“明史案”就是开启血淋淋文字狱大门的那把钥匙。在通海案中株连更大、最后被发配到宁古塔,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的海林那一带的,是祁家二儿子祁班孙。作为他的媳妇,将命运与时事对照,朱德蓉不由自主想起了虞姬。

《咏虞姬》

歌罢伤心泪几行,江山旋逐楚声亡。

贞心甘向秋霜剑,不欲含情学汉妆。

作为母亲,诗人商景兰的心是一点点被揉碎的。

就在二儿子祁班孙被流放宁古塔这年,三女儿祁德琼亡故,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开始。不久之后,大儿子也因为郑成功事件郁郁而终。

二儿子祁班孙在东北的冰天雪地啃了三年冻豆包之后,实在受不了滴水成冰的苦寒,找了个机会偷偷逃回家乡,但自此不能再过上正常人的日子,只好削发为僧,并断绝与家人的联系,不久后去世,享年41岁,比他的母亲商景兰早离世3年。

比起姐姐,早早隐居的妹妹要幸福多了,她也培养了一个才华卓著的女儿叫徐昭华,徐昭华师从于毛奇龄,她写的《塞上曲》让人恍惚。

朔风吹雪满刀镮,万里从戎何日还。

谁念沙场征战苦,将军今又度阴山。

长云衰草雁行平,砂碛征人向月明。

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

这是少有的女性视角的边塞诗,特别是最后两句,让人联想起她不抓紧做女红,可能是尽忙着写诗了。

绍兴的这对儿姊妹花开得如此绚丽,不惟是放在时代的动荡、家庭的变故的大背景里使然。除了天赋异禀外,家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的老父亲商周祚是1601年的进士,搞笑的是,这老爷子在任邵武县令的5年时间里,因为不会像《红楼梦》里贾政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手下敛财,致使自己贴赔家产殆尽。虽说后来也当了兵部尚书等京官,终因刚正不阿而辞官归隐。

商景兰与商景徽都不仅有着傲世的美貌,更有着强大的心智。

商景徽与徐咸清早早决心归隐山林,二人写作唱和,教育子女,不失为那个时代一个很得体的选择;商景兰虽说因着丈夫祁彪佳的关系积极入世,但在面临巨大灾难和痛苦的时候,依旧能够坚韧地维护着诗歌的体面和尊严。

套一句流行的话说:她们都是有信仰的人。

(0)

相关推荐

  • 绍兴诗人部落研究/何玉宝、邱迪梅

    群体环境下的"绍兴诗人部落"成长与发展探析何玉宝     邱迪梅摘要:诗歌是绍兴地方文化史中灿烂的明珠.历史上,绍兴曾经形成过众多诗人群体,完成过"兰亭雅集"等 ...

  • 齐美富 |《赞罗氏姊妹花》

    作者简介: 齐美富 | 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大拐队人,热爱文学,在外创业,对家乡持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齐美富 | <赞罗氏姊妹花>   重庆罗氏姊妹二人在外打拼,每天给工人做饭,天气炎热 ...

  • 【诗坛周刊】诗坛流派||第032期:23位诗人佳作;万花凋零,一只大雁送来凉风

    诗 坛 流 派 栏 目 本期由<一线周刊>总编心语组稿编辑 入围诗人:王跃强  心语  叶庆松  霜扣儿  王长军  刘晓霞  黎雪梅  冯新宇  余成强  王英娥  罗传赋  赵爱东  ...

  • 【和风汉俳诗社】(专刊)庆祝《和风汉俳》创刊两周年

    序: 1 这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 这是一个拔节成长的日子 这是一个麦浪飘香的日子 这是一个诗心激荡的日子 这是一个俳花芬芳的日子 这是一个诗苑喜庆的日子 这个日子最适合放歌俳峰 这个日子最适合奋笔勤耕 ...

  • 写诗撩妹儿的祖师爷(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2200多年前,西汉有一种职务叫武骑常侍,就是皇帝出门打猎的时候跟随在身边的一个工种,要求骑术和射术都要好,还要足够的楞,遇见狮子老虎受到轻伤,向人发起进攻的时候,敢于冲上去肉搏. 一看这就是个武夫的 ...

  • 被“贬”三十年,痴情一万天(附音频)|诗坛轶事

    这里是云南保山,一条逼仄但很繁华的小街上,一个身着白色凌布长衫的醉汉摇摇晃晃,头上插着两朵鲜花,脸上还涂着女人的脂粉,与那醉酒的酡红混杂在一起,在斑驳的阳光下,显得滑稽可笑. 醉汉已经五十来岁了,为了 ...

  • 西域人写的汉语诗(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历史的大众传播似乎缺少一些俯瞰的视角,反而是太多"从南向北"的认识角度,这使得人们常常会忽略了一些事实. 比如有考古学家发现,在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来临之前,欧亚大陆东部的交流走向,很 ...

  • 史上最优秀的落榜生(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时代太像一辆速度平稳的列车,上车下车,仿佛看看表就知道了站点.然而,正在运行的疫情列车却让亲历者感受到,表针也会停摆,列车也有可能被取消,你若是还要坚持去目的地,对不起,换一条小驴来,像张果老那样优哉 ...

  • 会抓海盗的剧作家(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历史事件在发生的当时一定是一个平面镜像,可是到了后来,怎么看怎么是一面哈哈镜. 公元1279年,在广东阳江新会的谭江入海口的崖门口,这个喇叭管形的海湾里,发生了一场可能是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战. ...

  • 顺治帝的六哥是个诗人(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雨霁空山夕,寻幽入杳冥. 云封千涧白,露濯万峰青. 飞鸟依檐宿,流泉伏枕听. 朦胧空翠里,孤月自亭亭. 这首诗名叫<宿香严寺绝顶>,作者叫高塞,咋一听名字以为是高适的高,其实不是,他的全名 ...

  • 纳兰性德:泪尽人亡皆为伊(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在1970年冬天以前,北京海淀区皂甲屯西侧的一个台地上,还能隐隐约约看出这是一座宏大的墓园. 长眠在此的诸多同姓人物中,以伤心而亡的纳兰性德最为著名,其次才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 从满是故事的纳兰性德居 ...

  • 陈圆圆的诗和她背的黑锅(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让我们先来听一个人的词<转应曲 送人南还> 堤柳.堤柳.不系东行马首. 空馀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 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 在文学典籍里,这首词的作者标注为陈沅,不熟悉那段事情的人很 ...

  • 哇靠,百无一用是书生耶!(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在北宋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黄庭坚去世644年之后,他的一支后人,不知怎么就辗转移民到江苏常州武进县.1749年,黄家诞生了一个叫黄景仁的男孩.他,将成为清朝诗坛的一个奇葩,与御用的那些桂冠诗人屡屡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