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小小说】刘卫涛:危桥
旮旯村全体村民集资修建的便民桥还没有来得急剪彩通车,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给冲垮了,仅剩下桥头上青黑色的大理石碑上红色的几个字“便民桥”还油光鲜亮。
暴雨过后,80岁的“倔爷”站在不远处的一座石桥上望着桥下还未完全退去的洪水骄傲地说:“修这座石桥的时候,我才20岁,桥修起还没一年,大水将上河村的王石匠家刚刚打好的一个大石碌碡冲上了石桥,在桥面上滚来滚去,就是没有冲走,洪水退去之后,又被王石匠找人给抬回去了。想想,那年头多可怜,没啥吃,没啥穿,也没有工钱,自带干粮,全是义务工,人却很结实,很能干,想不到修下这桥也这么结实啊!看看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不缺机械,又不缺钢筋水泥,修下这啥桥?还没有我们当年修下这石桥结实啊......
几天后,洪灾现场会在村支部召开,会上,村干部发言:村民同志们!这一次的塌桥事故经过我们找专家的勘查讨论,得出最后结论:这一次的特大暴雨,是造成塌桥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是一次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给咱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特大损失。但我们不能灰心丧志,洪灾无情人有情,我们向全体村民保证,将倾心余力,向社会各方筹集资金,争取一年之内为咱全体村民再建一座更大更好的新桥!
一年以后的新桥剪彩现场,彩旗飘飘,大喇叭里村干部又在讲话:村民同志们!在党的关怀下,在各级领导的鼓励和指导下,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争取到各方面的资金共计七十五万元,经过专家的精心设计,和近五个月的紧张施工,终于建成了今天这座钢筋混凝土大桥,这座大桥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承重能力强,更能抗本地区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为了感谢旅居海外,回馈故乡养育之恩,并为这次修桥个人出资五十万元的谢老,我们特意请他为这次大桥题字拟联,并向他保证,将此联刻上桥两边的石崖上,以示感谢。
几个月后,两边的石崖上几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左手这边是:桥虽无言知轻重;右手这边是:水自有灵分清浊。桥的护栏上镶着三个大字:称心桥。
五年以后,再一次从此路经过,那座桥连同桥上镶嵌的“称心桥”三个字已经不见了,但两边石崖上的对联还在。河滩里并排放置着几个很粗的水泥管子,来往的人从上面蹦跳着经过。听跟前的工人说,桥已经成为危桥,已经拆除了,要重修一座新桥,这一次还要在两边的石崖上题字,至于题啥字,他们也不清楚。
再一次回头看石崖上的题字,发现那些字的确苍劲有力。
作者:刘卫涛,男,生于1976年。华商报签约作家,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杂文选刊》《华商报》《洛阳日报》《茂名日报》《天水日报》《鄱阳湖文学》《陕西青年文学》《陕西文学界》《文化艺术报》《四川政协报》《《西安晚报》《青年文摘》《贵州日报》《陕西工人报》《教师报》《渤海早报》等五十余家报刊杂志。
《西北作家》陈忠实纪念专辑
◆稿投:1175314756@qq.com(小说、散文,2000字内);xbzjsg@163.com(诗歌,15-50行内新诗,不刊古体、近体诗和词曲)。要求原创且未在其它微信平台发表过。签约作家请投专用邮箱,优先刊发。投稿时注明体裁,务必加微信(wyku001),方便改稿结算。投稿后无需催问,15日内未见回复,即可另处!
◆稿酬:48小时后结算,非签约作家稿酬为打赏额的60%,低于10元不予发放。签约作家优酬发放。
◆声明:作者自负文责。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限,不同意修改请注明!无特别注明的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西北作家》,否则,本刊会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