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为什么养不好?也许你已经走入了这九大误区

误区一:兰花越贵越好看

不少兰花爱好者总以为,一个品种的价格越高,档次也越高。他们所追逐的“高档兰”,其实等同于“高价兰”。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兰友,10年前以每苗5000元的价格从福建南靖购回墨兰闽南大梅,当时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养护,逢人便夸闽南大梅何等何等漂亮。两年后,闽南大梅终因宠爱过度而归天,她痛不欲生……去年,我欣喜地告诉她,现在闽南大梅每苗只要30来元本意是让她别再难过,喜欢可再买一盆。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露出一副对闽南大梅十分不屑的样子,仿佛感情被玩弄了似的。这就是典型的以价取兰的例子。

一个品种的价格高,可以说明它具有定的观赏价值,但主要还是表明了它的稀缺性。在兰花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只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就可能成为被炒作的对象,而价位也被进一步推高。与此相反,一些传统名品品位极高,但由于繁殖数量较多,市场价位较低。例如春兰宋梅、大富贵等,尽管每苗价格仅小几十元,但时至今日,在多如牛毛的新品中,观赏品位能出其右者寥寥无几。因此,价高绝不说明品位定就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早些年,下山新品因其稀有性,尚有较高的保值、增值空间。但时至组培技术十分成熟的今天,品种的稀有性已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养兰者无论基于玩赏还是投资的目的,都要慎购高价兰。

误区二:植料只要透气且排水性好就很好了

理想的植料应达到两个标准:一是结构疏松、透气且排水性好,水一浇,大部分都漏走了,不积水,从而保证兰根不被水泡烂;二是具有适当的贮水性(准确池说是保润性),浇水后植料缓慢变干,这样在浇水时间上就比较从容,也就是说,适于浇水的时间比较长。

而如果植料骤然变干,那么适于浇水的时间就比较短,对浇水的要求就比较苛刻,早一两天或迟一两天浇水都可能造成烂根或空根可以这样说,第一个标准可保证兰花不会被水泡死,第二个标准则降低了浇水的难度。

应该说,只要达到第一个标准,就可以把兰花养好,但要求养兰者有较高的技艺,对于浇水时间点的掌控要较准确。所以,个好植料,如果仅仅保证不把兰花泡死是不够的,降低浇水的难度一样重要。

误区三:兰花盆面最好做成馒头形

江浙地区传统养兰,采用纯粹的兰花泥(腐殖土)上盆。而兰花泥贮水性较强,为了便于浇水后尽快降低假鳞茎周围泥土的湿度,避免“烂头”(茎腐病),所以就将盆面做成馒头形,借助风力加快盆面水分的蒸发。现代养兰,多采用颗粒植料,即便是采用土质混合植料,其沥水性也相当强,积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加之多数兰友在阳台养兰,而阳台本身通风过强,反倒应该注意假鳞茎周围的保湿问题。不然,其周围植料过于干燥,会影响新芽新根的生长。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现代养兰,盆面最好在盆缘下方1~2厘米处,以利于盆面的保湿。但不知是受传统的影响还是感觉馒头形盆面更美观,现在采用馒头形盆面的大有人在。这未尝不可,但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决定是否采取一定的盆面保湿措施。

误区四:兰花要栽得浅

传统养兰有一句谚语:“兰花栽得好,风吹都会倒。”意思是兰花不能深栽,必须栽得浅。道理与前文一致,古人养兰用兰花泥,且多在庭院养,为避免“烂头”,便将假鱗茎暴露在空气中。现代养兰,植料透气沥水性好,且多在阳台养兰(风较大、环境空气湿度低),因此要栽得深些将假鳞茎覆盖住。保持其周围有定的湿度,以利于新芽新根的生长。当然,如果环境湿度较高或采用非颗粒植料,兰花还是要栽得浅些。

误区五:兰花栽后马上要浇定根水

兰花栽后要不要马上浇定根水,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刀切。如果翻盆分株前扣水比较到位或上盆前兰根已晾至发软,那么上盆后就可以马上浇定根水;如果翻盆分株前植料较湿或上盆前没有晾根,那么上盆后必须过2~3天再浇。因为在上盆操作过程中,新鲜充满水分的兰根容易受伤,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伤口,如果马上浇水,伤口很容易感染病菌。而保持植料处于干燥状态,有利于伤口愈合。

误区六:无论什么时候通风都很重要

对于养兰,古人有“通风为第一要务”之说。古代通常在庭院养兰,通风情况远不及现代的阳台。而通风不良如果与高温共同作用,兰花叶片就很容易长黑斑(炭疽病),大大影响了观赏价值。再加上古代没有杀菌农药,兰花一旦得炭疽病,病情很难控制。因此古人认为郁闷的环境最可怕,通风最重要。

如前所述,现代阳台养兰,不是怕通风不良,而是怕风太大,风大干燥势必影响兰花的生长。为此,不少养兰者在阳台四周围上遮阳网、挂竹帘或种植叶片繁茂的植物,以降低风速,提高空气湿度,为兰花营造理想的环境。

从根本上说,兰花怕的其实是“闷热”,也就是说怕热时的闷,而不热时并不怕闷。北方地区的兰友,越冬时将兰花搬到室内,用透明塑料袋整个套住,据说生长很好。可见在低温环境下,不必过于注重通风。通风与保温保湿常常有一定的矛盾,当三者不可兼得时,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保湿更重要,就不必墨守“通风第一”的传统了。

误区七:兰花怕积水,所以每一次浇水都要少浇些

兰花怕积水,因此过于频繁地浇水,容易导致积水烂根,因此许多书上说兰花要“少浇水”。这里所说的“少”,是指浇水次数少,而不是每一次浇水量少。一些初学者误以为兰花浇水要少,每次都不敢多浇,只浇一点水,于是表层的植料总处于过湿的状态,而下层植料长期没浇到水,处于过干的状态,自然导致烂根或空根。因此,浇水必须坚持“不干不浇,浇必浇透”的原则。

误区八:阴养兰花,叶片才会漂亮

古兰谚有“阴长叶,阳长花”之说,此话有一定道理。环境稍阴点,有利于叶片生长,植株也显得油润水灵:光照强些,有利于开花,但叶面粗糙且叶色稍带黄。现代的植物生理学理论也支持这一说法。不过,有些爱好者片面理解了这一说法,将兰花长期置于室内,以为兰花叶片会长得好,结果事与愿违,叶片越长越糟。

其实,兰谚中所说的“阴”,只是相对于“阳”而言的。这“阴”只是稍阴点,有一个度。如果环境过阴,低于兰花维持健康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叶片自然疲软而无光泽,发芽率也明显下降。

误区九:病虫害只能靠喷药防治

兰花发现病虫害,马上动用农药防治,固然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兰花病虫害的防治就没有别的办法。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对于兰花病虫害防治而言,也是这样。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改善环境条件、营造不利于病虫害繁衍的环境,才是最根本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养兰实践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叶片比其他品种更容易长黑斑的兰株,拔出来一看,根往往也长得不好。

由此可见病害的发生与兰株的强弱息息相关。而环境条件对于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环境闷热时,叶片炭疽病和介壳虫发生严重;高温高湿时,茎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白绢病等发病率骤然升高…总之,养兰者需牢记:防治病虫害,功夫在“药”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