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8子女皆成大才,其中一女嫁刘少奇、一子击落日机8架半
(说历史的女人——第1514期)
爱国人士王治昌一生先后娶了三任妻子,三任妻子在王治昌的人生中,各自扮演或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背景,比如第一任妻子乃是父母包办媒灼之言下的婚姻,其幸福与不幸无从谈起,而他的第一任妻子在他的人生中存在的时间也比较短,仅生一子,名曰光德,产子之后,随之就去世了。这一段婚姻,可以说是旧社会封建制度下的产物。
发妻去世后,王治昌后来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再续弦之妻,乃是留日期间租住房东之女儿赵氏。这一段感情,代表了新时期的风气,是王治昌自我追求的结果,代表了婚姻的自由。但是王治昌这段婚姻也并未幸福而终,因为赵氏为王治昌生下光琦、光超后,竟也去世了。
王治昌从日本回来后,在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做教师,在此他结识了一个女学生,叫董洁如。两人相识相爱,后来结婚。这是王治昌的第三段婚姻。
这段婚姻对于王治昌而言,是幸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有感情的婚姻是幸福的;另一方面是王治昌和董洁如子女成群,而且这众多子女,没有一个是不成器的,也就是说,董洁如她生的8子女皆成大才,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伟大的革命家刘少奇、还有一个儿子成为抗日时期最杰出的飞行员,取得了一人击落了日机8架半的傲人战绩。
在董洁如为王治昌所生育的8个子女中,其中3个是儿子,5个是女儿。排行老大的是王光杰(后来改名叫王士光),于1915年6月5日,在北平出生。在王光杰的一生中有两段历史比较传奇:
第一段是传奇的革命生涯从事之工作。王光杰先后就读于中国两所最高学府,先是在北大读物理系,毕业后又到清华读电机系钻研无线电专业。王光杰所学的专业,和以后的革命工作经历,使得他成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部分原型。
王光杰在清华毕业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天津为党组织组建了秘密电台。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电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收集和提供的信息,直接决定了成败结果。在革命生涯中,他先后曾担任冀察热辽军区无线电中队机务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华北军区通信处副处长等职务,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曾被党组织授予特等功臣奖章。建国后,他先后担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务。
第二段传奇是,后来在特殊历史时期,他被关进监狱8年之久。一般而言,在监狱中,是人生中最无奈的时光,也是最痛苦的时光,生命虚耗,忍受苦难。但是王光杰,却在监狱里,用8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在监狱中,把能找到的小纸片,都用来写作,写得密密麻麻,全是字。8年下来,竟然写了70万字。
问题是,他写的是可不是小说,而是学术性的专业书。终于等到出狱的那一天,如果换做他人,可能是一把辛酸之后,重新开始工作,但是对于王光杰而言,不是重新开始,而是继续工作——他在监狱里写的无线电和雷达方面的专著,全部出版,竟达12本。这个成绩,简直令人惊叹!
王光杰为中国的电子工作发展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不仅是拓荒者,更是开路先锋和奠基者,为祖国培养了一批电子方面的杰出人才队伍,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003年6月24日,王光杰病逝于北京,寿长88岁。
董洁如所生子女排行老二的是王光复。这个儿子了不起,与王光杰不同,哥哥志在物理科技救国,他志在疆场杀敌救国。从1935年到1939年,他考入航空学校,并在当时国内最好的空军训练基地昆明参加了严格专业的实操训练。此后,在1941年到1943年,又先后奔赴美国和印度参加训练。
后来,在日军一步步侵略下,祖国陷入危难,在1943年底,学了一身本领的王光杰回到祖国,加入了抗日救国事业。在抗日期间,两年血战,王光复创造了一人驾驶战斗机击落8架半日本飞机的佳绩。
其中最精彩的两战发生在1944年10月27日和血洗荆门。
前一战当时是瑞德少校领队,率16架战斗机,机型为P-40,前往汉口一带执行任务。王光复是这次任务的飞行员之一。当日因大雾天气原因受阻,他们被迫折回,路过荆门机场时,他们看到了日本战斗机群在掩护轰炸机群降落。我方机队立即进行攻击,率先冲过去的就是王光复。
在该次空战中,王光复一人创造了单日击落三架半日机的成绩,王光复击落了一架日本轰炸机,和三架半日本战斗机,(其中一架战斗机是王光复和帕克斯顿中尉共同击落)。
不过相比之下,血洗荆门之战中,王光复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在这一战中,王光复和队友配合,一共击毁日军20架飞机(分别为11架Ki-43 奥斯卡型驱逐机、5架 Ki-48百合花型轰炸机,击落空军作战的飞机外,还捎带把日军机场停放的4架百合花型轰炸机一并炸毁),彻底令日本的空军队伍半瘫痪,再也不敢轻易出战。
因为战绩卓著,王光复被誉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王牌”和最杰出的飞虎英雄。后来国军败退小岛,王光复奉命回到小岛。1965年,王光复申请退役,1985年离台赴美,定居美国。1990年回国,作为抗日英雄,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的接见。后来在美国病逝,寿长92岁。
董洁如所生第三个孩子是王光英,他生于1919年。
与王光杰和王光复不同,王光杰献身电子科技、王光复驰骋疆场,而这个王光英却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大企业家。不过有意思的是,王光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学是化学——他是1938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因为学习勤奋,成绩突出,毕业之后,竟还被留校担任教职。
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王光英毕业之后,应该从事跟化学有关的工作才对,但是他没有。他在大学担任了数年教职之后,就离开了大学,投身到商业方面的工作中去了。
从1943年担任天津近代化学厂厂长、天津利生针织厂厂长到1993年担任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名誉董事长,半个世纪以来,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1995年,王光英还被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除了经济贡献外,王光英还是一个长寿老人,他在2018年10月29日去世,寿长整整100岁。
董洁如的第四个孩子是个女孩,这个作为王治昌长女的女孩名气很大,她叫王光美。王光美不仅长得漂亮,还是一个女学霸。她在辅仁大学物理系表现非常突出,其成绩单因为成绩傲人,被誉为“数学女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原子物理女硕士。如此罕见的才女,原本可以通过留学,继续深造,成为杨振宁式的科学人物,但是因为历史环境的偶然,她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终在革命道路上,遇到了刘少奇,两人结为革命伴侣。
俗话说,有得有失。科学界失去了一个王光美,但是国家却多了一个革命者、慈善界也多了一个伟大的慈善家(王光美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此外,王光美和刘少奇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是一段令人赞叹的传奇,有关他们的爱情事迹,笔者曾专门写过,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可以回看。
这位传奇女性在2006年10月13日去世,活了85岁。
董洁如的第五个孩子,也是女孩,叫王光中。她如姐姐和哥哥一样,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北师大。她一生致力于婴幼儿教育事业,是杰出的婴幼儿教育专家。
董洁如的第六个孩子,叫王光正。1925年,在北京出生。她的选择更是与众不同,从高级助产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妇科医生,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之后,她成为国内一流的妇产科专家。
巧合的是,董洁如所生5女,除了王光美和王光中,其余的三个女孩,从事的都是跟医学有关的专业。王光正是妇科医生,董洁如的第七个孩子王光和也是医生,不过她是国内颔面外科专家。第八个孩子叫王光平,也是医学专业,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任党委书记。
结语:通过以上大略情况,我们发现董洁如所生8子女,有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个特征,都是学霸。
董洁如这8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家庭教育比较到位。董洁如本人,毕业于天津师范女子学校,属于新式女性,有学识,有品位,有见识,有教养。其丈夫王治昌的学问更大,幼读经史、少读法律、后留学日本读商业,学问之大,自不必说。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其子女必受影响,这在他们的学业上和成就上都有所表现。身为男子者,皆从事利国利民之事业,而身为女子者,则从事医学或慈善,乃是救人性命之事业。各有侧重,但都值得人们尊重和敬仰。
第二个特征,都很长寿。
通常而言,人之寿命的长短,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根据董洁如这一大家的情况来看,三个方面的因素应该都有:
第一方面因素是在于后天对身体的养护。
身体犹如物件,多加爱护,方能使用长久。她的八个子女,虽然都出生于建国之前,那时候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以王治昌当时的情况来说,还可养育子女,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定好的生活条件,因此,他们的身体在成长初期,并未受到太大亏损。等人至老年的时候,人民生活水平都已提高,尤其是医疗条件更为先进,诸多病症都可医治,这也是保全身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接着再说长寿之第二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遗传。
先说8子女之母董洁如,她生于1893年,去世于1972年7月,寿长79岁。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董洁如生了8个孩子,身体受到的损害也是极大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活了79岁之高龄。
再看他们的父亲王治昌,生于1876年,在1956年去世,寿长80岁。
从这个情况来看,父母寿命都很长,也是其子女寿命长的重要因素。
最后再说长寿之第三个重要因素,好心态。
俗话说,好心态如良药。
一个人的寿命短长,与其心态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董洁如之8个子女,从政者极少,即便是从政,也是因专业才干而入其位,虽在其位,但实则依然是心在专业。故此,也就是说,他们对名利比较淡泊,比如王光杰(王士光)在电子方面的学术成就很大,因此被推荐为中科院院士,但是王光杰却拒绝了,原因是自己年龄大了做那个没什么意思,还是留给年轻人吧。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基本是董洁如8个子女的基本处世特征。所谓心无杂念,专心所学,本就是长寿之道。
第三个特征,都很爱国。
董洁如8个子女的第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很爱国。虽然他们各自在不同的行业和工作岗位,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虽然平凡,但是作为一个集体群像去考察的时候,却依然是令人敬佩的。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