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请他聊聊小时候的事情?……厉害了!
亲情决定了爱情?
那个老娘和老婆同时掉到水里的古老选择题,女人们提问的心态本身是矛盾的:你让他选择爱你还是不孝?亲情和爱情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两难问题。
不仅如此,男人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女人择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所谓“想要了解一个男人,那么先去问问他的成长史”。(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虽然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爱情可谓千人千面,每个人都能插上一嘴,所以说了几千年还能继续热火朝天的讨论,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要参考大师的意见。
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认为,人们最早能回忆起来的幼时片段,可以判断一个人一生的基调,并能大体判断出此人的行为模式。
听起来有点玄,其实这个说法透露了一种态度,就是有时候一个人的经历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看待这些经历往往更加有意义——这也是“成人依恋”的界定方式。
成人依恋是个很学术的词,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它对我们的爱情生活具有重大指导性,不过这个词并不是指“一个成年人对别人的依恋”,通常在心理学的定义里“依恋”是幼儿对母亲或者抚养着的感情联系,成人依恋则是对前者的回忆和评价,其实就是“如何看待”的问题。
成人依恋理论相信,一个人如何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表现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能体现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就像假如记忆是你的一个工作人员,那么“他”一定是个阿谀奉承的下属,“他”会精心挑选能够迎合主人模式的事件进行收录。所以,当你检查记忆的存货时,你会发现这些事情特别有感觉,它们带给你的某种感触总是似曾相识。
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人会形成各具特色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对待亲密关系,会遵循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比方说小时候没在父母身边的小孩,长大了就比较容易依赖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不太会表达感情,变得疏离,跟这类男人谈恋爱会尤其累,因为你必须一直扮演给予者的角色,不是教他独立就是教他什么是感情,但是就是别指望他能改变。
01
冰激凌的咒语
有个朋友对这个理论很感兴趣,他主动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有次和家长去逛商场,他偷偷跑去看玩具,结果跟他妈不小心走散了,后来他发现妈妈不见了,吓得哇哇大哭,傻乎乎的跑到商场门口蹲着,过了两个多小时,他妈才找到他,彼此都吓了个半死,他没记得他妈说了什么,唯一的印象就是给他买了个冰激淋压惊。
我请他另外谈谈对他妈的看法,他说他知道他妈对他很好,并且吃喝拉撒照顾的都很精心,但是仅此而已,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情感上的表达,包括语言或者身体接触。
结果现在这个当年迷失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十分需要爱情、同时绝对重视物质的男人,他在亲密关系上拼命寻找当年缺失的情感安抚,特别需要爱情,可交了几个女朋友,下场都是“你是个好男人,可是,不好意思,你真的不适合我”。
在生活上,“冰激凌能带来抚慰”的深刻印象如同女巫的咒语般如影随形,他使劲挣钱,给自己买各种东西,只是,开心只是那么几个瞬间。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感觉,仿佛物质可以满足,但其实还是需要情感来填补,做他的女朋友,常常会被他这种微妙的不确定性搞得莫名其妙,他有时候好像特别需要你,大部分时候又好像一个新款手机就足够了。
这类矛盾型的男人会将内心的脆弱和他练就的防御本领交替展现在女人面前,一方面人在亲密关系前会变得更柔弱,另一方面在儿时就形成的用物质来代替妈妈的爱这种自我满足方式早已形成自动化反应,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
02.
“亲爱的,能给我讲讲你小时候的事吗?”
《老友记》里面有一集讲瑞秋和乔伊一起吃饭,互相彼此施展魅力的独门秘笈,轮到瑞秋时她只是含情脉脉地轻轻摸着乔伊的手背,让乔伊谈谈小时候的事,乔伊开始还笑话瑞秋,“就这个?你应该庆幸你长得很漂亮”,结果当他陷入回忆时,一时间涌上柔情万种,让这个情场老手大呼神奇。
所以聊聊童年不仅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还能分辨出他属于何种成人依恋类型,可以大大缩短你对此人的考察时间,尤其是刚开始相处的交往对象,问问儿时回忆既得体又能得到核心情报,比拐弯抹角打听车子房子有品位多了。
END
本文转载自:催眠师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