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之音:白湖桥头菜油香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黄梅, 若驱车低速行驶去往孔垄或小池,必经过105国道白湖路段。这时令,远远的,空气中就会飘来一缕缕幽幽的香气,路过的人马上会脱口而出:“菜油——好香!”更会情不自禁翕动鼻翼,直至香气沁入心脾,陶醉莫过如此简单。带着一路的芳香和沉醉驶过梅济一桥,那久违的浓得化不开的油香,会让人大呼过瘾!心里萌生一种感慨:啊!又是一年菜油香!感叹里有岁月的沉淀,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昨日重现。
是的,这个熟悉迷人的油香在白湖的上空飘飘扬扬了三十多年。一个个挎着书包长大到结婚生子的70,80后闻过它,一个个青丝繁茂到华发丛生的花甲老人闻过它。这里的人,几乎是每家每户都靠这家油坊里加工的菜油活色生香地过活。
在白湖桥头榨油厂,很多人提前好几天,就要拨打13636127346冯老板的电话,预约加工菜油。每年来此加工菜油的乡亲们,上自杉木独山,下至王埠刘佐,络绎不绝。每天凌晨三四点,油坊前就熙熙攘攘,嘈杂一片。借着晨曦的月光,人们从四面八方赶集似的聚拢来,把码成山的菜籽抱下车,如同抱着白白胖胖的娃娃一样欢喜,转身按袋子上写的名字分开堆放,以免弄混淆。
这个时候油坊的“冯佬儿”早就开动了机器,等着客人一到就升起煤火,开始炒籽了。在开炒之前,这些远道而来的菜籽还必须上磅秤上过过。一来,好算加工费;二来,农民朋友也想知道今年自家菜籽的出油率高不高。过称的时候,冯佬儿会拿着笔一袋袋地记下斤两,并会顺手摸一摸袋里圆滚滚滑溜溜的菜籽粒。一旁的主人就会等不及笑吟吟地问道:“老冯,我家的菜籽没得话说吧?”冯佬儿用拇指和食指捻了捻几颗黑中泛黄的菜籽点头道:“嗯嗯,不错!”问的人仿佛得到了世上最美的赞誉,笑得合不拢嘴马上提高嗓门:“那是当然的,我家菜籽晒了又晒,筛了又筛,看!又干净又漂亮!”说完,干活的劲头更足了,脸上流淌出今年菜油大丰收的喜悦。
拆开这些袋子的封口,无数黑色的精灵争先恐后地挤进了大锅。冯佬儿熟练有序地地操纵着这些年年更新的机器。经过一番旋转,搅拌,空气中早就弥漫着袅袅青烟和菜籽加热后特有香味,正在为即将榨出来的菜油积蓄厚厚的力量。当丝丝缕缕的澄黄透亮的菜油如山涧溪流涓涓流出时,站在机旁静默等候的主人,幸福笑容又重新挂在脸上。所有辛劳在这一刻得到慰籍,憧憬着一家老小吃的饭菜会更香哩!
最后,一桶一桶热气腾腾的菜油汇聚在大油缸里冷却。排排大油缸在屋檐下凝然静立,等待着忙得热火朝天的人们把它灌满。盛满菜油的缸口,像一面面铜镜照着大家忙碌而不知疲惫的身影。阳光里,舀起一瓢油从半空中倾泻而下,犹如金黄的绸缎熠熠生辉,香气扑鼻。人人俯身去闻,宛如一群妇人围观刚出世的婴儿,满心激动与自豪。几家人会在一起交口称赞东家油的色泽好,西家油的香味佳。这时冯佬儿路过扬声道:“油都好!王佬儿,去年你家一百斤籽榨34斤油吧?今年少说也有36斤的样子!”王老头握着油瓢应声笑道:“是是,这多亏你家机器改良的好,速度快出油率又高!”主客们满足而高兴的爽朗笑声融进了菜油里,这日子似乎过得更加香甜。
王佬儿拉走了一罐罐菜油,笑声洒了一路。迎面而来的李佬儿和他老太婆笑盈盈地赶来。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李嗲嗲,你现在才来,怕是来蹭饭的哟!”正在灌油的人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友善地望着李老夫妇俩。李老太婆跳下车不急不慢地说道:“看,我今天拉许多的菜籽,我就是客,管饭吧,冯老板?”冯佬儿连声说:“当然,当然!”并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给李佬儿搭把手。油坊里机器嗡嗡的轰鸣声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它把自己最大的热情奉献给远乡近邻。好菜好酒招待,来几桌吃几桌,只要你带来了一袋袋菜籽,今天你就是座上宾,不用为吃饭发愁。
优良的品质和上乘的服务,吸纳了八方来客,让每一个人都称心如意满载而归。口碑和质量是最好的名片。从这里出厂的菜籽油,吃的是舒心,品的是年代,唯有纯真不变,初心不改!走品质路线,创“老字号”是这家油坊加工的宗旨。
如今,油坊人也会从农民朋友手中买来节余的菜籽,自己加工菜油零卖批发。不仅如此,像花生、芝麻这些农作物也纷纷加工成浓烈的香油跳上了人们的餐桌,唇齿留香间,吃的健康。勤劳朴实的油坊人把“白湖桥头榨油厂”这块招牌越擦越亮!为顾客呈上最原生态、最健康的菜籽油,为餐桌美味“加油”。
作者:琴瑟之音 黄梅县一小教师
优秀团队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黄梅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