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寒潮后,《巡回检察组》为何能异军突起,只因流量精准打击
纵观2020下半年的影视市场,和今年过于严寒的冬季一样,回荡着萧条。疫情使得佳片出现了长达百天的空档,也浇灭了观众走进影院的热情。然而,备受关注的年度正剧《巡回检察组》却用质量与温度洗刷了2020大银幕的萧瑟,在小银幕的流量狂潮中脱颖而出。
用悬疑烧脑的外衣,深入人心的现实剖析和敢于揭伤疤、树正气的风骨,盘活了市场,将寒冬扭转为独属于“内容为王”的主旋律正剧时代。
主旋律,简单;观众喜欢,难!
《人民的名义》原班制作团队倾力续作,于和伟、马元、韩雪等口碑戏骨加盟。《巡回检察组》已经开播便登上热搜,收获了突破5%的收视率和多日位列全国第一的关注度。值得注意的是,与《人民的名义》的反腐题材不同,《巡回检察组》的题材更为“硬核”,聚焦扫黑除恶的题材,通过法治的视角,在重启调查“九三零案”期间,抽丝剥茧,剥开重重迷雾,探寻隐秘的真相。
“扫黑除恶”题材属于端庄肃穆的主旋律,契合国家倡导的大方向,容易获得导向型的青睐。但是,过大、过于宏观的主题容易不好把握与驾驭,出现方向优秀,结果与反馈却不尽如人意的遗憾。难以驾驭、不好切入,难以吸引市场,尤其是年轻一代观众的关注,一直是主旋律正剧的困境。毕竟,娱乐是人的天性。在喜剧面前,多数观众还是会投降喜剧的怀抱。
然而,《巡回检察组》却从内容与呈现方式上深挖,突破了主旋律“主”而“大”的“困局”。首先,《巡回检察组》没有使用传统正剧的说教视角,反而用轻松且喜剧性的展现方式中和了剧情剑拔弩张的张力,呈现出了沉浸式的观剧感受。
于和伟饰演的检察官冯森是本剧的重要人物,却也是承担了最多笑点的人物。这个重要的人物在第三集才“姗姗来迟”。在前两集,冯森一直“扮演”着自己的小舅子。不修边幅的外形,长发乱须,最不像正剧主角的主角上演了年轻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反差萌”。
虽然身份颇为神秘,冯森一出场却“自带喜感”。在医院“自来熟”、“脸皮厚”地自然而然地顺走别人的瓜子;收拾掉下楼的公文包时手忙脚乱、狼狈不堪,却不忘“自嘲”:这些都是机密!可以被人“欺负”,也能“城市跑酷”。本以为是“青铜”,实际上是个彻头彻尾的王者。《巡回检察组》用脚踏实地的现实答卷向观众证明了“正剧+喜剧”也可以迸发出绝妙的CP感。
抛却了正剧最怕的“枯燥”绊脚石,《巡回检察组》还打破了电视剧分类的边界。加入了今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悬疑元素。悬案+刑侦+主旋律,光是这三个元素就让人血脉喷张。当然,现实主题,尤其是主旋律电视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敢说敢言,坚持以内容为王道。
精准的流量狙击,来源于社会责任感
当年《人民的名义》的成功突围,就与其大尺度并贴近现实的选题,以“直面现实、公开信息、接受监督、解决问题”为核心,通过影视剧引发廉政舆论,引起众议密不可分。《巡回检察组》在题材上不仅仅是对《人民的名义》的复刻,还是在吸取在先珠玉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深挖回应。《巡回检察组》也是一部赤裸裸的“官场现形记”。
不同于《人民的名义》中一整墙的现金和“双面书记”的震撼与讽刺,《巡回检察组》走的时候“见微知著”的路子。饭局、会议、日常……是《巡回检察组》血雨腥风的来源。“九三零”案“结案”时,东安省公检法的总结大会可谓是步步惊心,值得玩味。
面对问题和疑虑,同级之间争相伸冤控诉却在暗中“踢皮球”,上下级关系如履薄冰,不得不摆脱第三人“打圆场”。饭局上觥筹交错,看似祥和的气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还不如互联网“名媛”们的塑料姐妹友谊。在复杂的官场中,《甄嬛传》的宫斗都要退避三分。
赤裸裸、不避嫌,《巡回检察组》将涌动的暗潮通过对旧案重启的“顺藤摸瓜”暴露于公众的眼皮之下,为的是以现实为镜,以“法外狂徒张三”们的负面案例警醒观众,推行迟到但不缺席的公平和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由此可见,主旋律正剧依然是口碑、质量和社会教化意义的保证。
能“卖”得出去,才算经典!
高质量,必然要有老司机保驾护航。《巡回检察组》的投资方三十六计文化传媒公司在文化影视传媒行业探索多年,是擅长跨界整合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预备投资好莱坞式重工业大片,三十六计的投资也具有温度、大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十六计一直致力于投资反映社会热点,尤其是民生焦点问题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通过健康的方式反映舆论情绪与观众的诉求,为“流量”破圈,将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与市场偏好、商业利益创造性、和谐地融合。
跨界整合影视、产业、金融,形成经典IP和制片、市场的链接融合是三十六计的投资密码。继《巡回检察组》之后,三十六计还将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行业头部的联合,发起一支影视基金,为主旋律影视注入红色基因,后续会打造一系列主旋律作品。开启主旋律正剧的新征程,讲好体贴民生的中国故事。
此外,三十六计仍有一批“爆款预备役”《隐秘的角落2》、《生死课》、《古董局中局》和《超新星纪元》正在孕育筹备,即将登上大小银屏与观众见面。有口碑悬疑神作的迷雾剧,爆款悬疑神作的电影版,以及刘慈欣原著改编的科幻大片……
不“破”不“立”,在后疫情时代,影视行业突破寒冬的可能来源于产业边界的打破。生产、制作、宣发三环节不再是相互独立的空中楼阁,而是符合多年龄层次观众口味的垂直定制。打破寒冬局面的动力还来自于“跨界”开拓的创新,影视行业可以不流于“娱乐”,插上互联网、金融的翅膀,寻找产业的更多可能。突破寒冬沉疴的法宝更来自于对优质内容的深耕,自信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才是流量与口碑双管涌入的不二法门。疫情凶猛,市场虽寒,但不要丧失信心,毕竟700年前的文艺复兴,也诞生在“后疫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