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举手发言,一定好吗?

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好处多多,举不胜举。因此,家长、老师大都希望孩子们能多多举手发言。
但是,过于积极的发言,问题也不少,你想过吗?
 从孩子个体来说
课堂上,有部分孩子很享受第一个举手发言的荣耀与快感,不管什么问题,都会第一时间举手。有时候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举手了,但他并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不假思索,就举手。要么是问题刚好撞你枪口上了,要么是问题过于简单,要么是“缺乏考虑”。
我常提醒那些什么问题都抢先举手的孩子:别着急,你先想它一分钟。
因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缺的不是积极性,也不是反应的敏锐性,而是对问题的深思熟虑。
如果不加以改变,甚至老师还不断默许或鼓励,久而久之,这些同学会越来越满足于答题的“快”,而忽视了“深”和“全”。
 从班级整体来说
课堂上,老师应该尽可能的照顾到全班同学。
几个过于积极的孩子,抢占了课堂绝大部分的问答机会,对班级整体并不好。
这些过于积极地孩子,老不叫他不好,挫伤他的积极性;老叫他也不好,影响班级整体利益。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只要我孩子有机会就好了,我还管别人家孩子干嘛?班级是一个整体,只有大家好,你的孩子才能更好。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在整个庞大高峻的喜马拉雅山的基础上成就的。
我常讲,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应该知道老师问题的层次与针对性。什么问题是什么层次的,是针对什么样的同学的,不必所有的问题都抢着答,应该懂得把机会留给各个相应层次的同学。
最优秀的孩子,甚至懂得“救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自己“挺身而出”了,不然,课堂节奏无法“正常延续”下去了。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在课堂上不举手,会被老师忽视。告诉你,老师一定会永远感激给他“救过场”的孩子。
我们常讲要重视孩子情商的培养,这不就是吗?哈哈。
课堂,应该全员参与,而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对话。
从课堂来说
课堂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在轻重缓急之间迂回穿插,奔走停蓄。
有时候,一个问题的抛出,不是希望能迅速激起回应,而是希望能陷入深深的沉思。
安静,沉思默想,会带给课堂不一样的深沉力量。
课堂上的许多问题,是为了引发思考,引发自省,引发内心深层次的体验,它们是无需说出口的。这时候,孩子们的积极举手,孩子们的“我”、“我”,是对课堂气氛不折不扣的破坏。
从老师来说

很多心理不够强大的老师,很容易被几个过于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牵着走,甚至打乱课堂节奏,或者变成师生间少数几个人的对话,而使其他孩子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也有一些老师会陶醉于大家积极举手的激昂群情中,越来越热衷于营造这样的火热场面,而使课堂失去它应有的沉思默想的时空。
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时候不需要语言。一个看起来轰轰烈烈的课堂,不一定有很多情感的交互和思维的碰撞。情感交互的暖流、思维碰撞的火花也可以萌发于无声。

家长们希望自己孩子多多举手发言,无非是希望孩子跟上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无非是希望自己孩子学业优秀,能力出众。这样的心情,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只要想一下,自己的同学中,是不是当年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成绩最好,事业最成功?哈哈,扯远了。

家长不必太过纠结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与否。这里面的情况复杂得很,不可一概而论。

当然,过于积极的举手发言,往往出现在较低年级,到了高年级,你想让他们举手都很难了。
不过,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下次再谈。

欢迎不同意见,多多交流,可以让我们共同进步。

学语文,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